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新《新世紀》 2011年第12期 出版日期2011年3月28日
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事故以來,不只政府當局和東京電力公司的發言前後不一,就連名牌學府的專家也都互有矛盾。一般百姓就更加不知如何是好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這樣建立在一些我們大部分人都並不懂得的技術之上,所以謠言的流行也是正常的反應了。
我想說明的其實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在核電問題面前,任何言論都該慎之又慎,特別是主事者,特別是在這麼巨大的危機發生之後。就在福島核電廠發生洩漏之後的第二天,就在德國幾萬人舉行了反核集會的同一日,中國有位環境管理的官員公開表示: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發展核電的安排不會改變。這番話後來也被官方的新聞網站刪除了,大概發言人和政府自己也覺得不太妥當。我無意追究這番話的言責,但我非常好奇:他為什麼會說得出這樣的話?以時間來看,他和環保部的一眾專家官員,應該來不及在一天之內就得到福島核電事故的完整資料,也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就完全成了中國核電計劃的相應檢討。換句話說,這番言論發表得一點也不科學,極可能是在資料不足、分析不周的情況下的「第一反應」,是理性研判之前的純粹表態。
這個問題之所以值得拿出來談,是因為我時常在各種領導(包括商界領導)口中聽到類似的話,比方說「我們堅決……」「我們有決心……」「我們的意志不動搖」。這些話的共通點在於一種堅決意志的表達、果敢決心的展現。好玩的是這些話往往說了沒多久,那些要用決不動搖的意志所達致的目標卻已經悄悄生變,我又聽到他們又以同樣的意志和決心,追求另一種和之前幾乎全然相反的目標了。早知收集情報和思慮研究的工序不夠精詳,當初又何必硬是要表達出一副勇往直前絕不退縮的樣子呢?
我發現當下似乎有種迷信,迷信意志的勝利,迷信愚公真的可以移山;因為許多人(尤其領導)都很喜歡把意志和勇敢掛在嘴上,而且說的時候氣勢雄壯,惟恐別人覺得他軟弱怯懦。假如這種現象只是侷限在官場和商界,也就罷了,畢竟那是一片弱肉強食的原始叢林,光是叫人覺得自己身上帶傷,就已足夠致命。有趣的是,就連某些平民百姓也會在一些事例上顯現出類似的情緒傾向,而且還是一些幾乎完全干涉不到己身利益的事。
去年8月,朝鮮忽然炮轟韓國延坪島,朝鮮半島局勢處在一觸即發的危急關頭。我在新浪微博和各大網站的時事論壇上走了一圈,發現除了憂心中國會被拉下水,或批評朝鮮當局不夠理智的主流意見,原來還有一些網民相當讚賞朝鮮主動挑戰的態度,而理由居然是「朝鮮好樣的,說打就打」,甚至感慨「還是朝鮮人厲害,敢打,不像某些國家光說不練」。
這種言論有趣的地方在於它並不關心整場炮戰的是非,不追問到底是誰先挑起戰端,也沒興趣追究它會帶來多壞的影響;它惟一的重點就在於那個「敢」字。這些網民似乎覺得開戰的意志要比任何牽涉到戰爭的倫理問題還重要:你不必過問戰爭的理由,也不必在乎戰爭的正當性,你只需要關注戰爭中的意志和勇氣。
意志堅定是不是好事?當然是。勇敢是不是種高尚的品德?當然也是。然而堅定的意志與勇敢卻不是一種可以孤立判斷的價值,它就像形容詞一樣,其對錯是非,端看你要用它來形容什麼行為。無論如何,我們也不會認為一幫光天化日之下打劫銀行的匪徒是「勇敢」的吧?在明明知道有強大警力佈防的情況底下,依然毫不動搖地打劫目標,這又能叫做「意志堅定」嗎?就算我們把「勇敢」和「意志堅定」當成中性的形容詞,堅持使用它們去形容一群悍匪,我們也不大可能同意搶劫是種美善的行動吧?
在我看來,仍未摸清核電安全問題便宣稱發展核電的意志絕不可動搖,與不打算理清事件原委便稱賞朝鮮開火的勇敢,都是一種對意志和勇敢的過度抬舉。今日我們面臨的恰好就在這種美化意志的傾向,勇敢和意志被過度放大到了一種比它們所要應用的對象還重要的地步。彷彿一場沒頭沒尾的戰爭電影,觀眾不曉得雙方都是些什麼人,也不曉得他們血戰的原因,卻被那些嘶啞的怒吼和堅毅的目光深深打動,覺得這些戰士真夠勇敢。這是種風格,是種超乎善惡的意志美學。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caonimagongmin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