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美丽视界,作者:徐淳刚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摄影巨擘布列松和中国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摄影集《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还有后来出版的法国黑皮书《中国》都是在西方极为畅销的经典。透过这些珍贵的照片,不但让西方人了解了中国,也为中国记录了历史。这些作品是世界摄影史上的精粹,也是“中国摄影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1948年12月初,40岁的布列松作为《生活》杂志资深记者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南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真实反映了国民党全面溃败、共产党彻底胜利前的中国社会景象。这些作品于1954年结集为《从一个中国到另一个中国》出版,在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这本摄影集,国内当时的评价相当高,认为是“以中国的新旧对比,揭露了国民党的黑暗,并客观报道了中国的新生。”
1958年6月中旬,50岁的布列松受到中国政府邀请,再次来华拍摄。所不同的,这次全程有人陪同,拍到的东西极其有限,尽管行程3个月,拍摄了北京、上海、福建、成都、新疆、沈阳等地。
1959年1月5日,《生活》杂志隆重推出了布列松拍摄的专题《新中国内幕》。除了黑白照片,还有罕见的布列松彩色照片。彩色摄影当时西方摄影界还没有普遍接受,更多用于商业,不算艺术。布列松的彩色摄影也只是尝试,技术上有很大欠缺。
对于1958年的这批照片,布列松自己很不满意。比如,后来收入由布列松钦定的摄影巨作《珍藏布列松》一书的中国照片,1948年的有几十张,非常全面;1958年的只有1张:沈阳技工学校里,一名女大学生猫着腰,正在学习使用机床。
事实上,和1948年在中国拍的照片相比,1958年的这些照片的确有失水准,很原生,但也显得松散、紊乱。布列松说:到处都在围观我这个老外,没法抓拍。两个工人交头接耳的画面,拍摄生动,布列松自己喜欢,所以用成了《生活》封面。总之,由于技术缺陷和抓拍失败,布列松销毁了在中国拍摄的全部彩色正片,只留下了黑白底片。
1958年在中国的3个月,布列松到底拍了些什么?在这些照片中,有人头攒动的工人,抬头观看“除四害”宣传的老人,修泳池卖力拉着架子车的女大学生,第一次看电视、看见自行车张大眼睛的人们,五星红旗飘扬,热火朝天却乱七八糟的施工现场……很明显,布列松没有施展开“决定性瞬间”,更没有拍出人民的高红亮形象,一切都显得混乱、怪异,尤其是,新中国好像遍地是苦力。
对于这些照片,国内当时的评价自然很低,甚至全面否定,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认为布列松“快速抓取那些表面的、个别的、偶然的东西“,“否定了我国1958年大跃进的成就,在客观上为美帝国主义的反华宣传服务”,“对我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作了可鄙的歪曲,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歪曲和恶毒的宣传”。
45年后的2003年,当95岁的布列松第一次看到中国摄影家李振盛带到法国的“批判布列松”资料,他大吃一惊。他以为自己记录了真实,没想到却被认为是歪曲。他大笑道:“我当时是信仰共产主义的啊,难道中国不知道我是共产主义者吗?我真的是共产党员啊!只是没有领到党证。”
摄影被全面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早已过去,但依然值得深思。摄影可以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但摄影首先是摄影。今天翻阅这些照片,我们看到的依然是“表面、个别和偶然”——这或许是摄影最容易被忽略的“本质”。摄影直击表象,进而穿透世界。正如布列松所言:摄影是行动,绘画是思索。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
大跃进,布列松的黑白照片,1958年
宣传教育
军事演练
卫生防疫
物质好奇
商贸文娱
生产劳动
《生活》杂志,布列松摄,195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