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污染能否惊醒粗放式发展旧梦
 

 

27日傍晚以来,穿越吉林永吉县县城的温德河流域遭遇高强度暴雨袭击。28日11时,温德河出现洪峰,受洪水影响,永吉县新亚强化工厂装有三甲基一氯硅烷的原料桶(160公斤/桶)及成品桶、空桶被冲入松花江,共计1000多只。据悉,三甲基一氯硅烷受热或遇水分解放热,会放出有毒的腐蚀性烟气。(7月29日《南方都市报》)

从2005年的吉化公司爆炸引发水体污染,到今年7月28日的化工原料桶袭江,松花江几乎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河流之一。事件的细节尚在还原,而另一种更惊人的恐慌,却在不可遏止地蔓延开来:7月28日上午,许多市民发现家中停水,纷纷开始前去超市抢购饮用水,一箱市价20元的瓶装水,被卖到了60到80元。而江面上的滚滚白烟与刺激气味,以及其信息透明的不够,更是让恐慌向更大面积波及。

28日晚间,吉林当地官网发出消息称,此事对松化江水质影响甚微。28日,当地水务部门亦发出消息称,停水是因为电力公司进行电路检修。解释看似能够自圆其说,但却不能纾解那些显而易见的疑问:既然是影响甚微,为什么当地官方的信息公开得如此缓慢?为什么直到29日,依旧拒绝向公众披露更多的关键细节?更重要的是,当2005年一起震惊全国的污染发生在松花江之上,继而建起的预警与防范污染机制,为何依旧是如此脆弱?

显然,上述矛盾与悖论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已不再是污染严重与否的问题,而是依旧被无数次提及的、粗放性发展方式的弊病: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地方政府,除了沉湎在GDP的幻觉之中,对环境的同步关心真的提上日程了吗?几年前一起震惊全国的污染事故,都没有惊醒陈旧发展模式的旧梦,那么下一种恓惶而惊悚的“污染方式”,就依旧不能被杜绝。

当一条河流一次次在污染面前不能独善其身,它的命运实际上就是粗放式发展的最真实的背书。然而,将它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观察,我们又会发现更多的大江大河在承受着这种发展下的惨痛代价。仅以本月为例,也至少有着两起类似的事件。福建上杭的紫金矿业污水泄漏到汀江,不仅污染了大江,还不经意地泄漏出了官商一体的深层污染源。而大连新港码头输油管线的爆炸起火事件,除了污染附近海域,更造成了一名清油消防战士牺牲的不可低估的次生灾害。

必须承认的是,当那些化工原料桶、不经意泄漏出的污水、意外爆炸开来的石油不可遏止地流向大江大河,这里面固然有一种城市化和工业原本不合理布局的因素存在,但其显然更指向另一些粗放性的管理模式:在城市发展的考核上,是不是过多地注重了GDP的分量,而忽略了其他更多需要制约和关注的因素?而对于环境治理本身而言,是否失去了一种以猛药治沉疴的智慧与勇气,相反却陷入一种巨大的治理迷津之中?

请看原文:
松花江污染能否惊醒粗放式发展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