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赟:新加坡华文报业与国家语言的战略选择
(2011-11-30)
早报导读 |
● 纪赟
狮城脉搏
11月28日,笔者有幸受邀参加了由《联合早报》承办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44届年会。此次年会中,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华文报人及相关人士汇聚一堂,共同商讨振兴华文报业的前景与途径。笔者最为赞叹的是新闻、通讯及艺术部兼环境及水源部高级政务部长傅海燕女士的致辞。在致辞中她回顾了自己家族与《联合早报》的悠久渊源,尤其是回忆了这份本地最为重要的华文报纸,从早期的商业取向以及对故国的眷恋,一直到经过多代移民后,新生代逐渐培养起的本地国家认同。报纸的这个发展过程,也反映了新加坡,乃至不少南洋其它国家华侨报纸发展的共同道路。
正如傅海燕女士所言,全世界的华文报章不可能只发出一个声音,而应以多元化为取向。就本地报纸而言,一方面固然应遵循商业化发展的规律,努力解决新媒体新平台不断出现,并带来严峻挑战的紧迫问题。毕竟,在新媒体不断进化的压力下,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纸质传媒日益受到挑战。但确实如众多与会专家学者所指出,这种新的挑战虽然同时会让不少不能适应新变化的从业者淘汰出局,却也会让一些传统媒体得到浴火重生的全新机遇。
然而,虽然在商言商,在另一方面,以《联合早报》为代表的新加坡华文报章,更要考虑到自己报纸的发展与新加坡国家语言的战略选择。
新加坡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国情,即从来没有哪个国家,会像新加坡这样,因语言政策的取向而影响到国家安全、民族团结以及社会和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会像新加坡这样,将语言政策直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无独有偶,在这次年会召开的同一天,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李光耀先生,也在新加坡大会堂举行其新书《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发布仪式。从中也可看出,语言政策在新加坡的国家大政中,占有了多么重要的地位。
虽然新加坡本地居民是以华族占了压倒性多数,但在此书中,李光耀先生指出,当初选定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其实也就是各民族之间的共通语时,实际上是充分考虑到了周边的国际形势和民族及宗教关系。故而选用英语这种相对具有中立性的语种,来平衡各民族之间的利益,以便于促进其文化交融与种族和谐。更何况,新加坡从来都是以商业立国,而英语则是当今世界实际上的商界通用语。如果说没有学好华语、马来或淡米尔等母语的新加坡人,说不定会有文化和历史上的双重失落感,但英语却是与新加坡生存攸关的基本存活之道。
但是,随着上世纪后半叶整个华人地区经济的起飞,无论是香港、台湾还是经济总量更为惊人的中国大陆,这种世界经济格局的东倾,使得华语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并且这种重要性还在与时俱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新加坡的国家地缘政治和周边形势,都依然要求其维持英语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本要求,但是华语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则越来越具有战略上的重要性。
新加坡的华文报章,当然也包括其它传媒,也都应参与这个关系到本国前途的重要历史使命中来。一方面,应该将《联合早报》等传媒的视野放宽到整个华语世界,尤其要包括具有庞大人口基数并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大陆,以便成为新加坡与外界经济、政治与文化交往的津梁;并充分关注整个华语世界,再借助其本身历年来养成的“客观、公正、可信、深刻”的美誉度,让《联合早报》真正成为一份具有泛华语世界影响力的报纸。另一方面,它也应该承载起帮助国民提高华语水平,提高中华文化鉴赏力,增进中华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的重任。
如果新加坡真正能实现李光耀先生等建国的先辈所规划的双语之路,那么它一定会成为东西方的融合与交汇之所。在这里,东方与西方的知识与文化都交相辉映。要取得这样的美好前景,则不仅需要报人具有商业的头脑,也要有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责任心。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