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市附近的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它接连推出的专职人大代表的举措,迅速成为舆论关注的中心。至7月14日,罗江县先后有刘圣会、李国喜、罗刚模三位专职人大代表履新,此举被视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革的重要尝试。
有关人大代表专职化的问题,是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而被学界热议的一个话题,几乎在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都被提及。根据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权组织形式,也是人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手段,即通常所称的政体。正是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涉及中国的政体,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形成的这一制度进行改革,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惟其如此,我们才可以理解,设立专职人大代表的第一步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谨慎地从基层开始试点,在实践中摸索经验,这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种模式。
众所周知,我国的各级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工农兵学商,外加官员,每个代表都有自己的职务或者职业,平时忙于自己的事务,只有在人代会开会的时候,代表们才会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共商国家大事,研议民生问题。于是,由人大代表兼职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也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既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利的主要手段之一,那么,人大代表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代表选民的利益,这是人大代表资格正当性的基础。但是,我们的人大代表主要来自官员,有研究者统计,在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比例中,副县级以上的党政官员达到65%左右,加上国有企事业单位有行政级别的代表,官员的比例实际上达到90%,没有任何官衔的知识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仅占10%。
由于工作性质所决定,党政官员公务繁忙,特别是相当级别的官员,外出时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办公室高墙大院,警卫森严,普通百姓无从靠近,更谈不上向代表他们行使权利的代表诉求利益。我们也从来没有看到,某个官员以代表的身份,在工作之余深入到选民中间,倾听他们的声音。
另一方面,“一府两院”的正职由人代会选举,并向人代会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当这些被选举、被监督单位的领导本身就是人大代表时,就出现了自己选举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局面,不仅有悖程序正义,而且导致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代表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有名无实。
而在财政预算方面,我们听到了很多有关人大代表看不懂预算报告的抱怨。事实上,财政预算本身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没有专业背景的人看不懂财政预算报告是正常的,即使像其他国家专职的议员,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但不同多的是,国外的议员有很多具备专业知识背景的助手,有了他们的帮助,议员就不存在看不懂预算报告的问题。
上述问题,不过是兼职人大代表带来的弊端的一个局部。在此背景下,罗江县设立专职人大代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拉近代表与选民的距离呢?
请看原文:郭国松:专职人大代表释放制度改革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