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工潮向中国其他地区蔓延之后,一些经济学家惊呼,中国经济出现“路易斯拐点”,即农村剩余劳力被经济增长和都市化进程吸纳,标示着中国廉价劳动力市场的提前终结。专家分析,这是中国逐渐进行产业升级与生产率调整的结果。
路易斯拐点(Lewis Turning Point)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瑟·路易斯(Arthur Lewis)在1968年提出,形容农村廉价劳动力被经济增长全部吸纳后,工资会显著上升。路易斯用这套理论显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最佳途经。
中国沿海劳工短缺,以及广东工潮向中国其他地区蔓延之后,各地工薪大幅提升,有人因此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路易斯拐点”效应。
*经济增长改变劳力市场*
美国财政部前亚洲办公室与中国科代理主任、大西洋理事会资深研究员凯德尔(Albert Keidel)承认,中国劳工市场的突然变化令人吃惊。不过这是经济增长的必然,不一定是城市化进程的结果,因为中国西部开发与农村经济的改善,是造成沿海劳工短期的主要原因。
他说:“开发西部的政策是真实的,他们的确集中了大量国家资金,对这些内陆省份进行投资,西部就业机会现在增加了很多。”
*生产力调整*
世界银行前常驻北京办事处主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鲍泰利(Pieter Bottelier)认为,“路易斯拐点”的出现,是中国生产力逐步调整的开端,这个进程开始之后,以往具有吸引力的中国廉价劳工市场将不复存在。
他说:“中国人均生产力开始逐渐调整,技术开始调整,产品与生产程序开始升级,这些是中国经济成功的因素。每个人都有时间进行调整,其实人们都在进行调整。你如果想提高中国家庭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水平,他们就需要获得劳动报酬,需要按照国际价格制造足够的产品,才有理由获得高工资。”
*利用危机进行产业升级*
工资提高的直接后果,是沿海许多工厂关门,向湖南、安徽等内陆和东南亚地区迁移。鲍泰利指出,政府2007年就开始关闭珠江三角洲不少效益低下的小型工厂,作为在全国推广产业升级的模式。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利用机会,听任产业倒闭,进一步助长这种趋势的发展。
他说:“2008年中期,金融危机爆发前,他们就关闭了珠江三角洲地区15%的公司,政府现在又利用这场危机,作为继续强化制造产业升级、淘汰许多低端产业的借口。这场危机从许多方面提供了这样做的理由。2008年12月下旬金融危机达到高峰的时候,中国国务院就批准了这套向全国推广的最后定型的升级模式。”
*工薪增长有助内需*
…….
Go here to see the original:
“路易斯拐点”- 中国廉价劳力提前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