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关于我,和朋友韩寒作者:马锐拉
1998年,我还刚刚走出延吉中学(现已更名为“上理附中 )的校门,尽管早恋,贪玩,但临近毕业时,还是努了一把力考上了市重点中学。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日后会和一个生活在五十公里外的小镇青年结交。那一年,考上市重点,父亲奖励了一笔钱,然后我花了500多买了一个调制解调器,从此开始了我的互联网生涯。记忆到今天已经十分模糊,每一段回忆的时间可能都会互相穿越,我只能用力闪回一些片段,拼凑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试图呈现给大家。

那个时候,拨号8888,免费接入上海热线的网络,我像疯了似的寻找一切有趣,新奇的内容。第一次知道了聊天室,还有个人网页。后来,我也开始做个人网页,我给自己起了个特别与众不同的英文名
Marila,而我的个人网页名字则普通到无法再普通:Marila的小屋。个人网页上,不出意外的放了各种元素,音乐啊,图片啊,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就像在装扮一棵圣诞树一样幼稚。

1999年,高一,我突然闯入了一个中学生网站“狐朋狗友”,这是一个面向所有中学生的网络门户,上面有中学生活的动态,大家写的文章以及中学生个人网页的链接,有讨论区,并且,它还有一个聊天室!对于1999年社交范围仅方圆500米的中学生来说,这简直就是天上人间。我给自己起了第一个中文昵称“独立主格”,源于某次英语课上刚睡醒就看到英语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四个大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名字真是霸气外露,以后我就叫“独立主格”了。我几乎每天都泡在“狐朋狗友”那个土黄色的聊天室里,和每一个昵称聊天,十几年后,我的整个社交圈都建立在这个神奇的聊天室之上。与此同时,我的个人网页“Marila的小屋”里,关于音乐的内容越来越多,到1999年中,逐渐把小屋演变成了大屋,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它更名为“中文音乐星空”。很快,“中文音乐星空”成为当时中文网络五大mp3下载站之一。直到这时,我并不认识韩寒。我想,韩寒应该和我一样还在学校里苦苦挣扎吧。我当时花了很大一部分精力搞网站,于是成绩每况愈下。

记得还是1999年?对不起,时间真的很模糊了,新概念作文大赛火了,报纸上出现了一个名字叫“韩寒现象”。同学们争相传阅新概念作文集,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韩寒这个名字。当时,我和在聊天室里认识的Jackis(思成),
Suki(苏佳)一起鼓捣新的中学生网站,我对Suki(苏佳)说:要不我们把韩寒请来当网站代言人吧?后来Suki(苏佳)通过电话和韩寒接上了线,聊得火热,而“代言人
的事情却始终没有落实。

2000年,韩寒因为《三重门》火了,“狐朋狗友”把韩寒请到网站上做了一些活动,韩寒也开始在那个神奇的土黄色聊天室里出没,那时,他的昵称叫“印度阿三。“独立主格”是什么时候和“印度阿三”say
hello的,我早已忘却,那时候,我们聊过些什么也不是很记得了。
到了2000年中,韩寒已然成为“狐朋狗友”的明星网友,他和当时在狐朋狗友”另一个出名的ID“苏莹”成双结对,一时成为美谈。许多年后,韩寒通过我,重新联络上当年的苏佳和苏莹,他对我说:两苏必须被联系上,才能成为“苏联”。

2000年冬天,狐朋狗友”在上海亚新广场的一个舞厅里举办了第一届中学生冬舞会,一群中学生聚集到一起,似成人般拿着饮料杯,在五颜六色的灯光,动听的流行歌曲背景乐下,互相攀谈。回想那时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另一边,在亚新广场的某个过道里,一袭黑色风衣,长发墨镜的韩寒,如电影里升格后的慢镜头一般缓缓走来,他的左边是刘嘉俊,右边是苏莹,三个人的步调和节奏仿佛《纵横四海》里的三人一般,潇洒地迈入了……一家肯德基。当时我和Jackis(思成)以及另一个朋友SuperZC已在肯德基中坐定。韩寒脱下能遮盖住大半小腿的黑色风衣,开始点餐。SuperZC对我说:主格,你上去勾搭一下吧。我鼓起勇气,也来到点餐处,头一歪,对着长发遮面的韩寒说了一句:韩寒?他故作低调,头发掩去了整张脸回了我一句:啊?你认错人了。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对话。

然后时间到了2001年,我步入高三。聊天室里的“印度阿三和“独立主格已是相熟的老朋友却从未在现实中相认。直到有一天下午上完所有课后,在我的高中——杨浦高级中学的校园里,我正走向操场准备集合,参加全年级的某个集合大会,突然前面一个黑影向我走来,走近一看,才发现,居然又是那枚一身黑的长发男子。他低着头缓缓走着。我们交汇时,我头又一歪,问了一句:阿三?他疑惑地抬头,仿佛刚从睡梦中惊醒,问道:你是?我回答:我是主格。与上一次截然相反,他热情地开始和我交谈,我们一起坐在篮球场上,有说有笑,聊了很多,还踢了场球。可是,一直到十一二年后的今天,看了南方周末的文章《世界差点把他忘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0246 ),我才发现,我从未真正了解这个酷酷的永远微笑着平和着的少年当时的内心世界。那天放学后,我推着自行车和韩寒、刘嘉俊还有陶磊一起从四平路上的杨浦高级中学一路走到邯郸路上的复旦大学,我们畅所欲言,各自向往着美好的未来,然后一一告别。

2001年,“狐朋狗友”举办了第二届冬舞会,我和韩寒都去了。还是在去年同样的舞厅里,韩寒看到一个清纯的女生,扎着好几根细细的小麻花辫,上面绑着五颜六色的橡皮筋。他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女孩,于是把我拉到跟前说:主格,你帮我个忙……十年后,这个女孩成了他的妻子,为他生了个漂亮的女儿。

2001年高考前夕,由于成绩每况愈下,但是在互联网上又小有成就,东方电视台找到我做了一期访谈节目《少年偏才XXX》(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MjY2MjA0.html),我打了个电话给韩寒,邀他一同作为嘉宾,他同意了。在演播室里,台上台下的成年人其实根本不曾关心两个少年的内心世界,甚至根本不曾关心他俩的世界。他们只是头头是道的讲着似是而非的道理,讨论现象、意义和大问题。我故作镇定却畏惧地听着,而韩寒在闷热的聚光灯下,倚着长发遮盖下的阴影,睡着了。

这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后一次会面。

2001年高中毕业后,我陷入人生的最低谷,做过每个月1000块的IT短工,也一度去到浦东的乡下,在一个狗场里为老板干些杂活。我听说韩寒去了北京。有时候我也偶尔忐忑地给他打个电话,寒暄几句便急忙挂断。我想,那时的我,已被很多人忘记了。
2002到2005这三年,我还是潜心做网站,在异常艰难,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我鼓捣出了全球最大的电影海报资料库,我近乎疯狂地收集整个地球上所有电影所有国家所有语言的电影海报,全世界各个主要语种的国家都有我的海报收集会员。渐渐地,这个全球电影海报资料库变成了电影资料库——“互联影库”。我的昵称也从“独立主格”变成了最初英文昵称
Marila 的全拼念法“马日拉”。
04年05年,互联影库风生水起,时任网易总编辑的李学凌邀请我去广州聊聊。我买了张卧铺票,花了28个小时来到广州。李学凌请我给网易所有频道的主编做了一个关于怎么做好垂直内容的演讲演示。当时李学凌正在准备离开网易自己创业,他邀请我加入,以两万块钱收购互联影库,然后做成另一个网站:duokan.com,然后他还准备推出一系列垂直行业的内容门户,包括多玩(duowan.com)。我拒绝了。
2005年,因为做网站实在没钱了,我应聘盛大网络,成了一个开发工程师。第一次拿到六千块的月薪时,我百感交集。年末,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猎头,我知道了北京一家叫做动艺时光的公司。当时这家公司有一个近乎临时网页的网站,上面放了一些简单页面,说自己要做成一个在线的VOD视频点播网站。当时动艺时光在各个公司挖人以便组建一个技术和内容团队。于是我去了北京。最终,我把互联影库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卖给了动艺时光,并且花了半年的时间,为时光网做好了基础的数据架构和所有电影资料以及图片。也在那时,我认识了时任谷歌中国首席战略官的郭去疾,并成为后来事业上的伙伴。

2006年,我回到上海。2007年1月,我给韩寒打了个电话,他来参加了我的生日,一次KTV的唱歌活动。3月,韩寒邀请我去看当时在上海金山举行的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也正是这一次,我带着相机给他拍了些照片放在了新浪博客上。后来我的百度百科词条便莫名其妙的成了“韩寒御用摄影师”。

08年,我开始做房产网站。韩寒也已回到上海。我经常去闵行松江的交界处,我们每个星期在那儿的一个麦当劳楼上的网吧里玩一次《使命召唤》。

2009年,我加入郭去疾的创业公司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com),担任产品开发总监一职。与此同时,我的《使命召唤》水平也稳步上升,从3D晕眩症患者慢慢成为一个神枪手。我建议韩寒在《独唱团》的办公室里辟出一个房间,放了八台电脑,作为我们每周一次的竞技活动场所,这样,便不需再去网吧。

2010年,我在莘闵地区买了房子,住的离韩寒家近了许多,成了一个“松江人”。我们之间的生活往来也日益增多,平时会一起吃饭,聊天,踢球,打游戏,游泳,看电影,和任何普通的朋友没有什么区别。

韩寒是一个温和的人,他观察事物的角度往往与众不同,能从平凡事物中找到一种荒诞的笑料,进而转化为自己独有的幽默感,这种灵光乍现式的喜剧因素却出乎意料地充斥在我们平时的交谈和游戏中。他能用一种无以名状的叙事方式,把在你看来平淡无奇的东西说的哈哈大笑。这种例子信手拈来,比如:我们吃饭时来到一家“小四川菜馆”,韩寒便故作惊惶地念到:啊?什么?小四!川菜馆?然后,众人大笑。再比如,《独唱团》办公室本来有两个卫生间,但其中一个门坏了打不开,搞得我们几个朋友周末去那里打游戏时只有一个卫生间,于是韩寒宣布:现在我们就是锦衣卫(仅一卫)了!众人大笑。

想来认识韩寒已过12载,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好强的人,一个充满缺点和优点的人,一个亦正亦邪的普通人。他希望用自己光明和乐观的一面去影响更多人,这是韩寒为什么被人喜爱的真正原因。我想其他一切,那些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那些切切实感受到的事,那些年,我们分别经历的低谷与高潮,我们遇见和错过的女孩,我们内心的呐喊与挣扎,背后那么多那么多精彩纷呈和黯然落幕,都是那些坐在电脑前搜索百度、天涯、凯迪或者微博,然后用文本分析去臆测去断言去指摘去构陷的人永远无法了解的,因为那是属于我们的别样的青春。


注:文章没有校对,可能错字连篇,可能误打。草草作文,未作修改润色,也不追求文笔,得看且看吧。

马锐拉 2012.2.18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