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山西娄烦县公安局将全县具有“郑民生”特点的重点人员分为8类,派专职民警随时跟踪其思想动态。这8类人员分别为极度贫困型、矛盾纠纷型、精神失常型、仇视社会型、身背大案型、行为反常型、缠访闹访型、涉毒人员型。
中国新闻网5月27日报道 对8类有可能威胁校园安全的重点人员,要随时掌握其思想动态,从源头上杜绝侵害学生和幼儿人身安全恶性案件的发生。昨天,太原市娄烦县校园安全建设推进会上,娄烦县公安局局长冀宝林要求全县民警“给孩子一片安全的蓝天 ”。 与其他地区不同之处在于,娄烦县公安局除交通安全、校园自身安全、学校周边治安、校内治安等常规校园安全项目建设之外,对全县8 类具有潜在性质的、“郑民生”特点的重点人员派专职民警随时跟踪其思想动态。目前,这一被公安部校园安全建设督导组肯定的经验,已研发出一套电子系统,在该县公安网内部运行。
这8类人员分别为极度贫困型、矛盾纠纷型、精神失常型、仇视社会型、身背大案型、行为反常型、缠访闹访型、涉毒人员型。
目前,娄烦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共排查出八类人员115人。 根据其危害性,分成A、B、C三级进行管控。共列A级管控对象2人、B级管控对象50人、C级管控65人。对扬言报复社会或已有报复苗头的对象列为A级管控对象。管控民警每日见面,并采取有力措施随时掌握动态情况;对可能报复社会、有言论尚无异常行为的对象列为B级管控对象。管控民警每周见面一次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现实状况;对其余八类人员列为C级管控对象。管控民警每月见面一次对其进行思想教育。
由南平医生郑民生掀开的校园安全威胁,脆弱的校园安全建设如利刃悬顶,成为各级政府的巨大压力。据冀宝林介绍,作为一个贫困边远县,娄烦地域广阔,学校分布广,基础条件差,防范薄弱,警力严重不足,娄烦县公安局决定走群防群治,重在治本的校园安全建设之路,群防群治则是对原来承担协助乡间治安“268”成员,增加了校园定时巡逻的担子。
重在治本则是从源头上杜绝恶性案件发生。 把严格管控重点人员做为确保校园安全的治本之策,结合辖区实际,认真研究确定了八类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重点人员。
目前,娄烦县公安局已经依托公安专网建立了“八类重点人员管控平台”,管控民警及时将八类人员的基本情况、思想动态、现实表现录入系统,实现了对八类人员基本情况、实时动态的全警资源共享。 对这些可能危害校园安全的人员,真正做到了发现的早、掌握得了、控制得住,从源头上杜绝了侵害学生和幼儿人身安全恶性案件的发生。
据悉, 5月13日,公安部督导组来到娄烦后,对娄烦从‘源头预防治理有效、内部安全管理有力、外围治安防控严密’的良好格局”, 予以高度评价,曾建议在全国推广此经验。(高睿杰)
相关链接:8类人员分类
极度贫困型。指生活长期极度贫困或因失业、破产、债务等原因突然陷于贫困而又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
矛盾纠纷型。指因婚外恋、第三者插足导致婚姻关系紧张甚至破裂,或因子女上学、本人下岗失业导致家庭内部失和,或因与邻里等发生过重大矛盾纠纷,长期未得到解决的人员。 精神失常型。指因遭受重大挫折或因患疾病,导致精神反常失常或日常性格孤僻、内向,不与他人交往的人员。
仇视社会型。指因受过公安机关和其他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多次打击处罚,或因某些原因对社会极度不满的人员。
身背大案型。指因犯重案被通缉或曾经涉及大要案件尚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人员。
行为反常型。指在民警对其接触后,言行举止反常、神态慌张、动作紧张的人员
缠访闹访型。指长期越级上访、缠访和有过闹访等异常访行为的人员。
涉毒人员型。指涉及吸毒、贩毒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0-05-27 10:48:53 来源: 中新网(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