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中国的草民利用微博发起竞选活动——记者以姚博参加人民代表竞选为例,介绍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选活动。
《卫报》:艾未未被令缴纳150万英镑税款,艾未未称将上诉。
AsiaOne:中国一起交通事故引发暴力抗议——汝南警察酒后开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引起当地群众以暴力发泄怒火。
《卫报》:达赖喇嘛表示,中国对西藏的无情政策造成了僧侣自焚
《华尔街日报》:好莱坞制片公司因在临沂拍摄喜剧片而受到抨击——人权观察批评“相对媒体公司”与迫害陈光诚的地方当局合作。
我看中国博客:致“相对媒体公司”的一封公开信——当你们决定到临沂拍摄的时候,有没有想到你们是和谁穿上了同一条裤子?
《每日电讯报》:泰国士兵谋杀了中国船员——九名泰军士兵被起诉,他们在湄公河上谋杀了13名中国船员。
CNN:中国应付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收益和问题——自79年开始推行的这项政策,其效果一直都是人们争论的话题。
詹姆斯敦基金会:进入政治局常委的角逐变得更加激烈
中国见红博客:中国官员的面相——当我观看中共中央委员会的会议画面时,注意到的不是他们在说些什么,而是高官们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孔。难怪微博上有人说他们是面瘫。
《纽约书评》:中国的领导人变得信教了吗?——在中国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领导人们却大谈文化改革。而《道德经》里面的道教信条似乎是这种改革的核心。
《外交政策》:中国《环球时报》的十大好战论调——围绕南海问题,环球时报发表了不少挑衅性的言论,这里作者举了十个例子
《外交政策》:中国的“福克斯新闻”——与中国政府的喉舌《环球时报》相比,福克斯的右翼主持人简直都不算啥了
《商业周刊》:中国十月煤矿事故共造成近百人死亡,可能会使煤炭进口量上升
《卫报》:中国反击关于美国卫星被中国黑客袭击的说法——外交部称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的说法别有用心。
美联社:中国发射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在周二早上发射升空,将与天宫一号进行太空对接。
詹姆斯敦基金会:解放军不断成型的合成作战体系及其对航母的影响
《外交学者》:被误解的中国间谍——外国情报机构对于中国谍报策略的认识是:中国不用金钱收买,而是通过移民事无巨细全面收集当地情报。但这种认识并不准确。
《大西洋》月刊:中美之间因意外而爆发核战争的五种可能情况
【国际外交】
中国外人博客:中国西南边陲的麻烦事——滇缅交界处的克钦地区最近战事升级,中国加派边防军力,防止出现难民潮。
《每日电讯报》:中国特使称叙利亚骚乱不应再继续下去——吴思科说,中国告诫阿萨德,应与抗议者和平对话。
《外交政策》:中国利用伊朗作为过河之卒——中国正在成为伊朗的经济后盾,让它有能力在中东对美国的利益造成威胁。
中国信使博客:欧洲的一厢情愿遭到中国修理——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欧洲最大的敌人就是它自己。
《华盛顿时报》:普京的北京之行反映出并不顺利的伙伴关系——间谍问题和经贸下降,都预示着中俄关系充满变数。
詹姆斯敦基金会:普京与中俄伙伴关系的未来——普京很可能成为俄罗斯下届总统,他对中国的态度是既合作也有冲突,这将影响今后双边关系
【经济金融】
市场观察:鬼节来临,中国房地产市场提前见鬼——上周中国出现的房主怒砸售房处的新闻,生动说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
《路透社》:中国胡说欧洲能够解决经济困境,但是没说中国会在解决欧债危机中扮演何种角色。
路透社:在向欧洲倾销鞋类问题上,世贸组织基本站在中国这边。
路透社:美国、欧盟和日本在世贸组织内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开放国内金融服务市场。
路透社:欧盟财长小组主席杨克表示,中国用外汇结余帮助欧洲是合理选择,但欧洲不会向中国做出妥协来换取援助。
Penn Olson: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生路?死路?还是被腾讯收购之路?
【生活百态】
MSNBC:具有中国特色的奢侈品消费——在中国,跑车深受女士青睐,而男人很关注包包和男用化妆品。面对这样的消费角色置换,外国奢侈品公司需要做出调整。
中国听说博客:在一个充满雾霾的鬼节,你最害怕什么?——社会冷漠?有毒食物?物价上涨?电视娱乐?地方债务?不良贷款?
《洛杉矶时报》:美国使馆的空气质量数据否定了中国发表的监测结果,另:数据对比图
Architizer博客:中国,丑陋设计的实验场(图说)——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建筑设计师。然而他们的作品并不总是那么令人满意
中国见红博客:外国人在中国做广告,白人吃香——只要是个白人,似乎就会受到中国人的特殊尊重和优待,仿佛白人代表着富裕和有内涵。
《印度时报》:大批年轻的中国百万富翁计划移民出境——中国银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4%的富翁有此打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