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闾丘露薇 | 评论(4) | 标签:菲律宾, 民主, 转型, 暴力, 司法, 选民
去过几次马尼拉,印象最深刻的,是机场入境处那里,为外出打工的菲律宾人专门设的通道。这个九千多万人的国家,在世界各地打工的有一千多万人,他们大部分做的是低技术工种,家庭佣工,建筑工地劳工等,倒是这些年,有不少专业人才去了美国,做护士,幼儿园老师等,毕竟他们和印度人一样,有英语优势。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也不想背井离乡到世界各地打工养家。就拿在香港打工的菲律宾女佣们来说,一年只有一个星期的年假,而为了节省机票开支,他们把假期积攒起来,两年才回去一次,因为雇主在第二年合同终止,会支付来回机票。他们无法家人团聚,除非夫妻两人都在外国找到工作,但是孩子,在成年之前,只能留守当地。不过在国内失业率高企,收入不高的情况下,海外打工相当有吸引力。这也就是在香港的这些菲佣当中,不少是大学毕业。
港府规定每个月最低工资是3580港元,而如果在菲律宾做同样的工作,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五百港元左右,就算做公务员,老师和护士也就是一万披索,大约一千六百港币,而做警察,则有一万三千披索,两千多港元。
由于菲律宾照搬美式民主,很多人总是喜欢拿菲律宾来作为民主的坏例子。比如民主并没有为菲律宾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好处,菲律宾现在是东南亚经济增长最慢的国家,至少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生活在贫穷线下,每天的花费不超过一美元。总统是民众选出来的,但是这些总统,最终都背负贪腐的指控。
和很多转型中的国家一样,菲律宾面对的问题在于,贫富差距巨大,经济成长掌控在大约百分之十八的人身上,尽管一人一票,但是菲律宾依然维持着寡头政治和家族政治的传统,有研究显示,菲律宾1946年独立到现在,有198到210个家族曾经统治过这个国家。就好像因为贪污而下台的前总统埃斯特拉达,虽然他竞选总统失败,但是他的儿子,他的私生子分别进入国会参众议员,他的情人当选市长。
其实民主除了架构和选票之外,更重要的是实质的东西,如何来约束政治腐败,如何来制约权力。而这两点,菲律宾还没有做到,同样在民众可以投票选出总统的很多非洲国家都没有做到。即便是被视为亚洲民主典范的台湾,也还存在缺陷,比如司法。
在菲律宾,由于民众并不相信司法的公正,转而变成对暴力的迷恋,相信只有暴力才能够解决问题。因为对于底层民众来说,如果看不到任何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他们又可以怎样?菲律宾还有反对党,还有独立的媒体,但是如果这些不公和不满在曝光之后却最终还是没有一个让公众信服的解决问题的机制,那末,就会产生劫持巴士的门多萨这样的人物。这样的事情,这样的小人物,同样存在于中国。
在劫持事件发生之后,在香港的菲佣都收到了菲律宾政府的短信,提醒她们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处理好和雇主的关系。对于菲律宾的政客来说,这些菲佣是强大的票仓,不容忽视,03年的时候,当时的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就宣布过暂停向香港输出佣工,抗议香港政府削减外佣的最低工资。
在权力缺乏约束,以及政治资源被垄断的情况下,这些拿着选票的民众,很容易沦落为投票工具。
EDSA是马尼拉一条大道Epifanio de los Santos Avenue的缩写,1986年2月,一百多万名菲律宾人聚集在大道上祈祷,推翻了马科斯政权,2000年底,用同样的方式赶走了埃斯特拉达,05年,有民众尝试掀起EDSA III赶走阿罗约,不过最终阿罗约选择和丈夫切割,让他一个人去了香港,熬过了这个危机。
这个被称为EDSA人民力量革命的运动一直是菲律宾人感到自豪的。但是现在,一些菲律宾曾经参与过运动的知识分子反省之后公开表示,这些群众运动往往有背后的策划,人民反而成了傀儡,人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人民力量。因为说到底,都是既得利益的再分配结果。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