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当如金大中

读《金大中自述》

作者:赵宗彪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11-15

本站发布时间:2011-11-15 17:42:02

阅读量:1次

  金大中是韩国前总统,是推进韩国民主进程的主要人物。2000年因为促成朝韩两国首脑的首次会谈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这本回忆录的副标题是《为了民主,我不后悔》。我一口气就读完了这位伟大人物的自传,他的精神让人动容。

  人们以后记起这位曾经的韩国的大总统,肯定会记住他为民主和自由而斗争的不平凡经历,是他开辟了韩国的宪政历史。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他就致力于结束军人统治和独裁政体,他的一生坎坷、传奇,充满了大喜大悲的波折,也建立了令人钦佩的功绩。这位不畏强权的理想主义者,一直是韩国军事独裁政权的死敌。当局曾以种种莫须有的罪名判处他死刑、多次入狱、更多次的软禁和被迫流亡国外,但他从不退缩和言败。他是宪政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如堂吉诃德一样,孤军奋战,与集权与专制当局进行了长期而艰苦卓绝的斗争,恐吓、逮捕、车祸、绑架、监禁、死刑、流亡,都不能动摇他热爱真理、追求正义与公平的意志,为韩国争取民主的目标坚定不移。他于1971、1987、1992年分别参加总统竞选,均以失败告终。1997年,终于获选,成为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在野党候选人身份当选的总统。2009年去世,享年85岁。他是韩国在推进民主化历史上公认的领袖,哪怕他的政敌们,对他也评价甚高。因为他上任后的以德报冤,当年曾经迫害过他的前总统全斗焕说:“金大中在任时,卸任总统们最幸福”。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称他是“勇敢的民主化及人权斗士”。中科院的研究员张蕴岭所说:“民主理念与和平价值观是他的两个最为宝贵的遗产。”这位改写了韩国现代史的人的坚忍不拔精神,让我对韩国人都刮目相看。

  也许每一个读者的视角不一样。我读完此书后,除了对金大中这位民主斗士产生敬意之外,感触最多的是金大中人生道路的选择。他说,人生“怎样实现”比“实现什么”更重要。他认为,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不择手段地达成目标,而恰恰在于选择手段、方法的过程。他说,“我只是这样一个人,我看中的是仅仅是自己能否竭尽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堂堂正正、有意义地‘活着’。正因为如此,我才能四十年来面对独裁政权毫不动摇、屈服,不懈奋斗,坚守自己的信仰。”

  他的这个想法,对于东方人,特别有意义。因为儒家文化虽然强调士大夫的修齐治平,但最后,往往变成唯功名利禄是瞻,权力成了最大的追求目标,所以,知识分子中,能够坚持真理、独立独行的人,都是少数,很容易成为权力的附庸,也乐于为虎作伥。对此,金大中深有感触,所以,他在美国访问哈佛大学时,就向校长提出质问:“毕业于美国哈佛或耶鲁这些世界数一数二名校的精英们,回国之后却站在独裁者一边,为独裁和暴力炮制合理化的理论,向社会传播有悖人间正义的愚民思想。对于以美国民主制度襁褓著称的哈佛大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校长先生认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哈佛大学校长认为,这是人类固有的人性问题,是因为人在权力和诱惑面前很脆弱。这个说法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这种脆弱,东方人明显比西方人更明显。就是因为我们更多强调目的而不讲究手段。

  在政治家中,这种只问结果不择手段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而讲究手段者,往往被嘲笑为妇人之仁,是书呆子气,公然宣称“无毒不丈夫”。在政治斗争中,阴谋阳谋层出不穷,并称之为“智慧”,人们也习以为常。我们当代人奉若神明的“三十六计”和“厚黑学”,不过是突破了人伦道德底线的诡计集锦。古今中外的大量事实证明,凡是认为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问手段的政治行为,最后无一例外地都容易陷入当初正确目标的反面。通往地狱的道路上,从来都是铺满鲜花的。金大中说:“对于诈术,我有着与生俱来的反感。我坚定地认为,越是志向远大的人,越应该堂堂正正,越应该放眼辽阔,不为眼前利益所迷惑。活着,即使不能达成既定的目标,自己的生命也应该充实、光明。”从他一生的经历看,九死一生,“为了民主,我不后悔”,他确实实践了自己的意愿。这是我最为佩服的——从政当如金大中。

  2011,11,11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