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不能把“民生福祉”踩在脚下
 

中国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13日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现在加息,不仅难以控制通胀,还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王建表示,CPI在11月份或会上涨至5%,但全年应能控制在3.5%左右。(《新华网》10月14日)

加息或许真的不能平抑通胀,但显然,不加息则肯定会进一步助长通胀风险。目前,在存款准备金这只“靴子”落地之后,另外一只“靴子”——加息是否也会砰然落地,依然是迷雾重重。与此同时,通胀情势却是日甚一日:今年7月份的CPI为3.3%,8月份攀升至3.5%,9月份据预测会创出新高,王建先生更是预测11月份或会上涨至5%。在通胀形势显示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控制通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

CPI,在政府和经济学家那里,不过是观察和定义通胀的一个指标;而在老百姓那里,却意味着亿兆生民的吃穿住用行,民生多艰,冷暖自知,不能被一个抽象而冰冷的数据湮没。中国目前已经持续7个月出现负利率,倘若加息不会成为对冲现实风险的政策选项,那么负利率机制将会一如既往,而且看不到终止的期限,然而,无论多么地情非得已,这终究是不道德和可憎的,对人民财富的蚕食鲸吞的本质不会因为理由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王建先生认为,中国须忍受更高的物价上涨率,也就是说,中国人要容忍更高的CPI和更严重的通货膨胀。他给出的理由大言澹澹:“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的情况下,控制通胀不应优先于经济增长。”换言之,他认为控制通胀应该为经济增长让路,“将经济增长放在首位”。如果更露骨地说,那就是“控制通胀”应该为了经济增长而被牺牲掉。GDP增长率将在通胀如黑云压城的情势下,抛却羁绊和不合时宜的瞻顾,轻装上阵,顽强而上,创造崭新的业绩。至于说,经济增长之后是否自动就平抑了通胀,还是说再返过头来治理通胀,又能否治理得好,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牺牲未必就有想象中的回报。而且难道形势真的已经发展到控制通胀和经济增长,二者处于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必选其一的地步?为了经济增长,中国人难道不是长期在忍受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吗?这还不够,专家还要我们继续忍受更高的物价和更严酷的通胀,几乎让老百姓如板上鱼肉一般绝望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那点货币财富一天紧似一天地流逝,这种寻常所见的切肤之痛,如王建等眼里只有“经济增长”的专家们是否真的正视和体味过?

在某种语境中,“经济增长”已经差不多成了一种凌驾一切之上的无比剽悍的价值。为了经济增长,似乎可以无所不用其极,似乎什么都可以拿来牺牲,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经济增长”有异化成“经济增长主义”的危险,它本来不过是实现民生福祉的一种手段,而现在却隐含着其自身成为自身的目的的逻辑悖乱。

控制通胀和经济增长,谁也不比谁必然更重要和更优先,更不能随随便便就要牺牲一个从而成全另一个。这种想法和逻辑本身,就是可怕和片面的。如果我们容忍了高物价和高通胀,就相当于我们为银行滥发贷款和监管部门的无能埋单。下次,是否我们还要继续容忍呢?要容忍到何时才是一个尽头?“经济增长”不能把“民生福祉”踩在脚下,如果它这么做了或者有这样的倾向,那它就值得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