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北韩是一个失败国家。但我们必须对他们保持耐心,至少做一些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在实现统一的这一天到来之前,南北关系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政府还有一点点开明之心,就至少应该试着帮助非政府代表团前往北韩吊唁。

译文:在韩国,草根运动呼吁南北和平
时间:12月26日 星期一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In a grass-roots movement far from the top government halls of power, many South Koreans are calling for renewed ties with Pyongyang in the aftermath of North Korean leader Kim Jong Il's death
在一场由远离政府最高权力中心的草根阶层发起的运动中,很多韩国人呼吁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后重建与平壤的关系。
朝鲜最大的报纸今天开始用更多篇幅报道金正日选择的继承人金正恩——这次是把他作为执政党核心人物来报道,而韩国方面则再次伸出橄榄枝,希望双方关系进一步开放。
韩国态度的转变与首尔注入新鲜血液有很大关系,正如平壤目前的情况一样。
上周一,一帮活动人士在首尔市中心竖起一块贴有金正日和一位韩国前总统照片的纪念牌。牌子几分钟后就被警察撤走。
这个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说:“在一个民主社会,向死者表达敬意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不管这个人是谁。我们坚信,应该给韩国人民为朝鲜领导人的逝世表示哀悼的机会。”
这种新的氛围是韩国总统李明博不愿看到的。这位强硬派领导人在2008年上台时声称将停止对朝鲜的大部分粮食和货币援助,并把未来提供援助与朝鲜是否同意解除核计划联系起来。去年平壤对韩国发动两次严重袭击之后,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
但李明博将于2012年卸任,执政党大国家党在爆出一连串丑闻和遭遇选举失利后似乎已举步维艰。
李明博在国内的支持率受到一桩房地产投资丑闻的牵连一路下降。废除“阳光政策”,减少对朝粮食援助和交流似乎是他最不受人欢迎的一项政策。
在困境之中,新生代在野党政治人士愿意主动与朝鲜和其20多岁的新领导人达成交易,这位新君正力图在军队高官中寻求支持。
首尔市长朴元淳昨天说,金正日之死可能是修复受到重创的朝韩关系的一个机会。这位今年秋天刚刚当选首尔市长的无党派活动人士还对韩国不允许地方政府向朝鲜发出正式唁电表示遗憾。
金日正本月早些时候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9岁。
今天,两位韩国重要人物前往朝鲜进行吊唁。她们是前第一夫人李姬镐和现代集团会长玄贞恩,她们将在平壤停留两天。
首尔官员说,两位夫人,分别89岁和54岁,以个人名义访问北韩,首尔并不清楚金正恩是否会私下会见二人。
韩联社援引前第一夫人的话说:“我希望我们的北韩之行能够促进南北关系的改善。”
除已故前总统金大中的家人外,其他韩国人几乎无人获准前往朝鲜吊唁。金大中对朝采取“阳光政策”,他与金正日在2000年进行了历史性会晤。
首尔已对普通韩国人出境前往朝鲜吊唁颁布禁令。朝鲜对此十分恼怒,并警告说双边关系将受到“严重影响”。昨天,朝鲜祖国和平统一委员会指责韩国政府企图“阻止赴北韩吊唁访问的热潮”。
该委员会说:“他们的阻挠将使北南关系蒙受不可预知的灾难性后果。国民将最终检验南韩当局呼吁改善南北关系的道德和诚意。”
首尔市长似乎也持同样观点。
韩联社援引朴元淳的话说:“金正日主席的逝世使南北关系出现新的转机。首尔与平壤必须作出改变,为促进双方积极交流提供便利。很遗憾,地方政府实际上没有向金正日逝世表达哀悼的途径。”
朴元淳说,他希望“在首尔举办首尔-平壤足球赛并在两个城市举行交响乐团交流活动,但由于两国关系紧张,这些都很遗憾地无法进行”。
朝鲜与韩国在法理上仍处于战争状态,朝鲜战争于1953年结束,但是没有签署正式的和平协议。
金正日的告别仪式将于后天举行,近些天来,朝鲜不断在歌颂金正日的年轻继承人,很多人认为这表明金正恩将独揽大权。过去两天里,朝鲜开始称他为国家军队的“最高领袖”。
虽然一些人还持观望态度,但一些韩国网民已经在呼吁改善这两个敌对国家间的关系。
网上的一条评论说:“我们都知道北韩是一个失败国家。但我们必须对他们保持耐心,至少做一些我们能做到的事情。在实现统一的这一天到来之前,南北关系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如果政府还有一点点开明之心,就至少应该试着帮助非政府代表团前往北韩吊唁。”

本文版权属于原出版公司及作者所有。©译者遵守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3.0许可协议

译文遵循CC3.0版权标准。转载务必标明链接和“转自译者”。不得用于商业目的。发送邮件至 yyyyiiii+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即可订阅译文;到iTunes 中搜索“译者”即可订阅和下载译者Podcast;点击这里可以播放和下载所有译者已公开的视频、音频和杂志。(需翻墙)。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