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6月,梁启超发表了《立宪法议》,他认为,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在立宪派的游说下,守旧的清朝政府在1905年7月决定遣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等人,“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载泽等大臣分别前往日、美、英、法、德等国考察政治。经过一般考察,大大开了眼界,得出了惊人结论,东西洋各国之所以强盛,
“实以采用立宪政体之故”。中国贫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专制,若想富强起来,只有“采用立宪政体”。
载泽回国后,向慈禧太后陈述了一番肺腑之言:立宪利于民,也利于国,却不利于官。故立宪之最大阻力,恐出自势要权贵。
玩惯了权术的慈禧对载泽提出的“立宪”方案颇感兴趣。想想看也是,日本明治十四年宣布宪政,二十二年后才开国会。着什么急呢?高悬一个遥遥无期的目标,将天下臣民注意力都集中于此。于是乎,慈禧在“政改”问题上,玩了一个大花招,把宝押在了“预备”二字上,套用一句当代政治术语解释,那是“积极稳妥”地推进。
1906年,清政府发布上谕仿行立宪,由此进入了预备立宪时期,即由封建专制政治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渡时期,开辟了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新局。
1908年8月27日,大清帝国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定国家采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形式,从此中国人开始做起了宪政美梦。
从1908年到1949年期间,共颁布了九部宪法性文件。此后,又制订颁布了四部宪法。但是制定了宪法,并不表明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宪政制度。
为了宪政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