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

你们真的是来打鬼子的吗?

“备受期待”的“青春热血”抗日剧《雷霆战将》于11月3日正式上映。你看看这词整的,既备受期待,又青春热血。这部剧不知道你们看了没有?我先给你们趟趟雷。

img

这部剧在两年前宣传时,叫《亮剑 雷霆战将》。是继李幼斌版《亮剑》和黄志忠版《亮剑 铁血军魂》的第三版《亮剑》,因此被称为《亮剑3》。

当时《亮剑 雷霆战将》的预告和海报刚一曝光,就立刻引来全网一片骂声,成了一部未播先火的奇葩剧。

img

▲你是去抗日,还是去时装走秀的?

当时发布的海报是这样的:一众衣着靓丽的青年男女,男的西装革履,女的一席华贵裙装,头发梳的油光锃亮,如果不是他们手里还拿着手枪,乍一看还以为是都市偶像剧!

还有一幅海报就更扯了,三位主角躺在硝烟散尽的战场上,我当时猜测应该是李云龙、楚云飞和赵政委,他们的脸虽然被战火熏黑,发型居然还整整齐齐。真可谓是 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能乱的典范。

img

▲整整3万6千瓶发胶,够山崎那个小子喝一壶的了

可能是当时被网友骂的太狠了,这部剧正式上映时名字改成了《雷霆战将》,把“亮剑”二字删掉了:这下你们就不能吐槽我翻拍了吧?

我还真就要吐槽一下!

《雷霆战将》上映后,我真去看了几集。这么说吧,这完全就是一部抗日神剧,还是打着抗日旗号的偶像剧。

结果网上一查,人家的百度百科直愣愣地就写着“抗日偶像剧”。没错。抗日 还 偶像剧!

偶像嘛,怎么可能穿着脏兮兮的军装去打仗?

果然,第一集开头独立团团长王云山和师长就都穿着一尘不染、连个褶子都没有的军装出场了。你看看面皮白净,文质彬彬的,绝对符合流量小生的人设。敢情那时候的八路军后勤,已经强大这种地步了。不仅能让八路军战士们吃得饱穿得好,还能穿得帅。

而透过老照片可以看出,当时八路军的军装,是不可能这么齐整的,连领导人的军装都不可能这么规整。

img

▲抗日时期的**朱德和彭德怀**

你看看他们的着装

而且,主角几乎清一色地都用发胶、发蜡或者是发油把头发抹得锃光瓦亮,因此很多网友开始调侃:这不就是“发胶团”吗?

img

你到底是来打仗抗日的还是来耍帅的?

喜欢玩梗的网友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你看这个豆瓣用户的评论,套用了老版《亮剑》里李云龙的台词,一点都不违和,特别丝滑:

img

再看看战斗。开局就是八路军新一团跟日军在相距一百米的阵地上互射,就算是特么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干不出这种打法。新一团理所当然的打不下来,然后师长就理所当然的派独立团上了。

然后我们的团长王云山就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再击西”的战术,先派三营在正面佯攻,让二营在东面佯攻,说是要把敌人正面部队吸引过去支援东面侧翼,然后在把全团的机枪集中到一营手里,由团长率领从西面猛攻日军主阵地,然后二营三营以最快的速度与团长汇合。——我是没听明白怎么就能汇合了?

img

不知这是哪个编剧拍脑子想出来的“战术”,简单到一个正常人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拜托,小鬼子真有那么蠢,那么弱鸡的话,当年我们也不会沦陷大半个中国。

最脑残的是,在进攻最后一个碉堡的时候,王团长想出一个所谓红军时期就使用过的炮兵“徐进弹幕”战术。

“徐进弹幕”是炮兵的射击种类之一,当前线部队向敌人阵地发起进攻时,炮兵轰击敌方阵地,随着前线部队的推进,炮火也逐次向敌阵地纵深延伸,协助部队攻占敌人阵地。

但是八路军没有炮兵怎么办?用手榴弹呗!在王团长这个“妙招”的作用下,八路军战士每隔50米投出一波手榴弹,化身成为一个个烟雾弹,在烟雾的掩护下,前进50米后再次投掷一波烟雾弹,哦不,是手榴弹。

就这样,八路军战士顺利突破几百米的空地,来到了鬼子碉堡下面。

鬼子们都惊呆了

炸完碉堡后,他们缴获了一门日本大炮,看看旅长如何介绍的:“日本九六式野炮,口径150,射程12公里。”

历史上的日军九六式150榴弹炮,是日本陆军最优秀的火炮之一,一般会编成一个榴弹炮大队配属给精锐师团或者旅团,不可能独自一门炮孤零零的在日本阵地后面被独立团一个冲锋就缴获。

从上面几点来看,这部剧完全没有脱离抗日神剧的套路——敌人弱智化,我军无敌化,只不过披上了一层“青春热血偶像剧”的外衣。

而且,为了体现“偶像剧”的内涵,搞对象当然是少不了。我也不是反对在抗日剧里体现革命军人的浪漫情怀,但是,你骑着高头大马,在满街道欢迎的人群里,公开冲着一个女学生抛媚眼是几个意思?你瞅瞅这一幅饿狼相,八路军的形象全都被你败坏了。

对八路军形象的败坏还不止这一条。进了城以后,当地的土豪乡绅就把自己的欧式别墅豪宅让了出来给独立团当团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编剧是真不知道?

img

我们都知道玛丽苏神剧中的霸道总裁都得是高富帅,难不成为了体现主角王云山团长的“高富帅”形象,就必须让他住进老百姓的豪宅?

img

▲神剧中的共产党军队

img

▲现实中的共产党军队

在人物塑造上,这部剧跟老版《亮剑》相比也是小儿科。

为了体现王团长“脾气火爆、性格直爽”的性格特点,王团长在里面除了大吼大叫,吹胡子瞪眼(虽然没胡子),就没别的表现手段了。再加上台词又很幼稚,导致王团长从里到外透露着一股中二的感觉。

另一方面这里面类似于也有一个类似于“楚云龙”的国军角色。

鬼子的飞机正在国军阵地上空狂轰滥炸,副官吓的手都打哆嗦了,师长却还在指挥部慢悠悠的品茶,最后来了一句“糖放多了”——我尼玛!!

下一幕,阵地上的军官狼狈的跑进指挥部,哭着说:“师长,我们撤吧,再打下去命都没了”

师长一脸伟光正的怒斥:“你们几个不在阵地上,跑到我这儿干什么?”

“撤?我们身后是乐城的百姓,你今天就是死,也要给我死在阵地上!”

“今天,三八九高地,我们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打出川军的气势,打出中国军人的尊严!”

——师长,你也好意思说出这种话,让兄弟们在阵地上炸死,你自己在指挥部里喝红茶。

就这么两个只会耍帅,毫无人格魅力,毫无指挥头脑的家伙,想必很能俘获一大票“饭圈”粉丝的芳心——这俩小鲜肉确实粉丝很多。

img

▲弹幕上的粉丝

img
img

▲点赞前几名的留言全是饭圈的粉丝

img

▲有观众提出异议,被一群粉丝围攻

我们之所以喜欢李幼斌版的《亮剑》,是因为我们喜欢里面那个真是接地气的李云龙。

那个那个出身贫寒的李云龙,虽然身为八路军,但草莽之气未除,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常理出牌。

他勇敢、有血性,一口一个“他娘的”,永远歪戴着军帽,笑起来透露着一丝狡黠,但身为中国军人,到了紧要关头,他绝不儿戏,敢于亮剑。

他重情感,讲义气,对待下属不抛弃不放弃,对待朋友两肋插刀。

他是接地气的李云龙,他是真实的李云龙,因此他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所有的这些细节,都通过戏骨李幼斌精湛的演技和台词功力表现了出来,一点也不做作,将观众带入到李云龙丰富的精神世界。

在服装道具上,老版《亮剑》也是丝毫不马虎,仅从服装来看,就非常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了就给人一种真实感没有发胶,也没有白净的面皮,让人看了不会出戏。

img

青灰色调,冬日破败的北方农村,真实还原了山河破碎的历史背景。

而不是动不动就豪华别墅的独立团指挥部。

里面的日军,也不是愚蠢的、不禁打的。里面的日军指挥官 ,可以头头是道地分析战争局势,可以将李云龙的独立团打的七零八落,最后团长靠着一个魏和尚才捡回条命。

img
img

▲老《亮剑》第一集开始就有一长段

日军前沿指挥部的军官专业分析

另外在日军认可特种作战、日军大扫荡等几个关键事件上,日军高官都有大段的论战剧情。给观众展现,日军为什么会开展这种行动的原因。

正是因为日军并不是酒囊饭袋的表现方式,也才能从侧面衬托出八路军在艰苦条件下还能坚持战斗的不易,也才能让以李云龙为代表的八路军形象更加地丰满。

而歪曲历史,单纯为了让观众为了“爽”而爽,恰恰是抗日神剧的最可恨之处。

偶像剧不是原罪。为了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或者平时追星的年轻人去关注抗日,达到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目的,也挺好。

但这种吸引未成年人观看的抗战历史剧,更不能胡编乱造。几集看下来,就感觉编剧们就没有一点知识的储备,完全是凭借着想像去拼凑出来了一部剧本。即便是有那么一点历史知识点在里面,也完全就是百度一下就能知道的。

img

▲三版《亮剑》李云龙形象的对比

既然如此,如果这是一部专门给未成年人和年轻人看的抗日剧,那简直在给他们灌输一个扭曲的历史。

以前的抗日神剧,受众主要是中老年群体,大家看一乐呵,现在拍抗日偶像剧,是要直接误导下一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