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即将访问中国。作为欧洲最大的对华贸易伙伴,德国希望中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德国目前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德关系经过多年的磨合后,双方看来都知道对方的底线。 *五天出访三天在中国* 德国总理默克尔预计将从星期四起,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默克尔此行将首先访问俄罗斯,然后前往北京,后经哈萨克斯坦回国,五天行程大部分时间在中国。纽约时报说,这是默克尔首次同时访问中国和俄罗斯,对哈萨克斯坦的顺道访问只是为了求得某种外交“平衡”。 默克尔访华带来一大批商界领导人。路透社说,默克尔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德国产品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过去10年来德国从中国市场“受益匪浅”。新华社说,德国目前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贸易伙伴,2009年中德双边贸易额为一千零五十七亿美元,占中欧贸易总额四分之一以上。中国则是德国在亚洲的最大贸易伙伴。 *十年磨剑*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夏业良对美国之音说,中德10多年经贸交往是相互磨合的过程。他说:“大家都知道,(德国)过去这些年里,一方面是对中国在贸易上有一些反倾销的制裁,因为中国的贸易顺差过大。在有些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有些做法还没有完全达到以前承诺的程度,所以德方以及欧盟,都对中国施加了一些压力。” *重利忘义?* 纽约时报刊登的迪姆普赛的评论文章援引批评人士的话说,默克尔此行对俄罗斯和中国的访问,有“重经济,轻政治”的意味,其在推动德中经贸时可能会忽视人权和民主价值观,默克尔上星期的一次视频讲话,大谈外国同中国的经贸关系如何如何,民主价值观只在结尾“一带而过”。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夏业良说,德中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困扰,但彼此似乎都知道对方底线:“政治方面,德国经常提到中国的人权状况。包括过去见达赖喇嘛这类事情,中国方面是非常敏感的。我估计中方会重申一贯立场,比如说,不要跟台湾进行接触,不要卖军火以及同台湾的不正常往来,不允许她再见达赖喇嘛。” *中国经济渐自立* 评论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德国技术上曾领先的部门,例如,高铁建设以及机车车辆生产等方面,中国已进入逐步摆脱依靠外国技术的阶段。中国在经贸谈判中更加主动,不像以往那样跟随,而是试图制定游戏规则,因此中德经贸谈判将不会是一方总占优势。不过,中国对德国在清洁能源技术等方面成就刮目相看。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夏业良说:“经济上,中国可能承诺给予德国一些机会,其实我们这些年看到,中国在高铁方面过去老是打这种牌,到底是买德国的,还是买日本的,还是买法国的?现在看来,中国其实慢慢地采用了自己的。” *对德国的好感* 与中日关系相比,中德关系没有历史遗留问题,德国人对待历史的诚恳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人的赞赏。埃尔马·阿尔特瓦特(Elmar Altvater) 是柏林自由大学(Fiere Uni.-Berlin)奥托·苏尔政治研究所(Otto-Suhur Institute)教授。他对美国之音说:“日本人从来没有因二战期间的所作所为请求人们的宽恕,而德国人这样做了,因为德国的战败程度大于日本人;我认为,需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人民需要生存,中国、日本和德国等大国,需要营造和平的生存环境。” 接受采访的中国学者说,德国人办事认真,可能有点古板,但是其执着的民族性格,在中国人普遍留下好感。报道说,在刚刚结束的足球世界杯赛中,德国队在中国拥有广大的球迷。

Originally posted here:
德国总理将率商贸团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