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耀杰 | 评论(1) | 标签:孙中山, 第一位, 革命情侣, 陈粹芬
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陈粹芬
张耀杰,文载经济观察报,2010年8月23日
父母双亡的陈粹芬,自从1891年认识比自己大7岁的孙中山之后,在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她经常替革命同志洗衣做饭,传递密函,甚至于从事秘密运送枪枝弹药之类的地下工作,是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近年来,包括陈锡祺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谱》等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不再迥避这一历史事实。
一、《中山樵传》里的“小妻”陈粹芬
据陈锡祺主编《孙中山年谱长编》介绍,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谱名德明,幼名帝象,稍长取名文。1895年10月26日,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而宣告失败,陆皓东、朱贵全、丘四等人被捕牺牲。遭到通缉的孙中山,与郑士良、陈少白等人经香港流亡日本,于11月13日抵达横滨,并在横滨组建兴中会分会。在此后将近10年的时间里,横滨一直是孙中山最为重要的居留地。
1896年10月11日,孙文在英国伦敦考察西方政治期间,被清政府公使馆翻译邓廷铿挟持到使馆内。经他的恩师康德黎等人奔走营救,于10月23日获释。1897年8月16日,孙中山乘坐英国轮船抵达日本横滨,入住陈少白的住所。同年9月,日本政客犬养毅委派平山周、宫崎寅藏、可儿长一前往横滨迎接孙文到东京相见时,由平山周给孙文取了中山樵的化名。后来家喻户晓的孙中山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按照《孙中山年谱长编》的说法,1898年9月25日,也就是清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十日,天津《国闻报》刊登的《中山樵传》,是中国国内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关于孙中山的中文传记。这篇据说是“从东友处辗转传抄”的传记文章,是以日本人的口吻夹叙夹议的,其中充满了对于孙中山的诋毁之词:
“清国逸犯孙文,字逸仙,自到日本后,改名中山樵,始到时我日本人皆为震惊,以为绝大本领之人。乍与之处,尚不觉其有他,至与之往还三五次,即觉其言语仿佛,非有豪杰推诚之慨,心窃疑之。及考察于寓此之华人,则多以无耻视之。”
关于孙中山的生平,该文介绍说:“细察其行于香江,少习英文,未卒业,就其地瓦丽氏医院习医学。此院为华人何启律师之妻瓦丽氏遗产所置,以西文教西医,兼赠药施医者。中山樵学之数年,卒业后往来广东省城香江。香江有利银行办房冯瑞之小妻生喉症,就中山樵医,中山樵诱而奸之,举香江之体面华人无不切齿此事。”
关于孙中山的宗教信仰,该文介绍说:“中山樵原从孔圣教读孔孟之书,后入耶教,教内不得有小妻,中山樵违例,教众未及攻,而中山樵刊报招医,又自称学宗孔孟。耶教之朴诚者怼其反复无常矣。”
关于孙中山的革命事迹,该文叙述道:“中山樵又尝在广东创开药房,系香江富人秦芳尝受其医,故借款与之为办理。不数月,尽将秦款为花酒夜合费,无以见秦,遂欲图借图不轨之事以消灭之,故遍告于人,谓于阴历重阳后五日起事,香江有二千西兵相助,银行亦允助款数千万两,实并无其事。……故设一馆在广东省城,一馆在香江。中山樵有欲恐人不知,日必告人,于是支那官知之,即行查封。中山樵早预备行计,故受其愚者皆就执,而中山樵由别径走香江,人不容,乃改西装往欧米。其在英国被清钦差拿获之事,久已扬播。今来我邦,欲惑商人棍骗财物以为自娱,此其状大略也。”
由于这篇《中山樵传》的诋毁倾向过于明显,反而让人更加怀疑作者自己的“推诚之慨”,也就通常所说的诚信度。查勘《孙中山年谱长编》,所谓“香江”就是今天所说的香港。“瓦丽氏医院”,指的是何启为纪念英国籍亡妻Alice Memorial而创办于1887年2月17日的雅丽氏医院。孙中山于1887年由广州博济医校转学到香港时,这家医院已经升格为英国式的五年制医科大学香港西医书院;由何启任名誉秘书,汤姆生任秘书,史特渥地任掌院,名誉赞助人包括满清政府的李鸿章等人。实际负责教学工作的,是先后担任教务长的孟生和康德黎。所谓孙中山的“小妻”,指的是1873年出生于香港新界屯门的陈粹芬。
二、陈粹芬的革命传奇
1883年底,孙中山与同乡好友陆皓东一起在香港受洗成为基督徒,教名为“日新”,后来又改为“逸仙”。
1884年5月26日,18岁的孙中山与17岁的卢慕贞结婚。
1891年3月27日,26岁的香港西医书院四年级学生孙中山,与40多名教友在香港创立少年会,并设立“培道书室”。孙中山在署名孙日新的《教友少年会纪事》中介绍说,“道之不可无培也”,之所以要设立“培道书室”,是因为“每见教中子弟与恶少交游,以致流入邪途而不悟”。
这一年的10月20日,卢慕贞为孙中山生育了长子孙科。同样是在这一年,孙中山经香港西医书院同学陈少白介绍,与19岁的教友陈粹芬在屯门基督教堂(美国纪慎会)相识并开始同居。父母双亡的陈粹芬,在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追随比自己大7岁的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成为革命先驱孙中山的第一位革命情侣。但是,孙中山与陈粹芬的婚外同居,确实是违背了基督教所提倡的一夫一妻制。
1900年8月21日,也就是日本明治33年8月22日,神奈川县报送日本外务省的密报中提到,孙中山当天晚上与住在山下町的张能之、黎焕墀、谭发、赵峄琴以及“孙的妾(日本人)”一起,在横滨市相生町二丁目嘉以古餐馆参加送别宴会。在场的中国人当场筹资300日元,交给孙中山充当革命经费,孙中山于第二天便离开横滨前往上海。
孙中山在日本流亡期间所娶的多名日本籍妻妾中,留下姓名的只有两位。一个是出生于1888年的大月薰。1898年,孙中山在日本横滨初次见到大月薰时,她才刚满10周岁。孙中山向大月薰的父母求婚时,对方以女儿年龄太小为由加以拒绝。1903年,38岁的孙中山与16岁的大月薰结婚。婚后不久,孙中山离开日本前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宣传革命。1905年,孙中山回到日本看望大月薰并参与组织同盟会。1906年,大月薰生育了孙中山的女儿宫川富美子。1907年3月4日,孙中山收取日本政府7000元赠款离开横滨,从此再没有回到大月薰的身边。大月薰此后两次改嫁,宫川富美子从小被送给另一个家庭收养抚育。在与大月薰结婚生育期间,孙中山还与日本横滨一位名叫浅田春的少女保持着情爱关系。
关于孙中山的革命情侣陈粹芬,宫崎寅藏的夫人宫崎褪子在《我对辛亥革命的回忆》中,曾经有过十分传神的叙述:宫崎寅藏的哥哥宫崎民藏一边称赞陈粹芬一边对宫崎褪子说,“在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你看她声音之大,应该向她看齐才对。”
1936年3月20日,《逸经》第2期刊登冯自由的回忆文章,其中谈到孙中山“颇精于三十年前盛行之广东天九牌,乙巳以前居横滨时,每与陈四姑(名香菱)、张能之夫妇玩之。”
这里的“乙巳”,指的是孙中山一边在日本参与组织同盟会,一边让大月薰怀上女儿宫川富美子的1905年。“陈四姑”就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在自己家中排行第四的陈粹芬。
1945年,冯自由的《革命逸史》第三集出版,书前有同盟会元老刘成禺题诗十首,其中第八首写道:“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冯自由在为该诗所写的注解中介绍说:“横滨日本邮船会社华经理张果字能之,与总理有通家之好。陈夫人瑞芬原名香菱,曾寄居张宅一年。总理居日本及越南南洋时,陈夫人恒为往来同志洗衣供食,辛勤备至,同志咸称其贤。”
1907年12月1日,黄明堂、李佑卿、何伍等人的会党武装,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遥控指挥下,在广西镇南关发动起义,攻占镇北、镇南、镇中三个炮台。孙中山得到报告后,于3日早晨告别伴随他从横滨来到越南河内的陈粹芬,率领黄兴、胡汉民、胡毅生、卢伯琅、张翼枢,以及日本人池亨吉、法国炮兵大尉D氏,在随从卫队的保护下奔赴前线,于当天晚上9时抵达镇北炮台。孙中山在炮台上亲自为伤员包扎并且亲自发炮,当场表示自己反对清政府20多年,这是他第一次亲自炮击清政府的军队。在此期间,被革命同志亲切地称呼为“陈四姑”的陈粹芬,依然是经常为革命同志洗衣做饭、辛苦操劳。
1949年,刘成禺在收入《世载堂杂忆》的《翠亨村获得珍贵史料》中,再一次谈到时年75岁的陈粹芬。大意是说抗日战争以来,陈粹芬先在澳门居住,之后到时任中山县县长的女婿孙乾家里养老。她听说刘成禺到了中山县城石岐镇,便很高兴地表示说:“我已经与刘成禺有40年没有见面了,没有想到他还活在人间啊?”
刘成禺登门拜访时,两个人回忆起40多年前流亡海外的情景,陈粹芬感慨道:“我未做饭与汝等吃,已四十八年矣。今日重逢,下午请吃饭。”
于是,陈粹芬亲自派送写着“孙陈粹芬”的大红帖,并且表示说:“如今已经不像当年在横滨街头随意买菜了,请人吃饭应该讲究派场格调了。”
刘成禺当天下午再次来到孙乾家里时,陈粹芬老太太站在门口招呼说:“我们这些人过了50年都还活着,回忆当年亡命受苦,简直就是大梦一场,不可不留下一个纪念。”
接下来,宾主一起请人拍摄了一张合影照片才各自就座。
据刘成禺介绍,陈粹芬在与他畅谈过程中,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特别谈到发生于1900年10月的惠州起义:
“陈老太太为言革命时期惠州之役。香港李纪堂、梁慕光等商议在惠州起事,军械皆由海员公会海员秘密输运,经日本邮船与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者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如何,在横滨定行止。陈老太太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故横滨邮船一到,老太太即往接船,以港方确实消息,转告密运枪械之海员。日本因妇女上下,毫未注意。及事败,梁慕光来横滨,盛称陈老太太英勇不已。老太太曰: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
三、陈粹芬的出走与回归
孙中山在男女情爱方面严格遵守基督教一夫一妻的规定,是他与宋庆龄结婚之后的事情。1918年10月17日,他在写给远在英国的恩师康德黎的书信中表示说:
“从您最近的来信,我发觉您还没有获悉三年前我在东京第二次结婚的消息。……我的前妻不喜欢外出,因而在我流亡的日子里,她从未有在国外陪伴过我。她需要和她的母亲定居在一起,并老是劝说我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但我所爱的女子是一位现代的女性,她不能容忍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
假如“按照旧风俗再娶一个妻子”算是结婚的话,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姻显然不是他的第二次结婚。1910年12月10日,前往欧洲宣传革命的孙中山,在从埃及苏伊士运河写给女儿孙娫、孙婉的家信中写道:
“爱女娫、婉收看:父今晚行到第四个埠,即苏彝士运河,再六日便到步矣,可告两母亲知之也。”
这里所说的两母亲,指的是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以及与卢慕贞一起住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的陈粹芬。由此可知,孙中山当年是承认陈粹芬为自己“按照旧风俗再娶”的第二房妻子的。
1936年,73岁的旧金山洪门致公堂总理黄三德,在他所口述的《洪门革命史》中,既详细叙述了孙中山与洪门会党之间的多年恩怨,也谈到了孙中山对于革命情侣陈粹芬的舍弃出让。据黄三德介绍,他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从上海来到澳门,与孙中山的同乡好友杨鹤龄结伴去拜访孙中山的哥哥孙眉。杨鹤龄走到孙家门口时借故离开,孙眉见到老朋友来访,热情地杀鸡买酒予以款待。卢慕贞、陈粹芬当时与孙眉全家一起居住在澳门风顺堂4号。在同桌吃饭的过程中,卢慕贞询问黄三德道:“阿科个老豆与宋女士一步不离,你知他行径如何?”
黄三德不觉大笑,回答说:“宋女士与阿科老豆在上海文明结婚(此宋女士指大宋,不是二宋),铁路总办署人人皆知,你两大小因何不知?”
陈粹芬插话说:“我早话两人古灵精怪,你不信,你出入时,她扶掖你而行,叫亚妈,亚妈,你作她好心吗,你作她好货吗?”
卢夫人听了叹息道:“无怪我大女临死,怨亚爸行为不好。”
孙眉接下来告诉黄三德说:“中山与我同胞,你与中山共患难十余年,如三兄弟一样,不妨讲真话。你在席上,看见中山妾侍,好唔好,一表人才,中山娶他十余年,昔年在镇南关起事,失败,走出安南河内,做伙头,煮饭与众弟兄食,洗衣裳,捱尽艰苦,今中山做大总统,听宋女士枕头鬼说话,要弃其妾侍,中山写信来我,叫我将其妾侍送与杨鹤龄,中山再送一万元与杨鹤龄,我可将中山原信与你看,你话中山成人吗。中山不要面子,我要面子,既然有一万元送妾侍与人,何不将一万元交亚哥,养佢过世,你话中山应打靶唔应打靶。”
黄三德笔下的“大宋”,指的是孙中山的前任私人秘书宋蔼龄。“二宋”指的是继姐姐宋蔼龄之后担任孙中山的私人秘书进而与孙中山正式结婚的宋庆龄。孙中山的大女儿孙娫,于1913年6月在澳门病逝。她所说的“行为不好”,指的是孙中山与私人秘书宋蔼龄之间未婚同居的“文明结婚”。
杨鹤龄1868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比孙中山小两岁。1895年加入兴中会,在港澳一带协助孙中山开展反清宣传、筹募起义经费。1919年5月16日,杨鹤龄致函远在上海的孙中山求职。孙中山批答他日后假如有用人之地,必不忘故人。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非常大总统,于同年9月14日任命杨鹤龄为总统府顾问。1923年4月4日,又改任杨鹤龄为“港澳特务调查员”。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离婚后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42岁的陈粹芬主动选择离开孙家出走南洋,并且在南洋抱养苏氏华侨的幼婴作为养女,取名孙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粹芬应时任行政院长的孙科邀请,带着孙容入住孙科的广州家中。在此后的5年间,她悉心照料孙科的儿子孙治平和孙治强,使得他们先后考取大学。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期间,为答谢陈粹芬早年的革命贡献,亲自委托司法院长居正致送养老金10万元。
1937年,陈粹芬的养女孙容与孙眉的第二个孙子孙乾相爱。考虑到两个年轻人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孙科建议孙容恢复原姓改名为苏仲英,然后与孙乾远赴意大利留学结婚。有了孙乾与苏仲英之间的这桩婚姻,陈粹芬像大部分从一而终的中国传统女性那样,取得了生是孙家人、死是孙家鬼的正统待遇。
1960年,陈粹芬在香港去世。1986年,陈粹芬的女婿孙乾到香港收拾岳母陈粹芬与妻子苏仲英的遗物,改葬陈粹芬遗骨于中山县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墓碑上写道:孙陈粹芬夫人之墓,婿孙乾率外孙必胜、必兴、必达、必成、必立建立。
在《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中,关于孙中山的婚姻情况是这样叙述的:元配卢慕贞(1885年结婚,1915年离婚)享寿八十六岁。侧室陈粹芬(1891年开始与孙中山同居,1912年秋离开孙中山)享寿八十九岁。妣宋庆龄(1915年22岁的宋与49岁的孙中山结婚)享寿八十九岁。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