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Vorsichtige Annäherung
译文:谨慎地接近:马英九谈两岸关系
来源:国际政治
采访记者:哥特弗里德–卡尔·金德曼(Gottfried-Karl Kindermann)
发表时间:2010年1月
译者:賈府劣兒@gabrielvoo
校对:白乌鸦@baiwuya
政府层面的对话缓和了双方原本紧张的关系。在与哥特弗里德–卡尔·金德曼的采访中,马英九解释道,为什么签署和平协定的时机还没有成熟。“中国大陆必须首先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并且接受政治现实。”
国际政治:台北与北京都希望能够达成协议,结束国共双方持续了83年的内战。在您看来,实现这一愿望的必要前提有哪些呢?
马英九:1991年中华民国废止了《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因此中国大陆不再被视为反动政权。而双方军事上的敌对 状态却继续存在着。大陆在我国领海附近进行了导弹演习,激起了台海危机,并建造了军事阵地。紧接着他们又布置了1300枚导弹瞄准台湾。无论是他们的立法还是政治姿 态,都没有表现出愿意为了缓解紧张关系而放弃武力的信号。我不相信,在这种形势下能够签署和平协定。两岸的冲突是由国共内战造成的。在长达60年的分裂之后,台湾和大陆都发展出了不同的政治制 度与社会标准。必须要认真对待两种制度之间的问题,这不只需要简单的对历史因素进行考虑,还要顾及到政治现实和台湾人民的感情。
正确的道路在于,建立互相之间的信任,并且以民主的方式、以平等与尊重为基础,着手解决存在的问题。双方都面临着一个重大的任务,尽可能早的构造起一个持久和平的体系。然而其条件还未准备充分。 我国政府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坚持促进双边形成和平持久的关系,并且愿意与大陆就相关问题进行谈判。但是大陆政府必须尊重台湾的民主制度、承认台湾的 现实、放弃他们的政治条件并且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展建立在对等、尊严、互惠之上的谈判。
国际政治:您作为国民党主席,将有可能在日后以同等的身份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面。这样的会面能否对和平协议的磋商起到积极影响?
马英九:在国民党于2008年5月再次执政以后,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开始朝正常化方向发展。双方都表现出了友好的姿态,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国民党力图发展双边和平关系,这一点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按照美国助理国务卿斯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的话来说,美国为这项对话深受鼓舞。华盛顿将它看作“积极的发展”,并且在这个发展里蕴含着台北与北京和解的机会。从前在外界看来,双方的政治往来弥漫着浓郁的火药味,而现在却变得缓和了。
要想促成国共领导人会面并使其充满意义,应当首先在各自的党内就此达成原则性的共识。如今台湾岛内的民众对于以何种速度发展双边关系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达成内部的共识以后再去讨论双方领导人的会面,这样才会更加妥当。
倘若双方展开谈判,中华民国政府将采取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经后政的原则讨论问题。意见调查表明,多数岛内民众支持这种渐进的谈判方式。眼下双方必须努力寻求关系中的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扩大共识、缩小分歧,双边关系就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也一定会促进和平协定的诞生。
国际政治:您一定知道德国也曾分裂过。那么您是否认为当时的德国与如今的两岸双方有相似之处?
马英九:“一个德国——两个政权”的原则无法照搬到两岸局势上来。但是东西德构建的力图和平共存的模式,对于台海双方都是值得借鉴的。1972年两德签订了《基本条约》,双方相互认可了对方的疆域与领土。这种认可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中也可以看到。为了扫清和谈道路上法律与政治的障碍,我们像德国人那样将主权与领土问题分割开来。在《基本条约》签署以后,东西德分别加入了联合国,并且在国际社会上也不再试图去代表对方。这在一定层面上是与他们当时的宪法章程吻合的。两德的宪法在1949年陆续通过,没有一部将全德国作为适用的范围。
与之相反,中华民国是在内战开始前,即还统治着大陆时,发表的宪法。所以我们对宪法进行了部分的补充并且添加了一些条款,以便使其适应于当前的形势。两德都把重新统一视作最高目标。然而对于台湾来说,我们必须考虑到台湾人民的意愿,顾及到法律与历史的因素。
国际政治:八十年代以来,民主化与本土化的进程对国家的自我认知发生了怎样的作用?
马英九:当1987年前总统蒋经国宣布解严时,中国民国的民主进程取得了重大的进步。随着国民大会与立法院的选举,报禁的解除,执政的国民党把中华民国带入了先进的民主国家的行列。从那以后台湾经历了两次和平的政府更迭,国民对民主的信任感显著增强。若政绩不佳,官员必须退位让贤,这已经成为了一项广为流传的准则。今日的政客必须服务于公众的利益,否则便乌纱不保。
至于本土化,它源于我们立足台湾、保卫台湾和建设台湾的政策。这些目标与我们一贯主张的原则“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相符合。所以民主化与本土化一体两面,二者是分不开的。然而本土化并不是去中国化。台湾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它的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的祖先。三民主义始终是国民党的行政与政策指导方针。我们的理想是建立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交流与往来也日渐增加。
2005年前国民党主席连战与大陆领导人胡锦涛会面。双方就两岸和平发展问题达成了五点共识:一、促进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二、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三、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四、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五、建立国共两党定期沟通平台。国民党现阶段的两岸政策已将这五点共识纳入党章。为了投身于两岸和平发展的事业,国民党将遵循以下几个目标:正视现实,建立互信,搁置争议,共创双赢。
国际政治:台湾计划推行募兵制。这会在中国撤除威胁台湾的导弹之前实施吗?法国有谚,军队是“国家的学校”。废除义务兵役制度是否会影响年轻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马英九:推行募兵制最重要的理由是建立起坚固的国防力量,维护台湾海峡已经整个周边区域的和平。这项政策与大陆撤除导弹无关。国防部将会在接下来的四到六年中进行相应的改变,直到2014年完成向募兵制的转换。台湾的宪法规定公民有服兵役的义务。未来不参军的男性青年必须接受为期四个月的军事训练,以便具备基本的军事技能,深化爱国教育。此外,台湾在学校、政府机关和地区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运动,教育国民应对国家怀有责任感。这个项目成效杰出。在许多其它施行募兵制的国家,这个体制也没有导致其国民对国家责任感的改变。
国际政治:前总统李登辉在他《台湾的主张》一书中介绍了“新台湾社会”这个观念,认为不论公民的祖籍与迁入台湾的时间,都属于“新台湾社会”。这个观念在台湾是否得到了接受?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移民社会。有人的祖先在四百多年前就迁居到此,也有在两三百年前搬到岛上的。最大的一波移民潮是在1949年,许多大陆人由于共产党的掌权而来到台湾定居。在过去几年中有四十余万外籍配偶(其中27万人来自大陆)迁入台湾。因此,在今日的台湾祖籍已经不再重要。只要认同台湾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就能被我们的社会所接受,并且在此追寻他的梦想。
此次访谈由哥特弗里德–卡尔·金德曼进行。
法学家马英九在2008年5月被选为中华民国的总统。他在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并曾任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表示,在他的任期内,台湾既不会与中国大陆统一,也不会宣布台独,或者与中国宣战。
相关阅读:
来源说明:本文1.0版本来源译者的志愿翻译者团队。
本文版权为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CC协议2.5您可以自由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创作演绎本作品。惟须遵守下列条件: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