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庄石
在当下的自媒体行业,有几个领域可谓是天然的流量池,其中的一个就是国际政治军事领域,比如观察者网、深度news、乌鸦上尉、占豪等等,它们是很多人获取国际新闻的来源。其实这些媒体崛起的时间就在近五年左右,是伴随着新媒体的诞生运应而生的。和传统的官方媒体央视、新华社、人民网相比,他们不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且观点鲜明,因此在受众层面也要远远超过那些传统的官方媒体。
崛起的“工业党”媒体
这些媒体有什么共性呢?总得来说,它们具有近乎一致的调性:反资本主义、反穆斯林、反西方政治正确,善于展现出国外政局的水深火热,以此来体现出西方民主政体的失败。不过在国际领域,它们实际上是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的,和本土当下的政治倾向一样,无法简单的用左翼或者右翼来概括,虽然反美依旧是他们的主旋律,但是有些媒体偶尔也会展现某些左派视角,比如观察者网会去探讨劳资矛盾、呈现激进社会运动、甚至评论五月风暴,但一般仅限于国外社会分析。
而在对内传播上,工业党媒体的思路要清晰的多,那就是高举“工业党”的大旗。试看任意几篇文章的标题:《北斗开始全球服务!中国卫星30年前吹的牛逼,现在都实现了》、《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为什么当今世界的新动能非中国莫属?》。
工业党也毫不吝啬于向公众亮出自己的主张,往往在其官方介绍中就有明确说明。比如隶属于酷玩实验室的“乌鸦上尉”在其招聘介绍中就说明:(在这个号里)“资深工业党告诉你为何中国人的腰板可以挺得这么直。节目结合军事时政要闻,为你分析中国在工业、科技和军事领域的每一项进展都是如何扎实地推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而观察者网开设了常设版块《高铁世纪》来介绍中国的高铁发展。
可以说,从传播效果来看,这些媒体是成功的,它们非常善于生产所谓的“爆款文”。按理说,工业和科技领域是比较偏重技术层面的,需要写作者和阅读者都有相关专业背景,而这些媒体却并没有将重点放在那些艰深的专业知识科普上,而是从生活化的场景切入,逐渐渲染某种情绪,以此打动读者。
大概的路数无非是,过去中国是多么的落后,正因为有了这些技术,现在的中国变得十分强大,且让世界各国羡慕不已。或是某些曾经霸占市场的外国品牌已经被市场淘汰了,中国的某品牌现在才是世界老大。
比如乌鸦上尉的《销量不好怪中国?我们终于活成了苹果三星恐惧的样子……》一文,首先就点出了苹果和三星在市场上的颓势,然后盘点他们的各种缺点像是价格贵、创新少、用户体验差,然而再指出国产手机的奋起前进,虽然起点低,但善于学习、于是在各自高新技术上把外国品牌抛在身后,从而让他们失去了中国市场。当然,所有关于手机技术的比较都是皮毛,要表达的观点无疑更为宏大,那就是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崛起了,最后再煽情一把: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
找准相关的行业
挥洒汗水、努力拼搏
就能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来说
目标已经非常明确
既然选择了远方
就只顾风雨兼程”
很显然,这十分符合当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有故事、有情绪、有反差,那人们看后自然热血沸腾。也正是这种成功的传播思路,使得“工业党”成为互联网上的流行词语。
何为“工业党”?
“工业党”已经不算是个新词了,它最早出现于2011年,王小东在博客文章《中国的工业化将决定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兼论“工业党”对决“情怀党》中。
2018年,卢南峰和吴静在《东方学刊》的创刊号上发表了《历史转折中的宏大叙事:“工业党”网络思潮的政治分析》,“工业党”首次出现在正式的学术刊物上。
在这篇学术文章中,两位学者将工业党解读为“将工科和工程实践领域的知识方法、生产力和技术至上理念、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立场相结合的网络话语力量”。其逻辑起点则是“技术体系决定人类社会的基本形态,工业化是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工业技术进步与制造业的产品生产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来源”。
在政治上,它偏好集中高效的政治体制,因为这可以带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文化上,强调科学精神与工程思维,鄙视古典浪漫主义、人文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国际领域,则是典型的民族主义,主张以科学和工业化的“国族价值”对抗西方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
通过这些理论描述,人们心中或许能够对工业党有个大概的画像,且通常很容易把它同“理工直男”这类标签化群体联系起来:他们笃信技术,认为“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强调效率和理性,信奉社会达尔文主义,反对中医、拥护高考体制、反感文艺青年的矫揉造作,日常怼“田园女权”,喜欢《战狼》、《流浪地球》和《三体》,具有强烈的爱国情绪,甚至会被认为是“小粉红”。
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余亮在《“工业党”意识,一种被忽视的人文精神》一文中就用《三体》来阐明了“工业党”的价值观:
“科幻小说《三体》难得创造了可以表达‘工业党’情怀的文学隐喻。‘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人类有了一种幻觉,以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只有在这个幻觉的基础上,人们才能把主要想象力都用在对日常幸福的斤斤计较上,而忘记了生存基础并非一劳永逸永远存在, 人类会永远面对挑战。 )‘工业党’的情怀就在于:面对永恒的生存危机挑战,敢于不断斗争下去的伟大气魄。”
“工业党”的自相矛盾:“星辰大海”是假,“黑暗森林”是真
或许从某种程度上看,《三体》的确是一本具有工业党气质的小说,它传递的核心思想“生存最重要”以及黑暗森林法则式的弱肉强食就是工业党的底层价值观。
然而这恰恰体现出“工业党”的自相矛盾之处。既然他们是信奉实用主义的“黑暗森林”,又怎么会去追求“星辰大海”?
从表面上看,和传统的儒家传统主义相比,工业党的确是更为现代的,它强调高科技的作用,且十分享受技术带给人们的便利;同时它看重工具理性分析,不迷恋于所谓的传统。
然而它却十分排斥个体价值,对建立一个平等互助、自由开放的社会没有兴趣。因而在这方面,工业党是相当传统和保守的,他们和儒家伦理一样,都十分强调集体对于个体的规训。虽然在意识形态上他们都自称是马克思主义,但实际上他们都是马基雅维利和利维坦的信奉者,就是不相信人类会有爱和同情存在,所能依靠的只是丛林法则。
此外,在面对资本的态度上,工业党的矛盾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一方面,他们猛烈的批评资本,甚至不吝啬批判996、加班、裁员等现象,指责私有企业是“万恶的资本家”。而另一方面,到了赞美中国科技发展的时候,又指出正是由于中国员工吃苦耐劳、加班加点,才使得中国企业在领域中崛起。这不禁令人深感精神分裂,你到底是觉得“加班光荣”还是“加班万恶”?
所以,尽管工业党毫不掩饰他们对于宇宙和太空的好奇,但实际上他们对于构建“星辰大海”并没有多大兴趣,或者说他们对于人类政治体系的想象力是匮乏的,他们所有的理念都是极度实用主义的,所以即便真的到了外星,他们所构建的不过是另一个“黑暗森林”而已。
原来大家都是“工业党”
在当下的互联网上,“工业党”貌似是被视为一个群体而存在的,人们甚至会默认这一群体以理工直男为主。但实际上,这或许就是当下社会的主流话语体系,你可以从不同的群体身上都发现“工业党”的影子。
比如咪蒙所代表的所谓“田园女权”。表面上看,她们和“工业党”是天然敌对的,但两者恰恰是极其相似的。咪蒙所传递的女人要强大要赚钱、弱者不值得同情等观念可以说与工业党共享着一些核心观念,都表现出了极强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只不过主体转变为女性而已。它不是一种女权主义,而恰恰呈现出代表男权的主流意识形态对女性的规训。
再好比近期在网上引发一片骂声的瑞典环保少女事件,许多网友都对其表现出了反感和不屑。人们认为个体尤其是未成年人是没有资格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国家的大方向是经济发展,那么所有人就该朝着这个大方向走,至于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都是政府的事,个人只要服从安排就好,不能以此乱了大局。
当然,“工业党”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本土近代历史的变迁是脱不开干系的。对于工业化的迷恋恰恰来源于主流历史叙述。我们会很熟悉这个故事: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屡屡遭受列强侵略和殖民,主要是由于清王朝没有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从而使得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在这种屈辱史的灌输下,人们便产生了一种简单的反应,那就是想要成为强国,具有完备的工业体系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坚船利炮,国之重器。因而,今天的工业党宁愿去纪念所谓“实业兴国”的李鸿章,而不会倚重搞革命牺牲的李大钊。
除此以外,再加上建国后受苏联影响极大的政经体制,比如偏重长期经济收益的重工业投资,在高等教育上偏向理工科,以及改开以来技术至上论和黑猫白猫论的深入人心,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工业党思潮在国家综合实力崛起时期的兴起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当下社会如果一个人是工业党,那么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人人都深受所处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但是,能够跳脱“工业党”的思维框架,去接触和吸纳其他更多元的价值观,多一些系统性的反思和审视,或许是一件更可贵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