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呛北京空气质量

中美对呛北京空气质量

记者:Barbara Demick, 洛杉矶时报

October 29, 2011, 5:48 p.m.

China air pollution

本月北京中午的车潮堵塞了三环路,造成空气严重污染。美国大使馆提供的北京空气质量数据比北京市的官方数据还令人郁闷。

【北京讯】北京的美国大使馆屋顶,有个像微波炉大小的仪器,固定每个小时对中国政府发出一次责难。

这个仪器专门测量空气中的细微悬浮颗粒物。这些是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中,危害性最强的一种。它即时把测量的数据发布到推特和一个iPhone专用的软件上,然后经常被许多中国的博主转载。

本月的某一天,它所测量到的数据,依照美国环境保护协会所订的标准被标示为“破表”。换句话说,当天空气中的有毒颗粒物远超过这仪器所能测量的最高浓度。

“在美国不可能有那么高浓度的污染,除非你站在森林大火的下风处,”康奈尔大学的空气质量专家威斯特达如是说。

但是中国政府当天(10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北京的空气仅是“轻微污染”。

即使最坚定拥护政府的人也不敢说北京的空气很干净,但中国也确实为了2008北京奥运会,很努力的改善空气质量。北京政府把大钢铁厂迁出首都、使用煤气给居民供暖而不再烧煤球、提高卡车的废气排放标准、还有增加更多的地铁和公交路线。在净化空气上,整体的投入估计达到一百亿美元,这还不包含在公共运输上的投入。

奥运会三年之后,美国人和中国人至少在测量的污染物质上有一些歧义。而这凸显出北京市汽车数量增长的速度。

在首都的市区里,中国的监测站测量的是直径高达10微米的较大悬浮颗粒物。经过一系列的森林再造,减少了从沙漠吹过来的沙尘暴之后,这类颗粒物浓度已经有所减少。中国同时也借由限制燃煤取暖和施行更严格的气体排放标准,有效的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

美国大使馆的监测站测量的是更细微的颗粒 – 小于2.5微米。医生说这些颗粒能穿透人的肺脏和其它器官。汽车和卡车的废气是这类细微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这是北京的一个特别的问题,因为全市合法注册的汽车从2008年的三百五十万辆,激增到现在的五百万辆。

  “奥运给北京留下了很宝贵的遗产,”北京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说。“但还有很多大问题存在。一切的改善都被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大、和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

即便如此,北京环保局仍然发布统计报告说,去年有286个“蓝天”,比起2008年的274天更增加了。而且中国政府很不爽外界对北京空气质量的批评,特别是来自美国的。

本月,一位北京和睦家医院的美籍医生,在他的博客上发文建议民众出门要带专业口罩。具有政党背景关系的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批判他。

环球时报引用一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具名的医生的话说:“建议市民戴口罩是自找麻烦,我们的空气污染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不该依照美国标准来生活。”

维基解密网站今年发布的一份外交电文显示,中国政府要求美国大使馆停止公布它的监测数据。这些监测数据每隔一小时就被发布到拥有9200名粉丝的推特@beijingair帐号上。

2009年七月,一名外交部官员抱怨美国的数据跟中国不一致,把民众搞糊涂了,而且造成社会上的不良后果。

美国大使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安装了自己的独立监测器,来提供大使馆人员空气质量的信息。随后大使馆决定依照外交原则所要求的,公布影响健康和安全因素的信息,对公众发表了监测的数据。

这些测量数据在去年十一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那是首次测量到细微颗粒物浓度超过每立方米500微克。这相当于美国的“可接受”空气质量标准的七倍。

大使馆后来把这个超过测量上限的结果,标示为“坏得离谱”。(大使馆官员解释说,一个挺有幽默感的程序员在监测软件中,给超过最高浓度写入这样的标示,并把监测系统链接到推特上自动发布,完全没想到会有用得上的时候。)

大使馆很快删除了这一条推文,并把标示改成“破表”,但是那个搞怪的形容词仍然给人无限的想象。

中国政府的原空气质量顾问大卫伟纳认为,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且是政治层面的。

“从政治上来说,要修订评测标准是很困难的。说空气越来越好说了十年,如果这时你改变了标准,民众理所当然的会感到愤怒。”伟纳说。

伟纳认为北京的空气在奥运后并没有恶化,但也没有改善。

“中国达成了改善空气品质的承诺,理应受到赞扬,但目前绝对是失去动力和压力了,”伟纳说。“现在的情况很令人沮丧,因为我们停滞在一个很糟糕的空气质量中。”

有时污染浓密到好像下雪一样。还有好几次是污染伴随着大雾,糟糕到大中午汽车都得开前灯才行。

“这些微细颗粒物是影响可见度,让天空看起来雾茫茫的原因,”康奈尔空气质量专家威斯特达说,“它也是最直接影响健康的因素。”

微细颗粒物跟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中风和早逝有关。一些知名的中国环保人士也同意应该聚焦这个问题。

“环境保护部了解PM 2.5 (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更能反映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北京大学的朱彤教授在回复采访的邮件中说。朱教授是北京奥运的空气质量首席顾问。他又说:“但是环保部需要经费来采购监测仪器和培训人员,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虽然报纸和电视上公布的是官方数据,一些中国的媒体越来越多的引用美国的统计数字。

“他们在打擦边球,”伟纳说。“他们不愿意质疑官方数据的准确性,但他们明白使用美国的数据来评判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可能更准确。”

在北京,抱怨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主要话题。最近在微博上有人这么写:

“今天空气里是飘着屎吗?我简直要窒息了。”

“当你搞不清楚有没有吸入有毒物质的时候,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去年里,室内设计师卢薇薇和一个摄影师拍了许多以空气为背景的人物照,不论是干净或污染的。他们观察到被拍摄者的心情经常跟空气质量有关。

“你不需要精密仪器来告诉你空气质量如何,”卢说。“你抬头看看天空,如果是清朗的,那就是个好日子,你就感到快乐…或者不快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