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平: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
进入专题: 意识形态
● 郑卫平
意识形态问题是直指国家核心利益、关乎国家安全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争夺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主动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历来是各个国家和政党的核心任务。在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下,正确认识、妥善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锐利思想武器,全面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必须深刻领悟其相互联系并贯通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其一,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意识形态的性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论断。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是对意识形态本源问题的精辟概括。同时,意识形态一旦确立,也会对物质生产方式发挥能动作用。其二,意识形态是“真实的意识”,它以诸如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意识形式构成观念形态的思想上层建筑,包括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一系列重要范畴,影响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生活。其三,阶级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列宁指出,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有非阶级的或超阶级的思想体系。任何意识形态总是从属于特定的阶级,为特定的阶级和利益集团服务,一刻不停地为该阶级的利益鼓与呼。其四,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思想体系。意识形态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关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论认知,以及维护、扩大其根本利益的现实要求,既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政治纲领和目标诉求的理论表达,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发挥着服务功能、维护功能与宣传教化功能。其五,意识形态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意识形态不是纯粹思辨性的理论,也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以明确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旗帜鲜明地指向现实,具有进入和指导实践的强烈意向。其六,核心价值体系是意识形态的灵魂。各种意识形态总是围绕该阶级和社会集团核心价值体系来构建,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精神生产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展开和运用。意识形态斗争,归根到底是核心价值体系的较量。这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科学指南。
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内在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并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来展开,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服务、维护和教育动员群众的功能。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以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旋律,传承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倒、饱经风霜而弥坚的精神气质,不断拓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三、深刻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
第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更趋尖锐复杂。具体表现为:一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主线没有改变。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西方资本主义一直不遗余力地推行和平演变和西化分化战略,其遏制和扼杀社会主义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线仍然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格局更加错综复杂。既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斗争,又有旨在影响社会政治和价值认同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论争,还有因民族、宗教、主权与领土争端而派生出来的意识形态分歧。各种意识形态之间既相互对立、交锋,又彼此渗透、吸纳,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更趋复杂。三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领域更加广泛深入。不仅仅限于思想文化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并日趋文化化、学术化和生活化,意识形态的表象与本质越来越疏离,影响却越来越持久和牢固。四是意识形态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作用更加明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意识形态战略,极力怂恿和支持所谓“颜色革命”,实质是对他国进行西方式“民主改造”,这种维护与改变政权性质的斗争,其外在表现是本国民众的街头政治和非暴力革命,但西方意识形态霸权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近年来先后发生的“玫瑰革命”、“橙色革命”、“茉莉花革命”等,就是鲜活的例证。
第二,西方国家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进一步加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从骨子里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企图通过加紧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再现苏东剧变。他们处心积虑、变本加厉地对我政治上施压、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手法更加多样,技术含量更高,防范和应对的难度越来越大。比如,以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为旗帜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大肆宣扬多党制、三权分立和轮流执政,攻击我政治制度,恶意炒作社会热点问题,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煽动分裂情绪,扶持“异见分子”挑战我政治底线,借口“还原历史”、“反思改革”否定党的领导,注重“棒杀”与“捧杀”相结合,强力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借助网络技术优势渗透破坏,等等。总体上看,他们对我意识形态的渗透破坏呈现以下特点:把资本主义价值观输出作为核心内容,把借题发挥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作为基本手段,把渗透基层、争夺群众作为重要方式,把“异见分子”、“意见领袖”作为依靠力量,把内外勾连、相互借重作为行动策略,把军队作为重点目标,把互联网、手机作为重要阵地。现实表明,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