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几乎人人都有一点炫耀的心理,只是形式上的高调和低调,内容上的精彩和平淡而已。比如有些家庭因孩子一毕业就当上了公务员,每月几千元的拿回家,做父母的在朋友邻里间忍不住炫耀一番;也有些人家,孩子毕业后一直在家吃闲饭,好不容易有了一份临时工,如释重负之下,当父母的也会向亲朋好友报个喜讯。这种心理,我的家乡话叫做“扎台型”——有面子、出风头的意思。与这种心态相反,自爆家丑或揭别人短处,在我家乡俗称为“掏粪坑”,类似揭伤疤的意思。
有没有一种自以为“扎台型”,而在别人看来是“掏粪坑”的怪事?有!近日,济南市环卫局招聘的5名大学生掏粪工迅速在网上蹿红,有网友封其为“新时代时传祥”、“最牛掏粪5人小组”。(9月22日《广州日报》)一年来,他们虽然备受外界的压力,但依然坚持且工作表现不错,已成为掏粪骨干。“这5人都是能手,干活快,效率高。”济南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把这些大学生树为单位的品牌,他们将有望进入单位管理层——这分明是一则鼓舞人心的消息嘛,大可列入“炫耀”之类。
首先应该肯定,这消息不坏。把大学生和掏粪工联系在一起,很符合我们一贯倡导的“工作不分高低,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也继承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更有点“龙门要跳,狗洞要钻”的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之志。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大学生掏粪工体现出来的知识和人才的贬值,令人寒心。
我不想给这五名不知是不幸还是有幸的大学生乱下定义,也许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说不定这五位大学生是放弃了公务员的位子特意来卧薪尝胆的,更可能他们是为了改变世俗的价值观,为这个社会注入崭新的思想元素的。但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不管这些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还是家庭培养的,不管他们该先感谢国家还是先感谢父母,用掏粪来感谢和回报他们,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倒不是看轻掏粪工这个职业,而且事实上只要有编制的单位都是“旱涝保收”的金饭碗。我要说的是,像掏粪工这样的工作岗位都用上了大学生,至少说明我们的社会已经人才济济,到了国家精心培养的大学毕业生都无用武之地的程度——因为在大学课程设置里,好像还没有掏粪专业。联系实际来看,能体现“人才济济”的场面只有在报考公务员这座独木桥上,像和专业知识相当有关的诺贝尔奖项什么的,就榜上无名了,难道我们培养的精英们都热衷于掏粪工之类的社会实践中去了?这谁都能看出是一种社会的尴尬,也是大学生们的窘迫。
窘迫之下便是无奈。大学生由于无奈当上了掏粪工,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本身就暴露了高校无度扩招的后遗症,造成拥挤的就业通道,资源浪费等问题。加上用人单位凭关系、走后门的不正之风,优质就业资源的大门与普通阶层无缘。同样是大学生,有的80后就可以当副局长,有的却只能当掏粪工。这样的社会缺陷本该藏着掖着的,即使揭露出来,也应该是对社会的批评。而现在把“掏粪骨干”,“都是能手,干活快,效率高”这样的溢美之词用在大学生掏粪工身上,到底是“扎台型”还是“掏粪坑”?这分明是在揭社会的短处,掏社会的“粪坑”。
我是站在同情这五位大学生的立场上的,不愿意追问他们掏的是“大粪”,还是“编制”。但济南市环卫局有关负责人还是把人们引向了这个主题,表示将把这些大学生树为单位的品牌,他们将有望进入单位管理层,让人们刚刚树立起来的一点崇敬烟消云散。掏粪掏出了品牌,有望进入管理层,很好地回答了掏的是“大粪”,还是“编制”这个问题。倒是社会存在的那些不招人待见的东西,被无情地掏了出来。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55&id=6462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