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研究所報名的校系和排序來看,陸生對「台灣有哪些名校」其實非常清楚;不過科系選擇上,仍免不了依循大陸的「財務、國企、商管至上」主旋律。
今年陸生第一階段招生已於上周五(6日)截止,80所大學預計招收碩博士班653人(博士生82名、碩士生571名),已有785名陸生完成網路報名,共選填2186個志願,每人選填近3個志願。
碩博士招生 截止報名
換言之,第一階段招生的報名人數已經超過預計招收人數,不至於遭遇香港首年招陸生「只招到兩人」的窘態,台灣各校暫時可鬆一口氣;不過部分匯款作業還在進行,預計陸生聯招會本周稍晚才能統計真正完成繳費的人數。
無論如何,在今年教育部限制報考台灣碩博士班的陸生「只能是大陸頂尖41所大學畢業」、「戶籍只能是沿海6省市」、再加上原本就設限「三限六不」,第一階段陸生招生已經繳出了一份成績單;首年陸生報名的人數、大學、系所等,都值得探討分析。
偏好大學 台政清交成
不令人意外地,最受陸生歡迎的前10名學校,以台灣大學居冠,有88名學生搶15個博士生名額、395名考生搶58個碩士生名額。
其次是政治大學,競爭人數也很激烈,33人搶3個博士班名額、220人搶17個碩士班名額,以商管研究所最多人報考。
再其次為清華大學、交通大學和成功大學。清華大學有233位陸生報名,競爭7個博士班和24個碩士班名額;交通大學有148位陸生報名,競爭7個博士班、27個碩士班名額;成功大學有147位陸生報名,競爭7個博士班、27個碩士班名額。
兩所中字輩大學成績也不惡,國立中山大學約100位陸生報名,競爭4個博士班、19個碩士班名額;國立中央大學約90位陸生報名,競爭5個博士班、22個碩士班名額。
兩所北市知名科技大學也榜上有名,分列第8和第10。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約80位陸生報名,競爭5個博士班、18個碩士班名額;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約50位陸生報名,競爭3個博士班、18個碩士班名額。
師範類龍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位列第9,約70位陸生報名,競爭3個博士班、14個碩士班名額。
前10校 包辦3/4志願
解讀「陸生最愛10校」,首先會發現這10校不但是陸生最愛,而且報名情況高度集中。
據陸生聯招會統計,全部選填2186個志願(每人最多可選填5個志願,同一校不得選填超過一個志願),但加總上述10名大學的報名志願就已經超過1600個,占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即大約500個志願才由其他70所大學瓜分。
再看陸生擇校偏好,幾乎就是照著台灣「5年500億」研究型大學的名單,換言之,陸生對「台灣有哪些好學校」其實非常瞭解。
不過另一方面,陸生擇校排序又加入本身的認知或偏好。例如在台灣,清大和交大一般來說勢均力敵,兩校規模差不多,教育部給的補助也差不多(清大稍多一些),都是以理工為主,招生情況即使有差別也不會差太多。
但是此次報名清大的陸生比交大多了將近90人,一個合理的推論是:在大陸,北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齊名,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清華還曾經贏過北大,因此在陸生的認知中,台灣清大「應該」也比台灣交大的檔次高。這一點,恐怕就是交大的「印象分數」比較吃虧之處。
清大勝交大? 攸關陸生認知
另外政大因為以人文法商為主,在「5年500億」分配資源時向來比較吃虧,不過這次招收陸生,政大卻因為出色的商管科系而獲得青睞。這也符合大陸學生近年來「不愛工科愛企管」的趨勢。
第三,「陸生最愛10校」清一色都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招生情況不如預期。例如某所私立大學開出9個名額,卻只有8人登記報名,且很多系所無人問津;又如某所北部老牌私立大學,研究所開出11個名額,只有13人報名,預估最後會來報到的「可能不到6成」。
私立大學 敗在印象分數
國立大學資源較多,當然是陸生擇校考量,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大陸大學都是國立的,而民辦大學(即私立大學)量少、質差,所以在陸生認知中「大學本來就是國立的」,根本不會考慮到台灣私立大學有不同的發展脈絡。這一點則是私立大學較吃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