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井冈山时期的人,除了毛泽东之外,政治上从未跟过其他人。1949年之后,林彪虽然少参与政事,但一直紧跟毛泽东,毛泽东指哪里他打哪里。对于林彪来说,自问对得起毛泽东。但林彪还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毛泽东为了推江青和张春桥,而林彪到了1970年不愿意背黑锅,也不愿意退让。不过,他也没有武装政变的意图。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部下和身边一些人做了计划,以图万一之策。最后林彪被绑架不得不“投敌叛国”,这是共产政治理论、政治框架将权力放在超越任何道德和原则首位的必然结果。

1971913,中共党章确定的毛泽东的接班人林彪,机毁人亡在蒙古的温都尔汗。40年来,人们一直在找寻答案:曾为中共打下大半个江山的林彪,如何一夜间成为中共的敌人?林彪为何要出逃?他当时是如何走上飞机的?种种谜团困扰了被掩盖歪曲的历史。

林彪作为“毛泽东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的公开身份,只有从19694月到19719月两年时间,而毛泽东与林彪的矛盾在1969年就出现了,不过毛泽东林彪的矛盾公开化始于19708月的庐山会议。当时陈伯达按照林彪的意图,把九大政治报告的主题定为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同毛泽东要继续革命、巩固文革成果的想法大相径庭,于是在毛泽东的授意下,张春桥、江青猛批陈伯达的“唯生产力论”,毛泽东也对陈伯达大加训斥。

不过官方报导的双方分歧,不是在抓生产与抓阶级斗争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上,而是故意放在一些琐碎小事上,比如陈伯达说“毛泽东是天才”的天才论,以及是否设立“国家主席”上。当时中共政治局五名常委,除了毛泽东,其余都赞成设立国家主席,毛泽东对此大为恼怒。得到毛泽东暗示的江青集团在会上大批天才论,林彪则发言对张春桥进行回击。官方对于林彪的这篇讲话一直定性为“突然袭击、抢先发言”,其根据是毛泽东在一年后的南巡讲话中指“林彪同志那个讲话,没有同我商量,也没有给我看”。但后人考察发现,林彪在讲话前请示过毛泽东,毛泽东还对林彪说:“你可以讲,但不要点张的名字。”

毛泽东对林彪列举的问题之一是林彪自己想当国家主席,就到处放风、动员中国要设国家主席。林彪一直是毛泽东的心腹,当时林彪不可能未得到毛泽东的授意就和陈伯达一起,四处放风说中国必须有国家主席。事实上,对于1949年之后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的林彪来说,担任国家主席这种事务性极强的职务有些难以思议。在林彪做政治局委员和国防部部长期间,他很少出席各种会议,“十会九缺席”,忽然想要出头担任国家主席有些不合情理。有资料说,毛泽东最早同意设立国家主席,由他自己兼任,但后来认为不需要设立国家主席,也可以牢牢控制局势。在中国这样的列宁式政党中,对于林彪和陈伯达这两个对毛泽东极为熟悉的人来说,未获得毛泽东首肯擅自在党大会上提出重要提案,是不可思议的。

中共九大,毛泽东出尔反尔,否认陈伯达抓经济建设的提法,又否认国家主席的设立提案,因此由林彪和陈伯达两人背上“擅自”的黑锅。从毛泽东一贯的党内政治斗争手法来看,这是极自然的举动。但林彪和陈伯达不同,心高气傲的林彪选择倔强到底,不道歉不低头,成为毛泽东林彪分道扬镳的重要原因。

中央专职摄影记者杜修贤回忆197051日中共在北京天安门的庆祝活动时说:“毛主席坐在中间圆桌的东首,紧挨着的是西哈努克亲王,董必武坐在西哈努克右侧……最西侧的位子怎么空着?哎,这不是林彪的位子吗?这是我才发现林彪还没来。”“终于,林彪慢条斯理地走进大家焦急万分的视线里。……他冷僻地落坐后一句话没说。和近在咫尺的毛泽东没有握手,没有说话,甚至没有看一眼,只是一味地耷拉着焦黄的脸……再看看,人物表情特别是林彪的表情没有进入我们所需要的欢乐情绪,只好放下相机,慢慢地渡到旁边。再回首……啊!我僵住了,浑身的血一下子沉到脚后跟--林彪不在了!”杜修贤口述,顾保孜整理的《林彪对毛泽东的“不辞而别”》,发表在《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纪实》一书中,该书1995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庐山会议后,林彪起初还想向毛泽东作个检讨,私下了结此事,但后来他很快发现情形不对,毛泽东发动批陈伯达整风运动的矛头明显是冲着他来的,就像当年毛泽东打倒刘少奇先批彭真一样。毛泽东所谓的“两年以后交班”的承诺只是缓兵之计,“打倒林彪”的计划已经在毛泽东的日常部署中了。从1971年开始,毛泽东公开点名批评林彪。毛泽东说:“我一向不赞成自己的老婆当自己工作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在会见斯诺时,毛泽东公开说:“什么四个伟大,讨嫌。”用毛泽东后来自己的话说是,庐山会议后他对林彪采取了程咬金的三板斧:“抛石头”:向下发批示、批语,砸向林彪所主持的军队工作;“掺沙子”:向林彪主管的军委办事组里安插毛泽东的人;“挖墙角”:改组北京军区,让林彪失去控制权。与刘少奇稀里糊涂被打倒所不同的是,深谙毛泽东心理的林彪,提前看到了毛泽东的阴谋,心气极高而无法接受愚弄的林彪,心里对毛泽东的怨恨可想而知。

无论毛泽东如何批林彪,如何耍花招让林彪的四大金刚站出来认错从而宽容对待、以诱导林彪出来认错,无论毛泽东如何让周恩来现身说法,专程来劝林彪认错,林彪认准一念:死不认错。他知道,只要他一公开认错,毛泽东就会藉机取消他的接班人资格,进而彻底打倒他。为了化解危机,林彪反覆多次提出要见毛泽东,但毛泽东一直拒绝见面,因为毛泽东已经铁了心,要把林彪打下去,还有什么好谈的。

19718月中旬,毛泽东见林彪不上当,就借惯例南巡之际,在各地方诸侯面前公开批判林彪,目的是“引蛇出洞”,“敲山震虎”,没想到林彪没动心,但叶群和林立果坐不住了。南巡时毛泽东说他南巡目的,“就是学陈伯达到处游说”,“有人看到我年纪老了,快要上天了,他们急于想当国家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这次庐山会议是两个司令部的斗争”。816日,毛泽东故意让周恩来告诉林彪,党中央决定国庆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此话对林彪震动很大:九大前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不就把刘少奇抛出来了吗?九届三中全会是不是要把林彪抛出来呢?!817日,毛泽东会见武汉空军政委、跟林彪私交不错的刘丰,毛泽东说:“什么大树特树,名曰树我,不知树谁,说穿了是树他自己。什么人民解放军是我缔造和领导的,林彪亲自指挥的,缔造的人就不能指挥呀?我就不相信你黄永胜能够指挥解放军造反,军下面有师、团,还有司政后机关,你要动军队干坏事,听你的吗?”毛泽东叮嘱刘要绝对保密。

818日到24日,毛泽东闭门不出,他在考验刘丰,看他会不会把谈话内容透露给林彪。刘始终没有透露谈话内容。尽管毛泽东到处讲林彪的坏话,但在那个把毛泽东视为神灵的年代,这些人都不敢把消息透露给林彪。825日,毛泽东宣布华国锋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州军区是林彪四野的老底子,毛泽东要加强对广州军区的掌控。

林彪知道毛泽东是针对他的,但他得不到一点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直到95日,毛泽东故意命令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回广州,召开军区师以上干部大会,传达毛泽东讲话精神。终于,广州军区空军参谋长顾同舟中了圈套,顾向周宇驰和于新野报告了传达内容。96日,周恩来、于二人驾直升机飞到北戴河向林立果报告。这一下林彪家慌成了一团,因为毛泽东的言辞比当初整刘少奇时还严重得多,大有不整死林彪不罢休的感觉。

据知情人说,林彪最初的想法是什么也不做,哪里也下去,“不想活了”,一副等着挨整的样子,因为林彪评估形势后明白,即便豁出去和毛泽东拚死一战,也是凶多吉少,他此时已经看出了毛泽东所玩弄的激将法把戏,一旦自己有所反抗,正好坐实了毛泽东强加给他的所谓带领军队造反的罪名。那几天工作人员看到,林彪频频与叶群关起门长时间密谈,叶群进进出出,眼睛都哭肿了。

不过出于对共产株连整人制的深刻认识,如果听任毛泽东摆布,势必株连妻子儿女,这是重感情的林彪于心不忍的。文革中因为老爹倒台,儿女流落街头的境况悲惨,林彪看得太多了,特别是叶群得知毛泽东在南巡讲话中点了她的名后,惟恐毛泽东首先拿她开刀,已经失魂落魄,整日哭求林彪带着全家躲到国外去,像王明那样当寓公,林彪被缠得心烦意乱。

与叶群不同,林立果初生牛犊不怕虎。他既不同意林彪坐等挨整的消极态度,认为林彪的身体状况根本经不起折腾,一旦被关起来,用不了两三个月就会像刘少奇一样被折腾而死;更反对叶群的主张,不甘心临阵脱逃,而渴望与毛泽东一争高低。为此,林立果建议动用他所掌握的“联合舰队”主动出击,同毛泽东拚个鱼死网破。97日下午,林立果在和其姐林立衡的谈话中透露了这一想法。林立果的未婚妻张宁在回忆录《尘劫》一书中详述了劫后重逢时,林立衡回忆当时姐弟两人谈话的情况:“林立果说:‘反正形势对首长(指林彪)非常不利,坐着等死不如主动出击,说不定有一线希望!我想再看看形势发展,实在不行就跟一组(毛泽东代号)硬干!或者到广州立中央,再不行就上山打游击。首长带兵多年,军队威信高,到时把一组两面派老底全兜出去,把他干的坏事公诸天下,号召全国声讨。总会有办法的。’”在事后被公布的林立果言论中,人们发现林立果是当时中国少有的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比如他认识到,毛泽东文革时搞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就是变相失业,五七干校就是变相劳改,高层政治的实质不是如何领导人民过好日子,而是部绞肉机,互相残杀。

林立果大发牢骚道:“我咽不下这口气!一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说整谁就整谁,别人不敢反,我就反!首长(指林彪)忍耐那么多年,还是避不过。你就甘心眼睁睁看着首长挨整?!”然而,出于对母亲叶群的仇视和对弟弟的不满,林立衡最后还是充当了林彪家秘密的告密者。林彪出事后,林立衡接受了三年的审查,其间她曾服用安眠药自杀未遂。审查解除时,她的头发掉了一半,牙齿掉了6颗。她终生未要孩子,就是想替父伸冤。

据林立衡回忆,197197日下午林立果对她说,现在情况很紧急。今天早上,把周宇驰(林立果的联合舰队参谋长)从北京找来商量,说服了首长。首长抱着老周恩来,哭着说:“我一家老小都交给你了,你要救救我们一家。”8日,林立果携带林彪所写的“盼照立果、宇驰同志传达的命令办”的手令潜回北京,紧急策划部署谋杀毛泽东的行动。991时,林立果、周宇驰、空军政治委员江腾蛟在西郊机场工字房讨论,决定在上海动手,让江腾蛟用火焰喷射器打毛泽东的专列。不过毛泽东早有提防,此时正在杭州的毛泽东突然将专列转移到靠近绍兴的一条专线上,外面还搭了一个棚子。10日午饭后,毛泽东突然提出到上海,1810分,毛泽东专列停在上海郊区虹桥机场专用线。毛泽东一反常态地住在专列上,随时准备出发,并派人守护机场附近的一个油库——据内线报导,林立果等曾秘密提出炸虹桥机场的油库。有分析说,林立果的“生活秘书”李伟信很可能就是毛泽东的内线,他被抓后第一时间提出要找汪主任,即毛泽东的亲信汪东兴。

91122时,林立果接到空4军第一政委王维国的电话,说毛泽东中午离开了上海。林立果认为,按照惯例,毛泽东在925日之前不会回北京,他还有动手的时间,但912日毛泽东刚到北京,林立果就得到了消息。林立衡回忆:“毛泽东回到北京,让汪东兴告诉叶群。”原来是毛泽东自己亲自打草惊蛇的。

叶群得知毛泽东回京,马上告诉林立果,林立果当晚飞回了林彪居住的北戴河。1218时左右,带林彪外逃的飞行员潘景寅接到去北戴河的命令。他曾给毛泽东开专机,是业务过硬的人。122150分多,林立衡向中央警卫团报告说,叶群和林立果要胁迫林彪走,她请求周恩来阻止他们上飞机,周恩来答应了,并立刻汇报给毛泽东。当晚,叶群安排林立衡和张清林举行订婚仪式,放两场电影。2230分左右,周恩来打电话给叶群,通话半小时。周恩来事先查到山海关有一架来路不明的飞机,周恩来问叶群有没有调飞机,叶群先说没有,马上又改口说有,“是我儿子飞来的”。据邱会作回忆,叶群说:“101(林彪)想动一下,去大连住几天再回北京开三中全会,特向总理报告。”“什么时候起身?”“今晚走,准备空中走。”周恩来以安全为藉口阻止说:“晚上飞行不安全,三叉戟才进口,驾驶员还不熟悉。明天白天走,可以坐飞机。”周恩来还提议自己先去北戴河看一看林彪同志,叶群极力劝阻。这时林立果接到周宇驰的电话,说西郊机场“封”飞机了。当时周恩来给全国机场下了禁飞命令,同时灯火管制,没有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命令,谁也不许起飞和降落。周恩来还把林彪的亲信如黄永胜、吴法宪等人栓在自己身边,不许他们跟叶群联系,这让叶群更加慌了。

据林彪的警卫长李文普回忆:“大约23时多,叶群叫我到林彪卧室,她先进去跟林彪说了几句话,然后叫我进去。这时,林彪早已从床上起来穿好衣服,说今晚反正也睡不着了,你准备一下,现在就走。”叶群连外衣也没有穿,和林立果一起把已经服了安眠药的林彪从床上拉起来,几分钟后坐“大红旗”走了。轿车开出后,遇到中央警卫团二大队大队长拦车询问车到哪去,他们好随后跟车保卫,但叶群命令车冲过去,差点撞死大队长。中队长一见此情形,忍不住举手朝司机就是3枪,他忘了大红旗是防弹车,这时李文普趁机下车,还自己朝自己开了一枪,因为他不想跟着逃走。

多年来,定案林彪预谋叛逃的惟一证据就是林彪警卫处长李文普的一句揭发,即林彪上汽车后问了一句“到伊尔库茨克,多远?”而与李文普一起受审者说,李是在得到保留军籍及待遇的承诺后,才写下这句关键性揭发。林立衡曾哭求李叔叔说一句对历史负责的真话,李文普一个劲流泪,始终没开口。

根据周恩来研究最权威的专家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生平研究小组组长高文谦1988年春对当时负责林彪专案组具体工作的副总理纪登奎的采访记录,李文普最先的口供是:“林彪在乘车前往机场途中,曾命令停车,似有不想前往机场的意思”,但是后来在专案组的训斥下李又改了口,把情节改成林彪问“到伊尔库茨克有多远?”。由于共产体制的信息封锁,至今人们还无法得知事情的全部真实情况。据林彪四大金刚之一的原空军司令吴法宪的女儿、美国历史学家金秋博士调查,林彪案的很多关键证据都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销毁了,要想还原历史太难了,很多人都是站在各自角度描述同一件事。

毛泽东之所以铲除林彪,源于毛泽东是一个只顾自己的权利和欲望而无所顾忌、毫无规矩、原则的人。在毛泽东字典中,只有权力的私欲和无限权力扩张的野心,根本不存在道德原则和做人的底线。毛泽东也是利用人们对权欲的贪婪,将其所有的战友玩于股掌之间,让内部高层相互倾轧和绞杀。这,是所有人治制度或封建家天下政治制度下的不变的悲喜剧,过去的中国封建王朝如此,如今的朝鲜社会主义王朝同样如此。

林彪事件后,林彪成了中国大陆人眼中最大的造假者——他说了很多极端吹捧毛泽东的话被当做最经典的造假案例。其实,最大的造假者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制度。强迫是谎言之母。凡是谎言满天飞的地方、凡是歌功颂德之声成为主旋律的地方、凡是说真话会有牢狱之灾的地方,必是缺乏言论自由的地方。林彪言不由衷的两面派做法,是当时那种制度之下的必然选择。他只有在说假话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他才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最大的利益。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