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号星期天是母亲节。年初“虎妈”对子女以华人家长的方式严格管教的故事让很多美国人大跌眼镜。记者走访了一对在学校工作的美国父母,请他们分享育儿理念。
象很多美国家庭一样,他们坚持不打孩子的原则
。 查理:“如果你说,不许打弟弟,然后你打他一巴掌,那就等於告诉他,我可以打人,你不可以。小孩会想,那我长大了就可以打了。”
梦娜说,父母的一举一动,小孩都会潜移默化的学去。所以夫妻俩在说话的语气和用词上都会注意。
查理跟孩子说话都是用平等的,而不是训话式的态度。他认为父亲的权威已经在那里了,是天生的。关键是帮助孩子养成和父母交流的习惯。这样遇到问题他可以问出个究竟来。他晚上临睡前都要问问孩子们今天有什么高兴事儿,明天有什么计划,促进他们智慧的思考。
他们3岁的小儿子天生的倔脾气。遇到孩子哭闹,梦娜有她的办法。
梦娜:“他们哭的时候,大人还是要坚持原来定的规矩。而且要他们考虑到其他家庭成员,哭得厉害影响大家吃饭了,就把他抱到别的地方,但不是说让他感到被驱逐和排斥。”
她跟先生都尽量做到不把自己烦躁的情绪带给小孩,而是耐心哄孩子把问题说出来。她认为孩子闹一定有什么原因,而不是专门为了折腾父母。不对孩子吼叫,也是为了免得小哥儿俩以后学会了,动不动就互相吼叫。
当她用平和的语气,解释自己为什么心烦,发现孩子们也学会了克制。一次她听到哥哥跟弟弟象小大人一样说:现在别跟我说话,我现在不想说话。
梦娜不是独断专行的母亲,时间允许,她甚至可以耐心的陪孩子挑今天穿哪件衣服出门,挑40分钟。因为她想在某些方面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留给孩子选择的空间,加上语气上的平和理智,只是希望孩子能够诚实而不是变成变色龙。
梦娜:“我们希望他们的行为始终如一,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不想他们为了讨好我们去刻意的装样子。我们不在跟前就按自己的意思而为。”
说到望子成龙,查理对孩子的期望是:成为有爱心的人,能为其他人考虑;重视家庭的价值;关心别人,同情别人;有求知欲和好奇心;喜爱艺术和户外活动。作为大学的选课指导,他认为孩子的人文素养很重要。因为从根本上来讲,负责任的教育是让孩子了解人何以为人。而文科和理科是从不同层面解释这个问题。
梦娜则希望孩子能平衡发展,课外活动看兴趣,想上数学班,想踢足球都行,看哪种方式更能给他们充电。
梦娜:“我是母亲,也是这个小生命的守护者。他们长大成人之后,就轮到他们去生活,他们的选择跟我的想法和感觉都无关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紫荆发自纽约的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