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平 | 评论(1) | 标签:读书看电影

上个星期五晚上,我曾经在明珠台看过一部很搞笑的片子,题为<<波叔出城>>.虽然必须忍受无线台的广告不断插入,然后无线台的英文广告又要被本地广播电视局的山寨广告不断插入,也就是说,虽然必须要忍受双重的插入,以至让人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欧美AV片里面常见的两男一女的3P画面,很是不雅,等于在和最近由总书记亲自发起的”反三俗”运动公开对抗,但我还是坚持不懈的把这部片子看完了,并且从头笑到尾.

这样坚持不懈的结果就是,到最后我只能趴在地板上,像一条被所有的母狗唾弃的老狗一样边喘边看,因为我担心自己的肚子会笑到抽筋而不得不打120.而众所周知,在我们国家请求120急救是要收钱的.为了一部不花钱的片子,不但要忍受双重插入,和党中央搞对抗,还要自轻自贱的学狗趴,而且最后还要掏钱去国营医院买罪来受,在我看来就有点不划算了.所以最后我只好把电视机关掉,然后强迫自己不再去想和这部电影有关的一切.

但憋了一个星期以后,我还是忍不住要为它写点什么,就像连鲁迅先生这么伟大的人,也忍不住要在<<故事新编>>里面恶毒的嘲讽一下论敌一样.好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记忆的模糊,现在的我已经正常得多了.而且为防止意外事故,我还在肚子上绑了三条皮带,用此3P来代替彼3P,心情总算平静了一点.下面,我就竭力维持一副道貌岸然的君子派头,从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角度,谈谈这部片子的疯狂和有趣之处.

<<波叔出城>>是香港译名,翻译得颇为传神.大陆译名则更简化,径直翻成了<<波拉特>>,可惜却失其原义.它的英文原名很长﹐叫Borat: Cultural Learnin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 直译过来也就是说:<<波拉特:为了建设伟大的祖国哈萨克斯坦而学习美国文化>>. 也有翻译成<<波拉特西游记>>的.我们顾名思义,当知这电影其实是套虛构的纪录片(Mockumentary)﹐正宗好莱坞出品.和这两年在艾美奖上风光无限的<<办公室>>,<<摩登家庭>>一样,都是用纪录片的手法来拍一个故事,让它看起来更真实.它的主角波叔的扮演者其实是美国知名的三俗类脱口秀主持人Scahan Cohen,其在美国的超高知名度和其在美国主流文化圈里的地位颇不相称,相当于我国的郭德纲和周立波.

事实上这套电影来头不小,它在2007年上映当年的美国票房收得过亿美元,兼入围应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当时在戏里戏外都闹得满国风雨. 就连名不见经传的男主角 Sacha Baron Cohen 也因此片而声名大增.虽然本片导演是Larry Charles,但Cohen既在戏里饰演了市井低俗的男主角异国人波叔,又是该片的编剧之一.让人想不到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却是曾就读剑桥的高材生,在加入影坛前更一度打算修读博士课程,真正是人不可以貌相.而且剧中虽然出现了用仿效西班牙的”奔牛节”来诋毁犹太人的””奔犹太人节”——剧中在街上无数民众恐怖狂奔,而在后面追逐他们的是被打扮成恶魔的一对犹太人夫妻,让人绝倒的是那个妻子还当街生了个蛋,然后这个蛋被哈萨克的孩子们用脚恨恨踏碎——事实上作为波叔的扮演者,Cohen本人就是犹太人身份.

我们由男主角戏里戏外此一吊诡的身份倒置,可以想见本片的”不疯魔,不成活”.而他在电影里面,令人信服的变为了哈萨克斯坦国营电视台的記者.——哈萨克斯坦是十九年前的苏东波时,从前苏联分裂出來的五个中亚国家之一,和我国的新疆接壤,由原先的共产党改组而来的”祖国之光”党领导.虽然还没到吉尔吉斯那么乱,但该国宪法有关总统任期的条文即将被修改. 从1991年苏联解体以来执政至今的现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将继土库曼斯坦前总统之后,成为本国的终身总统,就连其国首都也将易名为总统的名字纳扎尔巴耶夫,真是羡煞人间独裁者无数——而且我们的波叔在本国早已功成名就,在全国的电视台主持人里面,知名度排位第六.此地位大概相当于我们大陆CCTV那个从时政报道到大型晚会,从朗诵诗歌到感动中国,从足球到出书,到处都要插上一扛子的全才白岩松同志.

有一天这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国营电视台记者波拉特筹到5,000美金,遂和他的制片人一起出发, 在美国到处找殿堂上的名人或是民间的闲人来访问﹐骗他们說是來美国取经,学习美国人的先进性文化,—–如此看来,他们应该来中国:因为我们这里有最具先进性的”三个代表”.并且经过多年鼓吹,理论和实践上都蔚为大观,欲求先进,何必舍近求远?中国大陆才是最值得学习的.可是看到后面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却是反过来暴露光辉灿烂的美国文化背后,那虚伪,荒谬和反智的一面的.

虽然明明知道这部戏是假的﹐但它看起来拍得真的很像前苏联共产党的政府宣传片.片头的字幕用哈萨克文﹐配乐一听就是地道浓郁的苏联民间音乐﹐兩个主角在戏內更是叽哩咕嚕的大讲哈萨克话.开场的时候拍我们的波叔在哈萨克的家乡﹐完全配合西方人对前苏联国家那种破烂落后封闭的印象﹐甚至惊动了毫无幽默感的哈萨克政府跑来严正抗议.以至在电影播出当年由其政府掏钱,针对这部电影在<<纽约时报>>上刊登了整幅的国家形象正名广告.其力度虽然和我国这些年来持续发力的大外宣不可以道里计,但也算是动静不小了.

其实,”波叔”原本只是英国电视节目AliG Show的其中一个环节﹐透過Scahan Cohen飾演波叔的古怪行径﹐疯狂搞笑地讽刺美国和讽刺美国文化.而电影不过是延续了这个节目里波叔的形象,在剧中波叔说一口乡音极重的英文﹐思想上則是极端白人男性主义.从近年奥斯卡在颁奖上表示出来的主流价值观来看,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完全的政治不正确.

我们的男主角在剧內到处宣扬反犹太人(虽然是一对年老的犹太人夫妇在他落难时给了他最热情的招待)﹐歧视吉普赛人(虽然他自己就偷了吉普赛人的情色画报),反同性恋(虽然他自己的**却被同性恋者的塑料拳头塞了进去)﹐以及大男人的沙文主义(虽然他在美国漂泊就是为了得到某个美女的阴道)……而且內容充满偏見﹐粗口横飞﹐还有大量裸露镜头.而在剧中的那些受访者往往因为波叔的访问﹐而不自觉的说出内心深处那些认同波叔的极端想法﹐又或者因为一味的希望抱著政治正确的想法来包容波叔的多元文化﹐结果反而被波叔弄得哭笑不得.这样的一部CULT电影,大概我们广电局里的那些评审们﹐一定会看到爆脑血管兼心脏病发﹐不是给气死便是给噎死.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我们红色经典里面一个有名的角色,叫做”双枪老太婆”. 其实它能引起早已古井不波的我如此大的反应,也就在于它的”双枪”杀手锏:这两把枪一个是恶搞,一个是恶毒.这”双恶”和我们的双枪老太婆一样左右手合璧,所向无敌,超越了一切的商业装阔片和文艺装B片.我们即以恶搞来看,如片內的哈萨克斯坦被”设计”成一个比我们国内的”老少边穷”的山区还落后的地方. 居民对性无知而习以为常,对强奸犯,乱伦,妓女根本不当一回事,甚至还极力推崇,视之为大丈夫的豪放.剧中波叔的妹妹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妓女,还有一个精致的奖杯.他的母亲是本地最高寿的长者,四十三岁.他的弟弟是弱智,整天被关在铁笼子里,任由他妹妹在外面露出下体显摆说:”你就是碰不着,就是碰不着!”——直到有一天他终于破笼而出,而且还把她当众推翻在地,总算碰着了……

当波叔走出哈萨克家门,在去美国之前如我国的国家领导人一般庄严挥别夹道欢送的群众时,他上了私家车,泥泞的道路两旁的人们不停欢呼.司机开车,小车启动,跟着镜头拉开,原來架车前边还有一匹又老又瘦的劣马在缓慢的拉着小车前行.在我看来,这个镜头胜于一切关于”现代化”的繁复矛盾的理论言说,让我们看到了多少个落后国家中,在批着现代化的光鲜外衣的城市外面的广阔天地里,原来依旧是那么的原始和荒凉.

当然,电影的重点还是波叔的美国之行.波叔踏足美国的城乡各地,去到各种场合中不自觉的搞得鸡飞蛋打.如粤语说的”搞搞震”,不断的令美国人出洋相,並用摄影机忠实的录下了每一刻,以便把这段经历拿回哈萨克国内去播放.一次意外却让我们的波叔认识了电视屏幕中的波霸彭美拉,他马上坠入性爱之河,即时迷恋着她,特别是当他接到国内的电报说他老婆在森林里被熊咬死以后,就更是感到老天助我,再也不用担心他老婆跑到美国来,把他的鸡巴拧成麻花了.

在收到电报的那一刻他终于決定去好莱坞,以便结识这位新欢,同她交欢结婚.于是他用一部600美元买来的老古董车,载着他的制片和一头黑熊,从纽约一路出发,经过波士顿,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大西洋到太平洋,横跨整个美国,完成了一次堪比阿甘当年跑遍全国那样的壮举.并且由此让我们见识了美国的电影,电视剧之外,寻常美国人形形色色的的众生相,更闹出了数不清的笑话……

比如其中一场,波叔请一位美国的教授吃自己从本国不远万里带来的奶酪. 当那块美味的奶酪入口后,波叔才热情的介绍说这块奶酪是用他老婆的奶水来做成的,而且还存放了很多年.那位教授当场噎在原地,想吐又不好意思吐的表情十分无奈却搞笑.在《波叔出城》里类似的场景可以说是玩到底,根本不理会任何的社会主流话语权的忌讳,女性、弱智人士、甚至动物都成了波叔的笑柄.他在其中大玩情色笑话,更是连屎尿屁都不放过.让观众一边恶心到想吐,一边笑到想吐.就算真的吐出来也搞不明白到底是为两个原因中的哪一个吐的.更变态的可以说是电影中段,两位男主角,波叔和肥到难以想象的制片人两个一丝不挂,只靠马赛克遮掩,就这样赤条条的大打出手,从酒店房间一直打到富丽的酒店大堂,兩個人男人在众目睽睽下大玩69,老汉推車等低级趣味,然後一方整个屁股坐到另一方的脸上……

想深一层,其实此片也在暗讽美国人的伪道德或曰伪善.尤其是来自目前当权的民主党的虚伪和软弱,又要政治正确,又舍不得做一点牺牲,又要讨好工会和移民,又要在大资产阶级那里小心维护自己的选举资金,如此面面俱到,首鼠两端,更是让我们看得解气.比如骄傲无知,自诩世界上最自由平等的美国人一方面提倡平等,但当波叔带个黑人妓女到客人家出席晚宴時,席间的中产和牧师却避之惟恐不及,主人更是忙不迭的要赶他们走.反而波叔却能平等的对待这个肥胖丑陋低贱的中年黑皮肤女子,不但陪她去玩电动骑牛,还很有绅士风度的送她回家,并在门口礼貌的和对方拥抱告别.甚至在最后,当波叔回到祖国的时候,还把她娶回了哈萨克斯坦.

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人对待异国的,除了欧洲和日本之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时,在表面的尊敬和接受背后,却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态度.他们不是扮演高高在上却拒人千里之外的的救世主,就是充当夸夸其谈却无所作为的民主斗士,或者干脆做回一个只讲利润,斤斤计较的美国商人.而当波叔为了保护自己去合法的枪支商店里买枪时,却因他并非美国人而被断然排拒……

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这部电影就从疯狂的恶搞逐渐转向了对美国人别有用心的恶毒的攻击.全片最聪明的一个设计,就是在表面上完全滿足美国人的大美國主义,甚至进一步抬高他们的优越感,用波叔这位来自前共产国家的愚昧无知的记者,来嘲讽生活在遥远动荡的中东地区和前共产国家的人是如斯的无知与落后,远离文明世界,来反衬美國人是如斯的高尚和文明.而就在不经意之间,美国主流社会里整套虚伪的价值观念已经被这个来自蛮荒之国的记者彻底揭穿,甚至是天翻地覆,黑白是非皆不分了.

再举个例子,波叔去见美国那几个严肃呆板,义正词严的女权主义者时,说了自己反对男女平等,原因是女性没有男性聪明,女人的大脑只有松鼠那么大,说这是哈萨克斯坦政府雇佣的官方科学家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得到的科学结论——像不像斯大林时代的米丘林的生物遗传学?像不像我们大陆今日让方舟子被追杀被围剿的伪科学和假国学?——而那几个女权主义者虽然表示反对,却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面对自己无法解决和论证的问题,她们选择了气愤离场,似乎暗示了波叔所说的话是真的.

另外有一场戏给我的印象也是很深刻: 波叔在落泊的时候,碰巧遇到了美国的天主教集会.影片中用了不少镜头描写天主教某个教派集会时的状态,有不少教徒的看起来状如颠狂,像是发神经,不熟悉天主教的人可能也会觉得它有点不可思议,虽然它向来自认为是美国最正宗最正统的教会.(就电影论电影,无不敬之意)

整部电影中,有太多此类不着痕迹的讽刺,令人捧腹大笑后又似有启发.尤其是对美国主流政治的反讽,更是辛辣而呛人无数.其中一幕讲述波叔將要在某中西部的斗牛场向全场观众发言,事前有关组织人员提醒他美国人自 9.11 后,都害怕和憎恨所有蓄大胡子的中东人,並建议乃至要求他把上唇的胡子刮掉.而当波叔来到会场中央,发言提到美军攻打伊拉克,谈到希望小布什可以杀掉所有恐怖份子,喝光所有伊拉克人——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的血,此话一出,马上换来斗牛场内所有美国观众的热烈掌声,大美国主义在这里表露无遗.可是当波叔接下来,在带领全体观众唱起美国国歌时,把其中的旋律谱上了歌颂哈萨克的歌词,却即刻召来了整个斗牛场的侧目而视,整个体育场内刹时间鸦雀无声!

老实讲,戏中的爆笑桥段和政治反讽真是玩到了极致,什么屎尿屁,sex,暴露镜头和直接冲伪善的美国人脸上扣屎盆子的桥段都有,恐怕我们电影界里面,最出名的中国”三俗”导演冯小刚和王晶先生也只得甘拜下风.毕竟身为香港电影票房之王的王先生玩了这么多年,其作品里自始至终都只有对有点权势的小人物的恶搞,却聪明的从没有对大人物的恶毒.而冯导就更是只热衷于王朔式的冷嘲热讽,而且嘲讽的对象还是我们自己,到结尾还必定光明一把.说起香港回归之后的香港电影,迄今为止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也就是吴君如的<<金鸡>>.在片中她一路上山,问路时在一块标为”董建华”的路牌下面被人告知此路不通,再走就是悬崖.

所以我在这里很诚恳的告诫大家,恶搞和恶毒,”二恶”兼备的这部<<波叔出城>>,是绝对不适合一家老小一起看的,否则你的小孩走出电影院大门口就会和你闹家庭革命.而如果你已经是体制内,或是习惯了中国的主旋律乃至另一种美国式的主旋律,对各种政治,宗教,种族及民族等社会问题和文化差异问题很敏感,或者说根本上你就是一个思想行为都很乖顺,安心呆在主流社会的套子里的很保守的人,那么这部片子同样也不太适合你看.因为这部戏里面有很多镜头和情节会让你很难接受,或是很难受.

但是如果你是较为开放,像我这样思维没什么边际,所谓的个人底线就是没有底线的人,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哪怕它已经过去了三年,在这个小心翼翼的,惟恐犯错误的,平庸得一如既往的世界里,依然最适合一帮目无法纪的狐朋狗友一起看.哪怕我在这里泄露了太多的剧透,它依然能让你无法不喜欢.这部戏绝对会比逐渐被裁判,俱乐部寡头,博彩公司和广告商赞助商们主宰的欧洲足球联赛和NBA更精彩,让你从第一个镜头开始笑到出字幕,几乎没有冷场,爆笑到晕.

所以就在上个星期五的晚上,把这部<<波叔出城>>看到后来,我一边趴在地上不断拍着冰冷的地板砖,就像美国职业摔跤大联盟中的LOSER不断的举手击地一样,向这部片子顶礼膜拜,投降认输,一边在心里不禁为波叔感到庆幸.因为按照我们中国早已美名远扬的”北京共识”,或是臭名昭著的国内惯例来看,他真该庆幸这部电影中的自己去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谈完美国谈中国,谈完电影谈现实,请朋友们关注<<出城记>>下篇.)

王小平的最新更新:
  • 我有一个梦/完结篇:一个孩子 / 2010-09-21 23:56 / 评论数(4)
  • 我有一个梦/之三:那个孩子 / 2010-09-21 00:23 / 评论数(10)
  • 我有一个梦/之二:哪个孩子 / 2010-09-20 10:16 / 评论数(4)
  • 我有一个梦/之一:两个孩子 / 2010-09-19 17:00 / 评论数(2)
  • 月下絮语/下篇 / 2010-09-18 21:37 / 评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