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买书无非有两种目的:阅读和摆设。我见过有人买很多书用来摆设,这个可忽略不计,一般突然暴发户的家伙确实有此癖好,买一堆书装点此关山用来假装提高文化品位和营造家庭文化氛围的最好办法。

阅读又分好几种,一种是精读,把一本书从头到尾一字不拉读下来;一种是泛读,大概齐看一遍,或者挑有用的东西看。有时候,别看一本书有六七百页的大部头,只要某些字句能读懂,读透,比把一本书都看完担什么都不懂还划算。

人看书也分几种心态,一种是纯粹消遣,一种是获取知识,一种是看书为了看门道,填补自己亏空的那一部分人生。这三类阅读,都大有裨益。

还有一种阅读,就是把书买回来,但是不看,每天看几眼封面就认为此书已阅。有时候我就有这种幻觉,想像着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后来打开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有时候大部分书买回来都来不及看。现在又有一种新的阅读,就是在网上看书评,看完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把这本书看过了,跟人蛋逼的时候说得头头是道,像卖弄风情一样,其实是博览群评。书评是最糟糕的阅读,它让人在去了解一本书之前先过滤掉一些本能想要获取的东西。但书评很诱人,它可能会让你因为一篇书评而买一本书,却有可能限制你阅读的思路。

今天看罗老师发飚,说有人发现罗老师的《我的奋斗》大部分内容在网上都能看到,有上当的嫌疑。照理说喜欢罗老师的人都有独立思考倾向,不该是傻逼,不该有这样的傻逼式判断啊,在网上看完罗老师的文字都没有任何思维上的进步,在网下又上一当,这不是活该吗,罗老师的的那些东西你真是白看了。

罗老师的书,我拿到后看了一部分,那些内容他在饭桌上已经讲过很多次了,对于一个年龄大于罗老师的人,他那点人生经历我看得明明白白,应该说对我没有任何蛊惑作用。但是,我相信任何人身上都有我可以学习的东西,都有比我强的地方。我以前写过一篇《学习》,人应该像海绵一样,要学会去吸收别人身上优秀的东西。我看罗老师的书,跟平时饭局扯淡一样,可学的东西太多了。连土摩托身上都有很多我学习的东西,更何况罗老师这样的人类呢。

实际上,目前很多人的书里面的文字都发表过,如果你仅仅用唯一的之前是否阅读过这些文字来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去买下来,那大概没有几本书值得你去买。而且你怎么知道你看过了,别人就跟你一样也看过?没人逼着你买。

你不过是有种占有未知信息的癖好而已,那些东西对你真是毫无用处。几年前我出了本书《不许联想》,当时有很多人质疑我,为什么我在博客上都看过的东西你还出书,有必要吗?甚至也有记者质问我。人们总喜欢质疑争论一些比较低级的问题,以示自己高水平或者在读者中的重要性。这就像有人动不动就留下一个悲伤的背影,告诉你说:我再也不来了,我才不买呢。您的背影真的那么重要吗?像个小怨妇一样。后来很多人的博客都集结成书,你看就没有傻逼去质疑了。这就是说,它本来就不是个问题,你却非要当个破问题去问。目前这个国家的人民有一大爱好,就是喜欢思考、争论判断那些最傻逼最低级的问题,看来贵国越来越年轻化了,问题都是最幼稚的,怎么也看不出它进入老龄社会了。

罗老师、韩寒两个没有被教育毒害的少年常常教育人们独立思考,但是罗粉和韩粉恰恰是一群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本质上跟郭敬明的粉丝一样,也会愤怒指责三毛老师剽窃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的书名。我从来都认为:粉丝是傻逼的一种文明说法。没事别用怨妇方式绑架别人,谁都不欠谁的,谁都有选择的自由。

关于阅读,以前我在博客上贴过这么一段文字:

徐复观初见熊十力,
徐复观问:该读什么书?
熊十力答:王夫之《读通鉴论》。
徐说:已读。
熊说:你没读懂,再读。
一段时间后,徐复观再见熊十力。
徐说:已读完《读通鉴论》。
熊问:有何心得?
徐说:好多地方写得不好。
熊怒斥徐: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去书!任何书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何不先看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也不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
后来徐复观回忆:此乃起死回生的一骂。

插播一条广告:罗老师今天下午两点在翠宫饭店举行读者退书仪式,请上当的人带书及发票等证据前去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