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柏蔚林 | 评论(1) | 标签:西雅图, 发展, 环保
大概久居平川的人,都难免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希望能去体验一下崎岖的滋味,看惯了内陆极目天际的绿色原野,突然亲临水天一色的蜿蜒海滨之时,不由自主就会产生出一些对着大海深处远方的莫名冲动。而一座能够感受到浩瀚大洋永不停息脉动的城市,往往会在不经意之处,流露出一种开放与包容的胸怀。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喜欢扛着重重的背包,徒步穿行于陌生城市的大街小巷,沉醉於长途跋涉带来的兴奋和快意,而西雅图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总是在不断地释放着无尽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
经历了几个小时的飞行之后,终于听到机长宣布,很快就要在西雅图机场降落了。一边惬意地舒展了一下身体,一边在心里想着,谢天谢地,忙碌了一整天的飞行总算是结束了。这一次运气很好,邻座的位置一直空着,出入自如,完全用不着挤来挤去。随意向窗外看去,此时此刻已经是西部太平洋时间傍晚7点钟,在夕阳的余辉之下,波涛翻滚的云海,色彩绚烂,绝对称得上是蔚为壮观。顺手拍了几张照片,也算作是此番长途跋涉的一点纪念吧。
飞机出了云层之后,远远地就看见两座白雪皑皑的火山,也是西雅图市和华盛顿州的地标:瑞尼尔和圣海伦,在落日下格外醒目。圣海伦曾经在1980年突然大规模喷发,当时恰巧有一位火山科学家就在现场,以致不幸殒命,一时举世瞩目。大约在5、6年前,圣海伦火山口一度又开始冒烟,好在后来无事。飞机很快平稳降落,滑行之际,看见停机坪上一排排的客机,尾翼上是巨幅的北方土著人的图案,那些都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飞机。平生第一次来到了美西太平洋沿岸地区,晚上凉风习习,月朗星稀,有一点好奇,外加一点点的兴奋。
到达了住宿的旅馆之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钟了。虽然看起来按照当地时间,还不算太晚,但对我而言有着3个小时的时差,东区时间已经是快要凌晨1点了,人困马乏,不到几分钟就倒头酣然大睡过去。第二天早上一觉醒来,一看才是清晨5点刚过,却再也无法继续睡下去,心中不免有些烦闷。仔细一想,倒也是,在东区可不已经是早上8点钟了吗,还睡个什么懒觉呢。就出去走走吧。
以前只是听说过贵州好象是所谓一个“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可惜一直也没有机会去见识一下。这会儿抬脚出了旅馆的门,四下里张望一下,着实是有点令人惊讶。四周的道路都是起起伏伏,而且坡度也很大,来来去去的汽车就像是在玩过山车一样,始终都在上上下下的起伏。四下里望去,有一点晨雾蒙蒙的感觉,密密麻麻的建筑物都是依山而建,当然,都是那种丘陵起伏的小山坡了。5号州际公路大桥很雄伟地立在远处,虽然只是清晨时分,上面已经是车流不息了。顺着这条路继续向北,用不了多长时间,就是枫叶之国的加拿大。
西雅图的地理位置大致类似于中国东北的哈尔滨,还要再稍微靠北一些。由于本身纬度较高,气候偏冷,又靠近太平洋,湿度明显要比内陆的地区大得多,而且早晚和中午温差也很明显。从旅馆出来,我依然是习惯性的一身夏天短打扮,8月开初,好多地方不还正在“流火”嘛,不成想招来路人不少好奇的眼光。这时候我才发现,不少行人竟然是用秋冬装裹得严严实实。一阵凉风吹过来,不由得也是有点冷得发抖。自己心里明白肯定招架不住,赶紧回到房间找了几件备用的长衣长裤穿上,这才重新打马扬鞭,兴冲冲直奔着华盛顿大学的校园而去。
华大是西海岸地区的著名公立大学之一,建立于19世纪60年代,大致就是清朝的咸丰年间。最初的时候是一座私立大学,后来转为公立。大学初建的时候,西雅图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是地方上的人很骄傲,虽然那时只是一个小小的港口,也没有多少的人口,但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大学。一百五十多年下来,学校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很多的学科都在全美名列前茅,再加上先后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更加确立了其西区名校的地位。
记得临行前每逢与人谈起西北部以及西雅图,所有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那里有着风光秀丽的山川河流,自然风景极为迷人,而位于最西北的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则被称为全美国最“绿” 的地方。虽然迄今还没有机会去领略一下西海岸风光的全貌,但是从华大的校园以及周边的风物,大致已经能感觉到西部的一些特点。华大的校园是极为优雅的,各种树木郁郁葱葱,花木繁茂,在校园里穿行,犹如在植物园里游走,赏心悦目。在学校的中心地区,有一片空间,名为“红场”,由此向东南一瞥,正是大名鼎鼎的瑞尼尔火山,山头常年为白雪覆盖,成为了校园最著名的一景。美国国父华盛顿的塑像,就位于校区的西侧,遥望着远方的奥林匹亚群山。
在忙碌了两个星期之后,终于安顿下来,可以静心想一想,下一步如何开始在这里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西海岸地区的大学与美国其他地区高校的显著区别之一,就是与整个环太平洋地区的联系紧密,国际化程度很高。在频繁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之后,我很惊讶地发现,在这里很多的教授和学生都能讲中文,而且不少人的水平相当地好,对于中国的情况也都很熟悉,甚至可以用中文开讨论会。听一位政治系老师的课,她甚至连中国的基层法院多是由缺乏专业背景的退伍转业军人把持这样的事情都知道。
终于去见到了导师,他刚刚参加了国际学术研讨会议回来。当时虽然抱着初来乍到,不便搅扰太多的念头,结果竟然一气谈了3个多小时。临别前从导师的书架上找了些经典书目,准备用几个月时间专心阅读一下。其中一本不但有英文版还有中文版,犹豫了一下,还是拿了中文版,毕竟还是中文书读起来会要快得多。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宏观分析,作者都是美国一批研究中国经济比较出名的学者,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是上海一批青年学者组织翻译。
之所以专门提到了这本书,是因为它的封面引起了我的很多联想。设计者的构思很巧妙,一个金色的沙漏,上方是空旷的绿色原野,流沙到了下方就变成了幢幢高楼,以此来象征中国经济几十年里的巨大变化。在我看来,这样的设计真实地反映了现在国内对于所谓发展的社会心态和主流观念。从1960年代美国学者罗斯托推出发展阶段理论至今,大城市、高层建筑群已经成了现代化的专有标志,而且似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在努力按照这种思路,把自己的国家变成钢筋水泥的丛林。有意思的是,在最早输出了这样的观念和形象的美国,却少有人会喜欢那样的环境。在他们看来,绿色的荒野才真正是宝贵的财富。
在西雅图的四周,是好几个面积极其巨大的国家森林保护区,在城市的近处,则是很多面积较小的可以供游人进行户外活动的森林公园。华大的东面,是联盟湾以及华盛顿湖,而沿着湖边的一大片校区,干脆就用作了自然保护区,草木茂盛,各种鸟兽出没,完全是一片荒野之地。在我每天外出必经的路上,有一个面积很大的湖,位于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地带,湖光水色,风景宜人,因而成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去处,每日从早到晚,都有在环湖小路上健身锻炼的人群。曾经有一次周末在湖上泛舟,仔细观察了一下湖水,真的是非常干净,岸边能看见多种水禽,水下水草丛生,不时还能看见有鱼类跃出水面。回想起成都市正在试图把流经市区的河流加上盖子,要把城市变成一个纯粹的钢筋水泥聚合体,不能不令人对这种发展的理念表示怀疑。在我看来,河流湖泊都是一个城市的天然灵气所在。
在西雅图西边还有另一个叫做“金色花园”的去处,就是一片很大的沙滩,可以点篝火做烧烤,游戏沙滩排球或者足球,非常合适家庭和集体活动。唯独要小心的,是不要让总在一旁窥视的海鸥(或者河鸥)偷走了食物。水边可能会有海獭之类较大的动物,但法律规定,游人不得打扰,还必须保持最少100英尺的距离。每年在10 月以前,对很多喜欢户外运动的人而言,这里还有一项很好的活动,就是钓螃蟹。据说这是一种西海岸地区特有的品种,在其他内陆地区,商家一般都称之为“温哥华螃蟹”,其实是一种从北向南的西部沿海地区都有的体形较大的螃蟹。
钓螃蟹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一个肚子大出口小的笼子,然后放一些鸡肉或者牛肉在里面,螃蟹一旦闻到肉的腥味,就会不顾一切冲进去,垂钓者只需每过一段时间收网,很容易就能收获不少,乐趣多多。自然资源这东西无论多么丰富,还是需要保护,否则很快就会枯竭。所以地方政府对于这些娱乐性的渔猎都有明确规定,比如多大的螃蟹可以拿回家,一次可以抓多少,不够尺寸的或者母蟹都要放回水里等等,违者重罚。一般美国人都是乐于遵守规定,对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也很注意。前几天几个毛头小子偷摸拿鸟枪在水塘边打伤了一只灰鹭,结果立刻被路人报了警,悉数在现场被拿下,现在正灰溜溜等着法庭的判决。
10-20-2010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