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钱钢研究“敌对势力”的时候,还没有像现在这么发达的自媒体,他研究的对象是《人民日报》上从1948年到2013年的使用情况。

由于现在有些自媒体动不动喜欢使用“敌对势力”一词,我觉得在目前这样的环境下还是有了解的必要。

看“敌对势力”一词曾经的使用情况,以便于我们了解,现在的敌对势力一词从当时《人民日报》的角度到底是什么意思,指的是谁?

据钱钢研究,“敌对势力”一词是舶来的。

1948年12月6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丁.斯列波夫的文章《马列主义思想宝藏——纪念“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出版十周年》。文章写道:“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到清算苏联国内压迫阶级这段时期,社会主义的关系已在和阶级敌对势力斗争中确定了”。

这是“敌对势力”一词正式在中国出现,是苏联人引入的。

这个词出现以后,并未经常使用,可以说是个冷词。据统计,从1950年到1958年的8年间,《人民日报》上总共只有十七篇文章使用这个词语。

当时《人民日报》使用这词汇的语义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敌对势力”,指资本主义阵营。在共产国家多位领导人的讲话、文章、声明等等中,均强调抵御敌对势力的包围、侵略。

第二类“敌对势力”,指共产阵营内部的反对者。这也是“敌对势力”一词,最值得研究的地方。

截止到1958年,中共党报上,“敌对势力”从未涉及中国国内。

苏联“敌对势力”一词应用在国内,可从苏中中央书记苏斯洛夫的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九周年的讲话中体现出来,他说:“敌对势力将不止一次地企图恢复资本主义”。这显然只的是苏共及苏联社会的内部矛盾。

1959年的《人民日报》有十篇文章提及“敌对势力”,其语义所指即属于阵营内部,这也是“敌对势力”一词转向内部的重要表征。

此时正是批彭德怀的关键时期,我们看《人民日报》所用“敌对势力”一词,重点转向了内部:

 “我国人民公社一出现,就立即引起了所有反对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的极端仇视和恶毒攻击。”

“当敌对势力企图阻扰和破坏革命的群众运动的时候,人民解放军总是挺身而出,为群众撑腰。”

此时的敌对势力,包含着国际国内,但主要倾向国内。而国内的敌对势力所指主要是高层斗争,即彭德怀。当时彭德怀有一条严重的罪名是“里通外国”。

但此时“敌对势力”的语义已经确定,即只要对主义、道路、领袖的怀疑、质疑、抗争都属于“敌对势力”。这样“敌对势力”实际就是一只筐,什么都可以装了。

“敌对势力”的语义有过一次最意想不到的变形,是在1978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长达17000余字的长文题目是《人民万岁》,该文中也使用了“敌对势力”一词。

image

文章先声讨了“四人帮”的祸国殃民,“他们企图用反革命舆论吞噬真理的声音,掩盖自己的恐惧,用黑夜中的追捕,法庭上的审判,表示自己还有力量。他们在狞笑中举起血腥的酒杯庆祝自己的‘胜利’”。然后提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的措施,“如果人民真正能按照他们的利益和意志选择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人,真正能够对这些领导人进行监督和在事实证明他们不称职的时候,能够把他们罢免掉,那么,’四人帮’”这类骗子怎么可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

接着文章写到继续进行争取和保卫人民民主的斗争,已“成为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一项长期的,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作者为此写道“只要反人民、反民主的敌对势力还存在,只要官僚主义还存在,争取和保卫民主的斗争就不会结束。”

很明显,这里的“敌对势力”已经不是原来所指向的国际国内的反对者,而是反民主、反人民及官僚主义者,这些人才是“敌对势力”。

这个“敌对势力”的语义没有继续发展,不久又再次回到原来的语义上了。1989年以后,敌对势力成了反对国家政权的一股邪恶力量,只要符合这种语义的不管国内国外都是敌对势力。

在现实历史上,“敌对势力”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比如,原来的“敌对势力”苏修,后来也不敌对了,现在继承苏联的俄罗斯照道理是真正的“苏修”,现在成了重要的盟友;原来的“右派”也是敌对势力,后来基本都加以改正,不再当作敌对势力了。

这说明“敌对势力”的语义,还是有个经常变动的过程,只是这语义的偏差,极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才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慎用“敌对势力”一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