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财政等领域,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已经显性化,媒体对此的讨论空间也大为扩展,因此摘录以前《中共地方》文章中的片段,供进一步讨论。

 

1
地方政治势力往往可以利用执行的便利,选择性地执行中央的政策,这就是通常说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符合地方利益的中央政策或指示,地方就加大执行力度,
甚至就是过度执行;而不符合地方利益的中央政策或指示,地方就可以大搞表面执行而实际不执行的形式主义,通过层层折扣和稀释,最终将中央指令化于无形。

 

2
地方也可以利用就近占有的信息优势,通过筛选后的上报信息来愚弄中央。比如,为了获得更突出的政绩,经济没搞好的地方可以给上报信息中兑水;而为了地方利
益的保存,经济高度发达的地方可以让上报的信息缩水。至于其他方面的中央政策,地方上报执行情况的信息时,基本上以地方利益及其乌纱帽为选择标准。

 

3,地方可以利用中央制定政策本身设定留下的自由裁量权来便利行事。比如,当中央绷紧政治紧箍咒时,地方往往采用"政治包装主义"
及时地包装上中央的政治色彩和材料。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建立和谐社会,地方政治势力只要在话语体系里多个前缀,实际执行起来完全依靠地方的自主权。在
这方面,一个杰出的例子是江苏华西村的吴荣保。几十年政治风云变换,在地方主义的保护下,他总是能紧跟中央形势,把中央的话语体系转变为他有效控制一个村
庄的伎俩。他的名言“用形式主义对付官僚主义”就是中共政治潜规则的写照。连一个小小的村支书都具备的本事,中共那么多经过官场历练的地方政治势力,还不
掌握得炉火纯青!

 

4
地方政治势力也可以套用中共自己制定的规则来对抗中央。中共统治下的中国,各色红头文件,通知,规定,等等层出不穷,但其中之自相矛盾和混乱,相信不是一
般人都能想像。正所谓:“中央政策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因此,地方政治势力完全可以所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近年来,“中央政令出不了中南海”,已
经变成舆论中常用句式,恰好说明了中央权威及其控制力的每况愈下。这其中,既有地方政治势力的抵制,更多原因可能是中南海政令的自相矛盾、混乱错位和难以
操作。

 

5
地方政治势力还可以通过合纵连横来共同对付中央。古代用来预防地方政治势力结盟的方式,比如,异地为官制度现在已经不起作用。地方政治势力们不但有了方便
的沟通方式,还有了名义上完全正当的相互交往方式,比如考察、招商引资。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区块,比如,长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等,地区经济联
盟已经形成。共同的经济生态,不仅使地方政治势力享有共同的利益,也使他们具有类似的政治诉求,这些政治诉求,也许主要表现为经济政策的诉求,比如,可以
预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税收的优惠、土地政策、房地产政策等等,区域间多个地方诸侯经过协调共同与中央博弈。时至今日,燃油税推出之所以一再拖延,就在于它
没有充分顾及地方的既有利益,遭到了几乎所有地方的强烈反对。与此同时,新的区域联盟形式也在不断,比如,市长联盟等形式已经出现,为地方政治势力提供了
越来越多样的政治串联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