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每日原文推荐。如果你有兴趣,请参与翻译并将译文寄给《译者》 (iyizhe@gmail.com)以便与大家共享。欢迎使用邮件组Google Reader和推特(@yigroup@xiaomi2020)跟踪我们的最新消息。

 

【时政热点】

《纽约时报》自上周四中国政府给艾未未开税款罚单以来,超过20000人借给这位异议艺术家人民币三百多万元

《环球邮报》:美国大使骆家辉敦促中国政府解决陈光诚的问题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艾未未先是被罚款1500万,现在又成了“非法集资”

一组关于网友争当艾未未债主的报道:《明镜周刊》:http://goo.gl/1X6KB;《华尔街日报》:http://goo.gl/rIoGX;美联社:http://goo.gl/LMIgO;《外交学者》:http://goo.gl/o4zW8

《华尔街日报》:艾未未台湾艺术展:“缺席”就是我当前的艺术状态

《美联社》西藏运动团体称,上周第11名尼姑在道孚自焚后,当地10000藏人聚集在寺庙周围。这一消息无法核实。

《卫报》:达赖喇嘛称藏人自焚现象是在抗议中国的“文化灭绝”政策

《每日电讯报》:中国禁止民主活动分子参加人民代表竞选——与此同时,中国最大的四十家互联网公司保证加强审查活动

《洛杉矶时报》中国独立候选人的不平参选路——被骚扰,被拘留,被跟踪,被恐吓,或者干脆直接被取消参选资格。

《纽约时报》长篇报道:慕容雪村以自己的职业抵抗文字审查——他在一次获奖演说的发言稿中称中国的写作是阉割的写作。但组织者不让他这样说。(已有译文)

中国见红博客:跨过那条隐形界线:关于帖子在中国被封——众所周知的界线好绕过,但看不见的界线威力更大,因为它让人提心吊胆

《法通社》据新华社报告,中国最大的近40家互联网公司参加了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3天研讨班,与会公司达成共识,誓言保证正面报道在网上的传播,加强自管自律。

NPR“蛋糕理论”成为中国政治的争论热点——薄汪之间的“平分蛋糕”和“做大蛋糕”之争,让中共内部的分歧暴露在世人面前 (已有译文

《外交学者》:薄熙来的好莱坞宣传战——为了挤入政治局常委,薄熙来打算将反贪打黑行动拍成影视进行宣传,但这样做有一定风险,因为贪腐现象跟政治体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纽约时报》:亲北京的候选人在香港地方选举中获胜——民主派则在选举中全线溃败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经济超级大国的崛起:中国想要些什么?——中国在经济领域很强,但缺乏软实力,只能算是“浅实力”

《卫报》河南三门峡千秋煤矿发生陷落事故8人遇难,有45名矿工最终获救。

路透社:中国农田有十分之一受到重金属污染——中国环保部的总工透露,农田受铅、锌等重金属严重污染

《外交学者》:中国、金砖四国和环境污染——金砖四国在取得长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消耗着大量能源,并产生大量污染。在环境治理方面,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外交】

《商业周刊》巴基斯坦前总统穆沙拉夫在接受CNN采访中说,美国撤离后,印巴两国将争夺对阿富汗的影响;他根本不信任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

《商业周刊》中国外交部称,胡锦涛主席出席G20峰会收获颇丰,欧洲有能力解决主权债务危机。

《华尔街日报》:G20峰会上,胡锦涛到底在哪里说了些什么?——胡锦涛在戛纳的发言本身就很模糊,而官方发布他的讲稿也有几个版本,更加令人无所适从。

《卫报》在戛纳,世界权力中心似乎移向了北京,萨科其和默克尔祈求中国从其巨大的外汇储备中拿点出来帮助欧洲。然而,中国正面临着过度投资和过热,就像一架引擎坏了的飞机在空中盘旋,等着燃油耗尽。

亚洲观察哨:印度叫板中国——印度国防部近期批准了从美国购买价值130亿美元的现代化武器,并且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这些都引起中国的不安

《华尔街日报》:美国计划减少中国官方媒体人员的签证——国会议员要求将每年发给中国新华社的工作签证数量,等同于中国给美国官方记者的签证数量

路透社:中国称美国设定的亚太经济合作峰会目标过高——美国计划在峰会上成立亚太自由贸易区,并达成统一的亚太环保政策。中国认为这过于雄心勃勃。

 

【经济金融】

路透社:中国将通过财政部补贴的形式,在今后两月内向货币市场注入一万亿人民币,以增加国内资金流动性

《雅虎/路透社》成思危称,不要对中国在欧债危机中的作用期待太大。中国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欧洲,但是主要还得靠欧洲自己。

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同是人民币,价格却不同——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一个副作用就是人民币在大陆和海外出现了两种价格

《商业周刊》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港股双双大涨,市场猜测中国将允许燃料供应商自主调整价格。

《大西洋》月刊:谁扼杀了中国的电动汽车?——中国制定的电动车发展战略并未导致预想中的突破,反而陷入一种半死不活的僵局,其前景也难以预料

 

【生活百态】

《纽约时报》中国人为啥喜欢斗蛐蛐,一位爱好者张政如是说,“人的天性是有攻击性的,但是打架是违法的,所以我们把这种感情倾入到蛐蛐身上,如果蛐蛐胜了,我们感到骄傲;我们自己也许因此变得不那么好胜。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