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评论|上观献血疑云,追问依旧澎湃
总体来说,阿里献血风波及其引发的舆论,不能用“辟谣”的思路来应对。初步评估联合报道的效果,在核心信息及权威信源面前,它是传声筒,而非有力的核查者。这也导致它的制成品明显软弱,很难完成任务。肉眼可见的麻烦是,使用一种不规范的媒体手段来包装无力的澄清,这种思路和做法反而阻止了澄清。不知道诸位是否同意这一点?
2023年12月7日
总体来说,阿里献血风波及其引发的舆论,不能用“辟谣”的思路来应对。初步评估联合报道的效果,在核心信息及权威信源面前,它是传声筒,而非有力的核查者。这也导致它的制成品明显软弱,很难完成任务。肉眼可见的麻烦是,使用一种不规范的媒体手段来包装无力的澄清,这种思路和做法反而阻止了澄清。不知道诸位是否同意这一点?
2023年12月7日
这几天有段很火的视频,河北省石家庄赞皇县邢郭镇的工作人员,来到了北马村刘大爷家里。年底了他们空着手来也就罢了,还把刘大爷家里准备过冬烧的一吨煤给拉走了。在中国只要是个人,都是惜老怜贫的,大家看到这种事自然要问问你凭啥拉人家过冬取暖的煤。当地镇政府说……
2023年12月6日
我觉得或许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创造更多的安全机会让当事人发声。而不是把所有的风险压力都转嫁到记者身上,记者在能避开的坑上没有理由去坑受访者。更何况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记者,而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警察和傻逼公权力。——welsonpaulinkx279|日记:白纸运动伦理争议 和我稀烂的职业现状
2023年12月6日
尽管疫情过去已近一年,但各地的健康码从未彻底下线。健康码在信息收集上表现出“可长期保存且易跨平台复制转移认证”的特点,现有的脱敏化处理根本不能彻底消除个人隐私被暴露和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风声|赵宏:虚惊一场的健康码“复活”,为何仍需呼吁彻底下线?
2023年12月6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继续完成市场经济改革任务的同时,积极而慎重地推进政治改革,既是未来中国改革的主题,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亡和每个公民的根本利益,在这样的问题上,容不得有半点犹疑。只有打破阻力,奋力过关,才能实现几代中国人的梦想,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裕、民主、文明的现代国家。
2023年12月5日
我们的世界里有太多这样的情形:所有人都知道,但装作不知道,所有人都看见,但假装没看见。然而,每个人又都在等待着那个说出国王没有穿衣服的小孩。后来阅历渐长之后我才明白,安徒生写下《国王的新装》其实并不是嘲笑国王,而是嘲笑我们自己。
2023年12月5日
昨儿的微博“热搜榜”,冲上热搜榜首的一个话题令人大跌眼镜,甚至莫名其妙。这个话题便是#我小叔才50岁就已经被社会淘汰了#。而进入话题之后,却发现只是一名网友对小叔现状的文字画像。归纳起来,就是该网友的小叔社交活动少了、封闭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得出的判断,则是觉得他“才50岁就完全被社会淘汰了,与社会脱节了”。
2023年12月5日
麻烦已经显现了,人们一旦接受了喜茶犯了“宗教名义”的禁忌,之后,人们就会将宗教商业化的视野扩大到灵隐寺、少林寺等等寺庙的商业模式,从而在约谈喜茶的事件中延伸出诸多批评。喜茶认怂,舆情却扩散开来,就像用水去灭油火一样。
2023年12月5日
12月5日,穆迪评级公司发布报告,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不变,但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稍后,财政部回应说:“穆迪作出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的决定,对此,我们感到失望……六年前温克坚的这篇文章并不过时,是作者之幸,却是时代的不幸。
2023年12月5日
今天知识悲歌的根本原因,在于知识创造者本身对知识失去了认同,知识创造者失去了自身的主体地位,而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其他事物的附庸。中国大学众多,每年都有很多校庆,不过一次次校庆就是对知识的一次次羞辱。
2023年12月5日
12月2日凌晨,有知乎网友发起提问“如何看待 2024 年总台春晚主题定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 该帖在登上知乎近期热点后随之迅速遭到删除(12月4日下午)。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截取了其中主要的高赞404回答。
2023年12月5日
芜湖二院被曝出超收患者10多万医疗费,后调查显示超收21万。注意,芜湖二院是一家公立三甲医院,不是莆田系的医院。总有人在大喊“加强监管”,可是,这是“加强监管”的事儿吗?这仅仅是“加强监管”的事儿吗?
2023年12月5日
著名历史学者易中天的《易中天中华史》一书被要求下架,其原因是有关方面收到主管单位的通知,认为易中天对历史的见解和评论是不符合官方要求的。具体来说,易中天对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人物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和批判,有时与官方的史观和价值观不一致,甚至有时会引发“以古讽今”的联想。
2023年12月4日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 @连花清瘟治感冒 是被允许的话,那么,很多中成药是不是都可以按此方法起名?比如: @小柴胡治感冒 @桑菊治感冒 @羚翘治感冒 @板蓝根治感冒 @金银花治感冒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感冒这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不需要吃药,多喝水也可以痊愈,那些饮用水品牌,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起名?比如 @农夫山泉治感冒 @依云治感冒 @怡宝治感冒 ……
2023年12月4日
行车信息到底算不算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信息,大星也说不好。但动不动就挂车主这个风气很快就在车企中传开了,比如长城就干过。大家还会在买车时跟你签个共享、公开你的个人信息时无需争得同意的文书。
2023年12月4日
普通人不了解政府部门为何要此时倡导“民间储粮”,其必要性和迫切性体现在哪——如果不说清楚这一点,有关部门被质疑“故意制造紧张气氛”、“刷存在感”,也不算冤枉。
2023年12月4日
这一次,社会大众对献血风波中真相的塑造,起点与终点就是特权想象。因为人们凭人情世故就能知晓,将上海援藏医生从日喀则调到上千公里之外的阿里医院,很难说是普惠的紧急医疗响应。风波中的特权想象绝非精神性的,而是生存经验使然。
2023年12月4日
不能不追问,健康码肩负的使命早已宣告完成,为何至今还不彻底下架、还不彻底删除相关数据?它迟迟不肯从各地的应用端下线,无非因为“好用”和“管用”,形成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试图将其延伸到常态化公共治理。欲将这“宝贝家伙”改头换面,用作其他用途或场景,我笃定有人从来不乏这种强烈冲动……
2023年12月3日
一次,谈到文革抄家,我的在美国长大、已读大学二年年级的外孙女问我:“为什么同意他们抄家?为什么不反抗?”我愣在那半天不知怎么回答——“同意”二字叫我犯难,“反抗”二字叫我羞愧。
2023年12月3日
“目前约有 80 万名 6 至 18 岁的藏族学生在寄宿系统中,大约占西藏学生的四分之三。” 该报告还记录了“许多当局强迫家长让孩子入学的案例”,不同于官方声称的出于“自愿”的说法,“中国当局采取惩罚措施,包括罚款、拒绝福利补贴,甚至逮捕和监禁,迫使家长让孩子入学。
2023年12月3日
一方面,公众同情在这类事件中特别重要,往往充当着引爆剂的作用;但另一面,这种同情却又是极为脆弱的,人们对同情设定了苛刻的条件,有时左中右不同立场的人竟然不约而同地都拒绝给予当事人同情。
2023年12月3日
在这个时代,记忆已经需要捍卫。这不仅是因为信息过载,人们容易遗忘,还因为有一种力量不想让你想起过去。记忆是人最后的依靠,也是“人的本质”。它从来都是权力争夺的领域,那个专有名词叫“历史”。在感叹什么都不能做到时候,至少还有一点你是可以坚持的:不要忘记。
2023年12月3日
层面这个词很有意思,它意味着空间上的相互区隔。这类事件屡见不鲜,它的背景,是现代都市里一个个大院高墙。最近,一个热搜话题竟然是“大学应不应该向市民开放?”当这样的话题成为话题的时候,已经足够悲哀了。什么时候,连大学也要与大众隔绝了?—— 呦呦鹿鸣
2023年12月3日
没想到啊,在消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后,现在网友们突然又在开始聊起健康码这事来了,言谈之下心情很是复杂。四川、广州、浙江网友发现健康码“重新回来了”,其他地方网友表示不信邪,结果打开一看,果然还在。
2023年12月2日
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停留在了去年冬天“封控”刚刚放开的时候。不知道朋友们现在快乐一点了吗?自由一点了吗?—— 歪脑|寄往未来的信——前记者记忆中的白纸一夜
2023年12月2日
大家都在中学课本上学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然而,在我们的现实中,却是“女儿高烧40度两天,妈妈取号取到1600号”。如果这不是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待遇,那是多好的事?——维舟|怎样才算特权?
2023年12月2日
1993年的11月,深圳的港资致丽玩具厂发生大火,87人死亡。30年后,同样是11月,山西吕梁的永聚煤业发生火灾,26人遇难。而一年之前的2022年11月,河南安阳的凯信达服装公司也发生了大火,42人去世。是什么让火焰无法熄灭?——工劳小报
2023年12月2日
“特殊政权的领导人经常声称LGBT+人群是对国家人口的威胁,将同性恋或非二元性别认同描绘成一种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毒。” —— 日新说Copernicium|“这个国家没有同性恋”:普京张开双臂拥抱了近百年前的苏德
2023年12月2日
一个银行职员、普通司机的女儿,在遥远的青藏高原,遇险之后竟获得如此医疗待遇,分明如同一部交织着责任、大爱与奉献的绚烂画卷。三省区市,无缝衔接,堪称完美。此情此境,善莫大焉,老胡要是不被感动,天理不容呢。
2023年12月2日
记者问张教授在与各地零工们的沟通中,他们表达了哪些诉求。教授说在河南,60岁以上的绝大多数农民工养老金每个月一百出头,不够花;医保缴费涨太快,压力大。记者又问他零工市场上的大龄农民工,未来就业出路在哪里。张教授说日结工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就业选择:他们未来还能去哪工作挣钱?我实在想不出来。
2023年12月1日
湖南涟源市有巡查组要去,结果领导亲自下场整理环境,在4个公租房小区里,排查出了766户公职人员。于是就出现了惊人的奇景,近日这4个小区大面积“搬家”人员络绎不绝。
2023年12月1日
12月1日上午,大河报·豫视频《看见》记者以一位异地急需用血者家属的身份,求助上海市卫健委:一位普通上海人民,在外省市需要紧急医疗救助,上海市卫健委能否帮助协调当地紧急献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异地用血需要走正常渠道,求助当地的医院,在当地申请。
2023年12月1日
“血槽姐”的父亲对记者表示,虽然公众一直在议论的他们家里的那位小姑的身份,但据他所知,他们家和女婿家中几乎没有公职人员。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几乎没有”是几个意思?
2023年12月1日
被逼无奈,吕兵走上信访之路。2022年9月13日,吕兵前往郑州信访,被有关部门带回老家;次日,光山县公安局对吕兵以寻衅滋事立案;9月17日,吕兵的母亲懈成凤被作为同案犯而遭刑拘。当地翻出了2014年的旧案,欲将吕兵和其母亲治罪。
2023年12月1日
陶先生告诉记者,近日,妻子伤情稍有好转,昨晚,她将这次死里逃生经历制作成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希望能纪念一下,但遭到不少网友指责,目前,视频已经删除。现在妻子仍在住院治疗,因遭到指责心情低落,已经哭过一次。他希望网友能理性看待此事。
2023年12月1日
要是我在外地旅游出了车祸受重伤,上海市卫健委会不会帮我发函过去要求全力救治?要是我受伤抢救急需用血,医院会不会组织几十名公务员来献血救人?要是我在西藏生命垂危,我的家人有没有能力包一架湾流私人飞机送我到成都的大医院抢救?要是我受伤了要从机场送到医院抢救,会不会有警车帮我开道?
2023年12月1日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然而,因为一则短视频,却在网上引起了一场质疑特权的轩然大波。如果想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纯粹的感人的事件,涉及的各方,尤其是牵扯到的官方机构,应该拿出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
2023年12月1日
李昱函,曾经是一名为了儿子维权的母亲,数年前选择踏上更加危险的道路:成为一名人权律师。在代理了709镇压中的王宇案后,她正在面临报复。如今,她已经在看守所里度过了六年,刚刚过完74岁生日。“人民”法院一纸迟来的判决决定了她还要再等待半年时间才能回家。
2023年12月1日
从城市到乡村,从孩提到成人,无数个日夜里面的前尘往事告诉他们,身边确确实实有一波特权阶级存在:他们有着同样骄傲的面目和话语体系,最大的差异,无非是特权的范围和权力的大小。
2023年11月30日
2023年11月,中国数字时代搜集整理了过去一个月(2023.11.2—2023.11.27)期间反映国内热点事件的网络视频,以时间为序进行混剪制作了本月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3)》我们谨以此片向这部匿名作品致敬。本项目也将持续更新,直到《四月之声》及同类影片在中国解禁。
2023年11月30日
“血槽姐“的丈夫陶先生对百万转院费没有否认,他表示,当时余女士的病情不得不转,“在ICU里都还有生命危险。”他还表示,在十多位亲人、朋友的求助下,上海市卫健委请求了正在西藏日喀则市的援藏医生前往阿里地区参与救治。“我的小姑姑是参与求助亲戚的一员,她不是公职人员。”
2023年11月30日
11月22日,曹丽霞收到了河南省许昌中院的《驳回申诉通知书》。为了清白,她申诉了一年多,还是未能摆脱司法机关扣在她头上的“犯罪分子”的帽子。在遭遇地方政府违法强拆后,曹丽霞开始信访维权,最终被判“寻衅滋事罪”;努力了这么多年,房子没了,盖房子的钱也没要回来,自己也曾身陷囹圄。
2023年11月30日
为了救下这个女生,各部门、各医院、航空公司、卫健委都做出了那么多的努力,但是在这小两口的聊天记录中呢,却只说他们的小姑牛逼,而这个小姑还不是公职人员,那我就挺好奇了——那么多部门的努力,为什么在这小两口的心中都还不如这个小姑呢?这位小姑,到底是自带了什么光环呢?
2023年11月30日
这本来应该是一个感人的故事。然而,因为一则短视频,却在网上引起了一场质疑特权的轩然大波。如果想让大家相信这是一个纯粹的感人的事件,涉及的各方,尤其是牵扯到的官方机构,应该拿出更多令人信服的证据。
2023年11月29日
就像从前 / 我不用给任何人做饭洗衣服 / 不用担心他吃不好睡不稳 / 不用考虑他是否没钱花 / 也不用为了任何人起早贪黑 / 我一个人经营着自己的小花园 / 愉悦地浪费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叶海燕|我想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