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高层次人才,就连子女也有"教育VIP卡"?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回应社会关切。值得注意的是,在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方面,《实施办法》提到: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澎湃新闻|长沙中考改革,高层次人才子女不纳入统招计划引关注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简称《实施办法》),回应社会关切。
本次改革重点对中考中招制度进行了五个方面的优化和调整。包括优化考试方式、调整录取批次、完善录取规则、优化指标生分配方式和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在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方面,上述《实施办法》提到: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
这一政策发布之后引起关注。事实上,长沙市近年来在人才引进方面,此前已有相关优待政策。
例如,长沙市2022年发布的《长沙市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长沙人才政策45条”),就在第43条规定:A、B、C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可在市属中小学校、幼儿园选择就读入园,D类高层次人才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人才意愿和实际情况,相对就近统筹安排。
根据长沙市人社部网站公布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4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
其中A类国际顶尖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B类人才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者、鲁迅文学奖获奖者等。C类人才包括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获得者等。D类人才包括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等。
今年3月最新一批公示的《长沙市第42批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名单》显示,共94名获公示者中,有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
这一政策发布之后引起了广泛讨论,大多数家长抛出的争议在于政策的合理性和人才认定标准——高层次人才的子女未必也是高层次,不纳入统招是否合理?
家长的质疑并非简单的“仇优心理”,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担忧。根据长沙市人社部网站公布的《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4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
最受争议的就是D类人才,《目录》中的D类其中包括了“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元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这个范围的划定颇有弹性,有没有严格的标准,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又是否留下了可操作的空间?
家长质疑声浪的背后,是对教育公平的担忧,如果政策转变导致可能开启“隐性通道”,高层次人才子女不用统招直接单列,那这个赛道是否会成为新的升学捷径?多少为了“鸡娃”费尽心力的家长,应该不会想看到孩子的未来因为父母的职业水平而被划分。
政策的落地需要民意考察,想要吸引人才可以在薪酬、住房等方面给予倾斜,不必在子女“血脉”上层层优待,事关教育的敏感问题,更要有前瞻性、公平性、警示性。
调改政策不能为了兼顾城市发展而“顾此失彼”,教育的初衷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土壤里,长成属于自己的风景。那些优质的资源本该自然流淌,只有一视同仁才能让每个学子都相信“奋斗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