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阳谋 中国不为所动 2010-7-16 每日经济新闻 最近欧元区出现的一系列动态,证明欧元区国家希望未来以欧元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决心。欧元重整河山之后,将来与美元一较高下。 首先,欧元区不听从美国的指令,坚决实行财政平衡政策,哪怕这一政策会带来经济的下行也在所不惜。 欧元区着火点的“笨猪五国”全部推出严厉的财政紧缩计划,而德国、法国、荷兰等情况较好的国家,也宣布要勒紧腰带过紧日子。在多伦多G20峰会前,不顾美国总统、财长的呼吁信,欧洲坚持把紧缩进行到底,其中也包括了非欧元区国家、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 对于欧洲来说,威胁欧元的只有一点,就是各国不遵守财政纪律。5月31日,欧洲央行发布最新一期金融稳定报告称,公共财政是欧元区金融稳定的最大威胁。这是德国理念的翻版,二战之后德国奉之如圭臬,绝不允许再次出现恶性通胀,但次贷危机之前的泡沫高峰期却使欧元区出现了混乱,假帐游戏在泡沫消退后浮出了水面。 现在,德法等国要把欧元区带上控制之路,这是欧元信用的基础。如果说欧洲在经济创新、技术人员储备等方面均无法与美国相比,那么在货币信用上却能超过美元,尤其是在困难时期坚持紧缩财政,让人看到了欧元信用的坚定基石。 其次,欧元贬值对于欧洲经济并不是坏事。出口在欧洲国家GDP中的占比较高,国际经合组织(OECD)指出,欧元下跌10%等于欧洲经济增长1%,通胀仅温和增加约0.5%-1%。 自去年5月以来,德国的出口已经实现28.8%的增长,其中对欧盟国家以外的市场出口增长为39.5%。今年5月份德国工业产出增长2.6%,提升了此前一个月1.2%的增速。位于柏林的德国经济部给出的报告称,金属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的增幅“高于平均水平”。季节性因素调整后德国5月份出口环比增长9.2%,这一数字几乎与今年3月的增幅相当。今年3月10.8%的增幅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德国统计部门公布的最大环比增幅。 中国需求助推欧洲出口。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本周报告称,该公司上月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达到1.37万辆,同比上涨177%,这帮助其旗下梅赛德斯和Smart等品牌的全球销售量上涨13%。而中国销量大增的奢侈品和红酒等,前景同样看好。《经济学人》指出,欧元汇率下降将推动大型制造企业(尤其是北欧国家)和奢侈品企业(尤其是意大利和法国)的出口,同时促进欧洲大陆的旅游业。 欧元刚诞生时拥有内部红利,欧元区内部贸易额上升,而欧元节节上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希腊等国又没有货币可以贬值,只能通过欧元区的贬值,来获得未来的全球出口红利。等到欧元区情况好转,东欧更多的国家加入欧元区,区内的贸易额将有一轮新的上涨。 第三,欧元区仍在扩张。7月13日,欧盟27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在布鲁塞尔批准爱沙尼亚从2011年1月1日起加入欧元区,并通过了相关法律条令,由此,爱沙尼亚将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欧元区目前共有16个成员国,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和斯洛伐克,欧元区的人口已超过3.2亿。欧元区经济总量与人口与美国大致相当,在困难时期仍然不停东扩步伐,志在长远。 欧元兑美元前五个月贬值14%,刺激了德国等国向俄罗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口。纵观欧美经济体,都在要求对方采取刺激经济政策,而自己则采取货币贬值、增加出口、财政平衡等办法,所谓固本培源,静待下一轮周期增加话语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张驰有道的真义。 欧元无法与美元抗衡,他们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了各国财政体制不协调这一致命缺陷,但风险的暴露恰恰给欧元区提供了改正缺陷、加强监管的机会。也许在未来十年中,欧元都无力与美元抗衡,但十年之后,改革财政体系,取消高福利制度,欧元可能还有发展的机会。笔者曾说,欧元完了。是的,与美元的第一回合大战,通过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完败。但欧元可以谋求东山再起。 7月15日,中国公布宏观经济数据,国际上有关中国退出经济紧缩政策的猜测声不断。中国的经济数据并没有进入紧缩区间,仍然保持较为温和的上升。保持温和的调控,实行延续的政策,明确中国经济转型预期,是重中之重。 面对欧美的阳谋,中国继续采取刺激政策是不明智的,这将使中国被资源价格高地与低成本陷阱捆绑。保持汇率与出口的平稳,增加内需的比例,改革机制发展民间的创新能力,发挥中国古代智慧,是未来发展之路。 注:经济数据公布,很好,似乎没什么可担忧的。 但运输数据与港口巨量的铁矿石,显然是在下行。但农产品、房租显示生活成本上升。 中国只剩下华山一条路,扩内需,改革。最近数年,我们会不断听到国土资源部、住建部、银监会的声音,看到审计署的具体报告,目标就是确保结构调整。 三十年的改革,在新的基础上再出发。 从欧元、美元等方面看,目前是各经济体又一轮赛跑的时候。 欧元区的做法非常理智,不管任何压力,紧缩,平衡,决不动摇。除非再来一次金融危机,否则欧元区不会改变他们的做法。 还有人在说东方园林,我们是否应该说说资质复审之前项目的问题,以及各个项目占当地财政的比例问题?
Read more here:
欧元阳谋 中国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