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伦在线 | 评论(1) | 标签:英国大选, 华人参政

2010年英国大选,8名华裔候选人全部落选。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值得惊叹,更不是种族歧视,虽然最近一家英国政治研究网站英伦在线调查显示,超半数华人认为华裔政治人不受主流社会认同。

在英国搞政治,华人刚刚开始。相比欧洲大陆而言,盎格鲁-萨克逊的政治传统,精于制度建设,擅长口舌争辩和周旋争斗,英国华人可谓得天独厚,耳濡目染,开风气之先。以人口比例而言,在英华人占总人口0.4%,并非欧洲国家中最多,却在政治中走在了前沿。

政治也是一份职业。在8位候选人中,有五位是专业人士投身政治,也有从社会工作转向政治,比如卢曼华女士,与其他候选人不同,具有丰富参选经验,她早年做媒体报道入手,在北爱华人社区中深耕多年,是北爱福利会的负责人,在当选北爱地区议会议员时候,受到当地华社支持。英伦在线调查显示,卢曼华女士在8位候选人中最受重视,事实上选举结果也显示她拉动票数能力最强,可见nothing can beat experience对搞政治也适用。

投身政党,比定位华人社区要实际。英国政治是政党政治为主,选举定位于选区,因此离开了政党的选举机器支持,寄希望于特定族群,这样的选举策略很难奏效。虽然英国三大党都有自己的华人分支机构,他们对于华裔候选人在华社中的造势拉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最后投票的还是自己选区的选民。这点是任何候选人都非常清楚的事情。

在政治能力方面,英伦在线调查显示33%选择了“对选区贡献”,同样比例人数选择“个人诚信”,“维护华人利益”位列第三,可以见华人对于候选人参政的看法,超出了“华人选华人”这种简单认同。

在这8位候选人,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其中六位基本上都是双语者,除了英文,国语(普通话)或者粤语也是他们交流的语言。这种双语能力暗示了他们不是完全的香蕉人,他们对于中国事务的理解能够到达一定的程度。

华人自身在英国社会积极朝上走,有很多因素,比如利益诉求积累,尤其是大陆移民带来的活力和冲击。大陆新移民的到来,逐渐改变了英国华社的格局。到今年为止,英国大陆移民创办的报纸超过7种,大陆风味餐饮逐渐改变了伦敦唐人街口味,报纸发展,是商业行为,也表明新移民对于文化的重视,这是一个族群争取话语权和政治动机的体现。

如果说政治是一种权力交易的市场,那么逐渐壮大的华人社团,需要出现自己的代理人。在这点,英国华人可以向主流社会寻找自己合适的代表。假如有一个华人背景,同时具有中英人脉和政治才具的人物出现,无疑会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华裔候选人,在与华社甚至“大中华”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寻找到自己有利的支持和资源,简单一句话,华人不缺钱,关键看给谁用。

需要指出的,这种两头发展的模式,不单单是华人社团中存在,其它少数族裔中也非常普遍。英国政治,也非常乐意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这种代理人制度对于英国维护在世界上发言权,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英国历史上,曾经涉足过的地区、前殖民地、英联邦国家,比如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缅甸、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依然可以找到类似的人物。

总而言之,从2009年开始的英国华人参政潮流,是英国政治示范和华人利益诉求的汇合,一个“大中华”的图景给这种汇合,提供了未来中英关系的可能性。极富政治技巧的英国人,懂得如何通过最小的投入,来实现与中国话题的挂钩,保持一种对话和合作的相关性。目前,中国可能对于英国政治和外交的兴趣不大,了解不多,对于华人参政潮流还比较停留在好奇的水平。

这就是处在政治市场开拓期的阶段,要走多远,就看华人自己的帐怎么算。

更多分析与调查

http://www.ylzx.co.uk/drupalcn/?q=taxonomy/term/21

英伦在线的最新更新:
  • 不是我当总理怎么想,而是总理明白我怎么想 / 2010-05-13 08:54 / 评论数(4)
  • 真的好希望国人听一下布朗的告别演说 / 2010-05-12 19:59 / 评论数(9)
  • 73%的人认为卡梅伦应该做首相 / 2010-05-12 01:48 / 评论数(0)
  • 自民党或许不是改革投票,而是加入工党 / 2010-05-11 17:53 / 评论数(0)
  • 英国距离中国远吗? / 2010-05-11 09:33 / 评论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