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CDT报告汇》栏目收录和中国言论自由及其他人权问题相关的报告资讯。这些报告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机构调查、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和网民汇集等等。也欢迎读者向我们推荐值得关注的报告。

CDT 档案卡
标题:【CDT报告汇】中国疫情引发西方媒体关注,专家担心新一波疫情席卷全球(外二篇)
作者:中国数字时代
发表日期:2022.12.26
主题归类:CDT报告汇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中国数字时代仅对原作进行存档,以对抗中国的网络审查。详细版权说明

中国数字时代本周推荐媒体:

纽约时报中文网国际纵览:是纽约时报公司旗下的首个中文媒介产品,旨在向中国读者提供有关全球时事、商业及文化的高水准报道 。

一、中国疫情引发西方媒体关注,专家批评中国防疫政策

本周日,浙江省政府表示,每日新增新冠患者达100万例,并预计几天内这一数字还将翻倍。虽然中国国家卫健委通报新增病例只有几千例,并且停止了报告无症状感染人数,但是结合中国当下大规模抢购退烧药等现象,外届普遍判断中国正在大规模爆发新冠疫情。网络上未证实来源的政府外泄文件显示,中国可能已经有近2.5亿人感染新冠疫情。英国健康数据公司Airfinity分析,如果按照香港的模型,中国在2月低以前将会有1.67亿至2.8亿人感染新冠病毒。因此,这引发了西方各大媒体的关注。

img在医院的民众

华尔街日报发表社论 ,中国的“清零”政策不可持续,又被突然取消,这将给中国人民、中国经济甚至中共本身带来一些系列的噩梦。华尔街日报指出,这样不负责任的政策会导致出现大量感染者,并且在医疗资源不足和国产疫苗效力低下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上百万感染者死亡。此外,更可怕的是,中国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将产生威胁世界其他地区的病毒新变种。因此,该报强烈批评了中国当局在处理新冠疫情上的政策。稍后,病毒学家Jonathan D. Dinman在该报发表文章,支持了这一社论,并警告疫情会像海啸一样席卷全球,影响医疗、社会和政治等方方面面。他预计几周后就可以看到这一结果。

英国期刊经济学人也给出了他们的预测结果。他们预计中国可能会有高达150万人死于新冠,并且还批评了中国医疗系统存在缺陷。经济学人指出,中国当局花了大量人力物力去执行“清零”政策,然而却没有增加本应该增加的医疗资源。然后,突然的开放导致了医疗系统的“崩溃”。

纽约时报则发表文章《“新冠清零”一夜消失,过去三年的牺牲是为了什么?》,反思这三年来中国严格的“清零政策”。作者质问道:“为实现“新冠清零”目标忍受了这么多焦虑,让生活受到这么多扰乱之后,中国人还得面对病毒,只不过是旧的恐惧被新的恐惧取代了而已。除了口罩和消毒剂,他们现在还得去抢购止痛药和感冒药,为不断增长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做准备……无论出现哪种情况,过去三年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什么呢?”

二、大西洋理事会2023年前瞻:台海危机可能加剧

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在圣诞节前夕,发布了对2023年的展望,预测了世界可能出现的12个风险和11个机遇。其中,多个风险和机遇与中国有关。

img大西洋理事会首页

拉美问题专家Jason Marczak指出,哥伦比亚甚至扩大到整个拉丁美洲都有可能倒向中国。其中,哥伦比亚长期以来是美国拉美政策的关键,也是目前南美洲唯一最大贸易伙伴不是中国的主要经济体。然而,哥伦比亚首位左翼总统的国内政策可能会遭到共和党的强烈反对并影响两国关系,进而导致哥伦比亚倒向中国。此外,他还指出美国的通货膨胀、经济困境和民主倒退等问题都在让美国在这一地区失去影响力。

亚洲方面,大西洋理事会中国全球中心高级总监David Shullman则警告,2023年台海紧张局势可能升级。他担心,美国对台湾进一步的支持和中国的不理智行为,可能会走向战争的边缘。然而,他也指出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要低于50%。

imgDavid Shullman,图片来自大西洋理事会官网

相比于上述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该机构的地缘技术总监Lloyd Whitman表示,美中科技战大概率会对美国和西欧之间的“大西洋关系”(transatlantic relationship) 产生负面影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被外界认为长期坚持大西洋主义(注:大西洋主义是指一种追求美国和以西欧为主的北大西洋沿岸国家互相合作的意识形态)。因此,该机构极为重视“大西洋关系”,他们担心欧洲在美中科技战中不得不选边站会影响到这种关系。

此外,该机构还列举了全球民主退步,各国和美元脱钩,全球互联网割裂以及世界经济衰退等风险

相对于上述危机,也有11个乐观的预测。中国全球中心高级总监就预测,美国将会在经济上“重回亚洲”。他认为美国正在加强和亚洲的经济联系,并会在2023年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论坛上进一步推动这种联系。最终,美国会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一个替代“中国模式”的方案。此外,他们还预计美国会团结更多的东南亚国家。

2023年其他机遇还有,乌克兰可能赢得俄乌战争、欧盟正在变得更加像一个“大国”并且推动世界民主,用于气候变化的资金增加、委内瑞拉石油将缓解世界通货膨胀以及美国高技能签证改革等等。

三、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中国对联合国的影响力喜忧参半

澳洲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 (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 发布一份报告分析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影响力,报告分析了四个方面,包括“对联合国各部门、项目和倡议的资助,行政级别人员的配置,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以及在联合国生成的文件中使用针对中国的话语和语言”,得出结论:“中国在其参与联合国的总体方式上仍然是有选择性的,中国的努力并不一定会转化为对该机构的成功影响”。

img该报告封面

报告指出,“中国将联合国视为国家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基石,但致力于从内部改革联合国,使其机构能够更好地执行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的‘命运共同体’的愿景”。然而,该报告批评中国的“共同体”植根于权力的等级观,将“大国”和“小国”区分开,并且拒绝接受普世人权。此外,该倡议被评价为内容含糊不清,并为得到更多国家支持。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中国当局往往将“命运共同体”和自身的政策联系起来,比如一带一路等。

资金方面,联合国的收入主要来自自愿捐款 (voluntary contributions) 和分摊会费 (assessed payments)。2021年,联合国收入的56.20%来自自愿指定用途的捐款,11.27%来自自愿不指定用途的捐款,这两者之和是自愿捐款,占了收入的近七成,而分摊会费只占28.23%。到2019年,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经常预算的第二大财政捐助国(分摊会费),占到了捐款的13.13%,仅次于美国 24.00%。然而,报告指出根据GDP比例,这一会费仍然很低。但是,在自愿捐款方面,中国在2010年至2021年期间甚至都排不到前十名。

此外,中国一直在寻求竞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行政领导职位,主要集中在技术职权范围内。2006 年,中国第一次领导了一个联合国的专门机构,即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还是目前唯一领导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等多个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国家。然而,中国也有失败的时候。比如,2020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中国候选人被新加坡候选人击败。此外,中国目前还没有领导一个涵盖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高规格机构,这些机构先后由法国、美国和英国担任。

img中国外长王毅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合影

在联合国大会表决中,中国与美英法等国的投票结果不同,而与俄罗斯想接近,特别是在2015年以后。但是,报告指出,相比美英法,中俄之间的投票结果仍然存在差距,因此并不支持中俄投票联盟的说法。安理会投票中,中国在 2000 年至 2006 年期间没有否决任何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然而从 2007 年开始与俄罗斯一起行使否决权,主要是关于缅甸、津巴布韦、委内瑞拉、朝鲜,以及最常见的叙利亚等国。然而,在其他国家中国与俄罗斯立场则不一致。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投票中,中国投了弃权票。此外,除去安理会五大国之外,其他国家的投票结果,往往是非民主国家和中国的投票结果更接近,而和收入水平没有关系。

最后,中国努力在联合国的政策叙述中,投射自己的话语,比如“命运共同体”和“合作共赢”等,但是报告指出这样的方式在很多政策中,遭到了其他国家抵制,只取得了部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