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说:看了下boss直聘里求职信息,看得人喘不过来气。有种池塘里水干了,一堆鱼挣扎的感觉。
问题出在了哪里?我相信大家都在思考,但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一样。我的思考是,旧游戏玩不下去了,新游戏还没出现。
现代经济是个很复杂的东西。我略微读过一点经济学有关的书,不敢说懂,但有一点印象。最深的印象是,现代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一项本质区别,那就是极度依赖信任。有人对人的信任,但更多是人对各种组织、各种体系、各种思想的信任。
现代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游戏,但信任是驱动大大小小机器运转的燃料。
关于刺激经济,凯恩斯有一个荒唐而合理的建议——把钱埋起来,再雇人挖出来。凯恩斯是这么说的:“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而把塞满钞票的瓶子放在已开采的矿井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有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采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
当然,这个建议没办法真正实施,因为它没法说服公众,获取足够多、足够持久的信任。换句话说,假如这个游戏包装得深一些,让大家看不出来它的荒唐,而只看到它的新奇、伟大、魔力无穷,那么它确实是可以创造出财富的。
现代企业家实质上是发明游戏的人,他们发明各种各样的游戏,让员工、供应商、客户进来玩。在大家玩的过程中,利润出现了,就业出现了,税收出现了。这是不是说企业家都是骗子呢?不是。鉴别骗子和企业家的标准是时间。骗子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因为时间一长就露馅了,而企业家要把游戏一直当着众人玩下去。你要说服员工,说服供应商,说服银行,说服这个部门那个部门,而且这个体系里的每个人都在逐渐变得聪明。所以到最后你只能玩真的。
在市场经济初期,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是一种常态。但是越往后走,胆大就不是竞争优势了。你必须对技术,对商业,对品牌有足够深入的理解,才能玩得明白。所有简单粗暴、现学现卖的游戏都被尝试过了,你只能创造新游戏。游戏必须迭代升级,只有升级才是出路。
前些年有些大出风头的企业家,现在看来是被高估了,规模的庞大掩盖了他们平庸的甚至是投机的本质。当然不只是他们的问题。
我们就说房地产这个游戏。如果我们只把责任归结到个别企业、个别企业家,那是低估了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能大而化之地说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这也不公平,因为大多数普通人是没什么责任的,可能还是受害者。谁该承担责任,不是我有能力判断的事。但教训是沉重的,那就是这个游戏我们玩得太久,太沉迷,太不能自拔,以至于当这个游戏玩不下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已经没什么游戏可玩了。
房子创造财富的效应太刺激了。我们应该都还记得,当房价蹭蹭蹭上涨的时候,身边每一个人是怎样红光满面地谈论房价,仿佛房子是永恒的信仰与神话。普通人尚且如此,那些职业玩家、操盘手又是如何?
从总体上讲,房地产不能说是骗局,只能说是无意识地共谋,是对低层次发展模式的上瘾与依赖。回过头来看,房地产跟凯恩斯说的把钱埋起来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凯恩斯的办法或许副作用还好一些,至少没有造成那么大的负债。
现在的问题就是,老把戏已经失去魅力,游戏玩不下去了。不是刺不刺激的问题,而是再刺激也没人敢下注了。但是市场永不眠,必须得找到新的游戏,让机器重新开动,大家才有得玩。
所以说,社会的停滞,从根本上说是思想的停滞。思想不是装饰品,不是丫鬟侍女,思想是信任培养皿、发生器。这几十年我们从国外引进那么多东西,有有形的东西有无形的东西,归根结底是因为,只有那些东西才能创造出足够的信任。有了信任,系统才能运转。
客观来说,困难也在于现在跟以前的发展阶段不一样了。大规模引进的阶段结束了,我们得创造自己的游戏,甚至得想办法让别人来玩我们的游戏。
新游戏会是什么,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新游戏必须跟上公众认知的进步,必须消除人们在上一轮游戏中留下的心理阴影,它才有可能开启新阶段。创造信任,迫不及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