还得先从袁枚笔下的鬼故事讲起:

话说苏州西南方有一座上方山,乾隆年间,扬州汪某来到山寺中寄居,刚住进去没多久,青天白日,忽然听到台阶石缝里隐约传来说话声,絮絮叨叨,持续时间还挺长。汪某以为自己幻听,便叫其他人一起过来听,果然,所有人都说听到了。

声音从石缝里传出来,那应该是地下冤魂有话说了。汪某觉得,既然听到,就不能置之不理,于是将这事告诉了寺中和尚,大家找来铁锹、锄头等工具,把台阶掘开。挖到五尺左右深的时候,果然看到一具棺材,撬开一看,棺里一副枯骨,俩空洞大眼眶瞪着众人。大家见没啥异象,就把棺材盖上,重新填土,把石条安放回原位。

干完这一切没多久,地下的声音又出现了,还真是从棺材里传出来的。众人侧耳倾听良久,都听不清到底在说些什么。这时有人说,住西厢房的德音禅师德行高深,据说阴语过了六级,要不请他来听一下。

德音禅师被请来,趴在地上,耳朵贴着石缝,听了一会,站起身,呸了一声,说:“睬他都傻!这鬼生前当过大官,最喜欢别人吹捧他,死后没人吹捧,很是寂寞,所以就天天在棺材中自夸呢。”

众人一听,呸呸呸,边笑边朝石头缝吐口水,那里面的声音,也越来越小,最后终于沉默了。

没人歌颂的寂寞,对于当过大官的人来说,比死还可怕。故事中的汪某还算厚道,换了我,当时就让人再把台阶掘开,棺材起出,挫骨扬灰。

死前鱼肉百姓,死后污人耳目,如此枯骨,留他作甚。

这一篇,在袁枚《续子不语·卷二》中,就叫做《枯骨自赞》。

开始看到“枯骨”二字,还以为袁枚要讲他的本家袁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两千年来,袁术几乎成了枯骨的形象代言。在著名的“煮酒论英雄”一节中,曹操问刘备对各路英雄的看法,刘备第一个就提到袁术。曹操不屑一顾,说:“冢中枯骨,吾早晚擒之!”

老版《三国演义》中曹操评袁术

其实这是小说,正史中,说袁术是“冢中枯骨”的人是孔融——对,四岁就懂得让梨的那位,孔子的二十世孙。据《三国志》和《后汉书》载,当时徐州牧陶谦病死,临终推荐刘备接任,刘备说哎呀我何德何能,还是袁术吧,人家“四世五公,海内所归”。这时,下邳的陈登先说了:“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接着,北海相孔融就这么对刘备说:“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陈登说袁术“骄豪,非治乱之主”,还算厚道点;孔融一贯毒舌,就说袁术怎么可能是个为了大家舍弃小家的人,只不过是坟墓中的枯骨,不值一提。

曹操虽然没说过这话,但按他的性格,这话他肯定会点赞,而且还会在下面评论:“直恨此语非孤言!”

看来,汉末各路豪强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掐架喝酒黑袁术。也因此,袁术给后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胸大无脑的草包。

别想多了,“胸大”是指胸怀大志。

袁术的“胸”有多大呢?应该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因为,那么多人想当皇帝,只有他干成了,于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在寿春称帝。

《新三国》中袁术称帝

袁术为什么敢称帝?两个原因:一是谶纬的鼓励,二是他得到了从秦始皇传下来的,象征“君权神授”的传国玉玺,“遂有僭逆之谋”(《后汉书卷七十五•刘焉袁术吕布列传第六十五》)。

谶纬是儒家神学,其实就是政治预言书,袁家是东汉时期汝南世族,谶纬也是他们的家传绝学,据说袁术从小就看到谶纬书上说,他会成为“代汉者”。至于玉玺,其实是他抢来的,《后汉书》中说他,“又闻孙坚得传国玺,遂拘坚妻夺之”。孙坚原来是认袁术大哥的,十八路诸侯打董卓,董卓劫了汉献帝逃往长安,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打扫战场时从一口井里得到传国玉玺,将它藏到他老婆吴氏那里,被袁术知道了,把孙坚老婆抓来,将玉玺抢过去。

前面说过,称帝这事,在东汉末年,手下只要有几百古惑仔的人都想过,就是没人敢。因为一旦称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被群起而攻之。所以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找死,连后来一手遮天的曹操,都只敢打擦边球,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术无脑就在这里,不称帝还好,一称帝,众人眼里,就是妥妥的“冢中枯骨”了。

而且,像这种眼里只有权力的人,称帝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自然也就不用指望他会将苍生的福祉放在心上。所以史书对他的指摘,都在意料之中:“袁术既称帝,淫侈滋甚,媵御数百,无不兼罗纨,厌粱肉,自下饥困,莫之收恤。”(《资治通鉴》)“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三国志·武帝纪》)

一句话,骄奢淫逸,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袁术们上位后的标配,袁术的搜括和榨取,竭泽而渔,搞到治下人吃人,百业萧条,把所有百姓都变成“冢中枯骨”。

《三国杀》的设计者还是颇有历史功底的,看袁术抱着玉玺的形象,神准,名字上面的帝号,以及牌下方陈登的评价,到位

雷人的是,袁术不知打哪来的灵感,把国号定为“仲家”,他也就成为“仲家帝”。这名字用粤语来念,就是“还要大”或“更加大”的意思,印证了“胸大无脑”这判断。而且,他肯定知道孔融等人骂他是“冢中枯骨”了,还用这名,那就是自己找死了。

为什么?“仲”跟“冢”同音,“家”字上面一点往下移,也是一个“冢”字,这简直是帮孔融实现他的预言。

我们不禁要问,袁术你到底冢么了?没文化就这么可怕吗?

果然,袁术一称帝,众叛亲离,原来依附他的各路势力纷纷抛弃了他,吕布、曹操先后前来征讨,“仲家帝”根本打不过,四处逃窜,想投奔原来的部下,却被无情拒绝,据《三国志》说,袁术最后“将归帝号于绍,欲至青州从袁谭,发病道死”。就是说他走投无路,想到青州找同父异母哥袁绍的儿子袁谭,把帝号这个烫手山芋送给袁绍,但半路上病死了。

《三国演义》就写得比较搞笑,说在去青州的半路上:

术嫌饭粗,不能下咽,乃命庖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止有血水,安有蜜水!”术坐于床上,大叫一声,倒于地下,吐血斗余而死。

“吐血斗余”,这个信息量太大了,古时候一斗差不多十升,装水是20斤,而人体的血量最多占体重的8%,能吐血一斗有余的人,体重必须达到250斤才行。

可见,袁术要不是250,要不就把下辈子的血也吐了。

《新三国》中袁术之死改成自刎

不管如何,袁术都是死得很悲催。但是,皇权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袁术的下场并没能给后来那些军阀任何警示,一千多年以后,又有一个姓袁的,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称帝,最后跟袁术一样,在全国的反对声中,郁闷死了。

您知道我说的是袁世凯。

历史规律摆在这儿,对这种枪杆子在握,但为了攫取绝对权力,完全不顾百姓死活的独夫民贼,百姓只能盼着他早点称帝。因为,称帝越早,也就越快成为真正的“冢中枯骨”。

CDS档案 | 个人崇拜

相关阅读:

法广 | 法《解放报》:习近平向个人崇拜再迈出一步

自由亚洲 | 官媒连续10天头版刊习近平语录

【异闻观止】民众定制佩戴习近平像章

【盛世一景】总书记好 总书记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