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近来不断发生罢工事件,导致工人工资上涨。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高导致沿海工厂纷纷向内陆迁移。对此,本台记者何平邀请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夏业良与旅美中国学者程晓农进行讨论

记者:感谢夏业良教授和程晓农博士加入到我们今天的讨论。中国的经济学术界目前集中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方面,始终围绕在农民市民化方面和区域经济平衡问题。夏业良教授您认为目前出现的工厂企业内迁是不是目前市场选择的一个正常的结果的呢?

夏业良:“我认为不是。因为中国目前推行的不是市场化的路径;而是一个计划回归的,更多的用权力和垄断来控制资源这样一个路径。所以它并不是说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发生的自然演化;而是在制度变革滞后的情况下,发生的资源配置方式的扭曲。成本上升的压力始终存在,尤其是工资成本。珠江三角洲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工资平均增长率大约只有5 ~ 8%。而在长江三角洲或者其它一些发达地区,工资增长在20年左右的时间里面也只增长了不超过15%。有些工人染上了职业病、传染病,还有一些工业污染,这样的问题其实长期都存在。表面上看起来增加工资, 但实际上反映的是劳资之间的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它背后凸显的是一个制度,制度变革的滞后造成了利益阶层的分化和对立,从东南沿海一带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 20年来看实际上不是自然演进的结果;而是在被迫的、没有办法解决资源配置的扭曲问题的时候所做出的极端化的反应。”

记者:那么程晓农先生,我们注意到中国近期发生的一些连续性的罢工事件,人们认为工人增加工资的结果将会转移到商品价格的成本上去,将意味着产能萎缩,这也就等同于经济动力的丧失。 那么就刚才夏教授提到的中国特有的劳资体制目前向内地的转移,您有什么看法呢?

请看原文:
中国沿海企业内迁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