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在2010年1月12日发布的《译者合集四》基础上新增了内容,并调整了导读,增加PDF可供下载版本

从互联网诞生以来,我们的生活就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还在加速进行中,很可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对于中国,互联网虽然成为了一个虽然被管制的对象,但仍然对中国的公众舆论发挥出了巨大的影响力。而互联网对全球政治的冲击也才刚刚展示出冰山一角。在本次合集中,我们将在没有国界的互联网中看到在摩尔多瓦啼声初试的“推特革命”、接着是在伊朗试图 “推”倒暴君的“绿色运动”、还有美国第一届“网络总统”奥巴马,以及中国的“防火长城”,但是,所有这些主题后面都带着问号,因为每个话题都是尚无定论的辩论题材。

1) 摩尔多瓦的“推特革命”?

纽约时报的报道《摩尔多瓦的抗议爆发 推特推波助澜》生动描绘了基希纳乌出现突发革命时的状况;摩尔多瓦的政局变动诞生了“推特革命”这个词。Twitter从此不再仅仅是一个记录生活碎片的“呓语”集中地,而带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这可能是连其创始人都没有预料到的。长期跟踪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的《外交政策》专栏作家写了《摩尔多瓦中推特的作用的更多分析》,谈的是推特在当时做到什么以及没做到什么。

2) 伊朗能否“推”倒暴君

再次看到妮达倒在血泊中的YouTube录像画面的时候,你是否又回想起“绿色运动”中的“激情推特”?那也是中文推友们以#cn4iran为标签在世界传媒舞台上的一次“集体亮相”。但是《商业周刊》和《外交政策》分别发表了与伊朗当时的示威游行的参与者们更接近的专业记者写的澄清文章,《推特革命?为时尚早》、《误读德黑兰:推特革命的迷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外人”看到的网络喧嚣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3) “互联网总统”奥巴马的“网络难题”?

奥巴马不仅是美国第一届黑人总统,也是第一位“互联网总统”,年仅25岁的克里斯•休斯,Facebook的创始者之一,也是奥巴马竞选团队的网络“掌门人”,他用MyBO网站大大激发出了“草根”的能动性,他本人成为奥巴马竞选运动中的功臣。《快公司》为此撰写了专题报道《克里斯•休斯如何建立Facebook和帮助奥巴马竞选的?》,这是一篇详尽的介绍这一激动人心的过程的专访。但是,成为了总统之后的奥巴马开始感受到了网络的另外一面。虽然新媒体有可能带来《以“推”反恐》的“巧实力”,但是《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变成了让美国头疼的一大难题。美国智库研究学者在《公众外交2.0:当美国政府遇到“新媒体”》中全面分析了美国当前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后,仍然认为当务之急是要确立公众外交2.0的整体战略。

4) 永不倒的“防火长城”?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有这么一块神奇的“马勒戈壁”,在这里,水丰草美,但是河蟹横行,温顺的草泥马们无奈之下,只能施展“八仙过海”的手段、翻墙钻洞无所不为,才能偶尔“透一透气”,《大西洋月刊:链接被重置》详细介绍了 “防火长城”的运行原理。而《网络行动》则着重总结了“草泥马”在被钳制的网络中努力凿墙、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各种方式。不过要说对中国的网络现状总结得最全面的,还是《麦康瑞对国会所做的证词》。

互联网的出现和扩张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憧憬。这些憧憬有一些已经在成为现实,比如信息的加速流动,比如距离的消失,但是,互联网会不会是一个实现美好理想的“虚拟桃花源”?擅长泼冷水的耶夫根尼•莫洛佐夫(Evgeny Morozov)告诉你他对《互联网的再思考》。

对我们来说,这期合集我们试图挑战的是一个既非常有趣,又难度甚高的话题。到现在为止,“互联网与政治”的关系才刚刚展开,已是千丝万缕。未来我们还会发出同主题的更多合集。我们平时积累的相关素材可以在这里看到。

本期目录

经典案例 5
  案例一 摩尔多瓦 5
    《纽约时报》摩尔多瓦的抗议爆发,推特推波助澜 6
    《外交政策》摩尔多瓦颜色革命中推特的作用的更多分析 10
  案例二 伊朗 12
     RFE:“推”倒暴君:新媒体在威权政权中的作用 13
    《商业周刊》伊朗的“推特革命”?为时尚早 18
    《外交政策》误读德黑兰:推特革命的迷雾 21
  案例三 美国 24
    《快公司》:互联网总统奥巴马是如何当选的? 25
    《外交政策》如何以“推”反恐? 35
    《经济学人》网络战:第五空间的战争 38
    《传统基金会》公众外交2.0:当美国政府遇到“新媒体” 46
  案例四 天朝 56
    《大西洋月刊》“连接被重置” 57
    《民主杂志》网络行动 65
    麦康瑞在“Google和中国的互联网控制”听证会上的证词 69
《外交政策》:互联网再思考 85

本期合集在线阅读及下载地址:http://cn.calameo.com/books/000337215d514b3dd145b

来源 译者:
译者合集四更新 初探 互联网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