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胜

日前,看了某周刊对环保部主要负责人的专访,无奈地发现,其所谓“环保从头越”只是继续打太极拳而已,并没什么新鲜的内容。

近年来,水体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化工污染等层出不穷,环保总局升格为环保部以来,环保形势大起大落:一会儿是到达“历史的拐点”,一会儿是“最好的局面”,一会儿又“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甚至“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

中国环境到底如何啊?环保工作的效果又如何啊?

首先我想说,领导对中外环境治理的了解并不全面——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都需要补课。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两点可以看看:

一是所谓“一些发达国家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注重末端治理的老路”,的确, “这样的道路,我们走不通,也走不起”,但是那些发达国家就走的通走得起么?更切合历史实际的状况并非“先污染后治理”,而是“边污染边治理”,至少英国的环保立法没比工业革命晚多少年,而且要搞清楚的是,英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工业国家,无论是“吃不吃”还是“怎么吃”,哪个不需要时间思考呢?议会体制同样也会拖延时间。这样算下来,英国环保立法的出现并不算晚,而我们学习人家却学习的很晚。

二是所谓“我国一些地方也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实际上,“光污染、不治理”才更为确切。2010 年环保领域曾经涌现了几位超给力的基层环保官员,其中一位在百姓屡次上访、记者同样也发现了环境危害之后,竟宣称“没看到相关污染,也没人反应过。”这样的状况难道能看到治理的影子么?

其次我想说,领导对环保部门工作成绩的评价不够确实。其所谓“‘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的经验”有五条之多,可是仔细一看,都经不起推敲:

“一是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明确为‘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或许也正是因为只有两个主要污染物的指标,才为超额完成提供了方便吧。

“二是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大措施,建立统计、监测、考核三大体系。”说的很全面,可惜落实起来未必如此积极和精确吧,至少我们看到了2010年末各地的拉闸限电“潮流”,连医院都停电,排放能不降么,超额的代价是民生一夜回到解放前。

“三是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的协同效应。”所谓组合拳没有看到,看到更多是模棱两可的太极拳,相互推诿的事情很多,真抓实干的又很少。

“四是不断创新环境监管手段。”所谓“创新”可能就是器物上的吧,比如说什么COD在线监测仪,环保部门只需要坐在办公室里看数值变化、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管那头的传感器究竟泡在一池子清水里、被弄虚作假,还是真的泡在排水管道中。不管怎么说,这掩耳盗铃的成本未免太高了吧。

“五是严格落实责任。”这个就更不用说了,呵呵,纵观全国有几个环保局长因为没做好工作引咎辞职或是降职、停职的呀?紫金矿业出事后,磨叽了半天也只抓了几个小弟级的人物,大哥级的仍旧吃香喝辣。

最后我想说,太极拳本是很好的养生方法,可是如果用来做人做事就未免太圆滑了。如果说今天的环保还被重视,行政部门究竟做了多少,普通公众可能少有感知。但是,中央领导的重视、百姓的呼吁、以及民间环保组织的积极行动,倒是不断成为新闻报导的热点。

在这个背景下,环保部门的作为和影响的确暗淡。在未来五年,中国要经济转型,环保领域是发力部门,如果还是像此前这几年玩太极推手,那可就害莫大焉了。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CDTcaoni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