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的大學生該有的快樂,我們一樣都有,該有的煩惱也相差不多,無非是有沒有妹子,會不會掛科之類,生活都是有時朗朗有時雨。如果說有差別,那這些差別說到底都不是我們學生的事情。有羊被圈養,有羊被放養,但是所有的羊都愛吃青草,不會因為這草長在哪裏是什麼主義而有所不同。

文/蔡博藝

 

2011,被稱為陸生元年。

至於元年,這個詞會不會太過沉重?歷史上有太多事情是以元年為開始,改朝換代,江山輪替,新的時代都是從元年開始。當我第一次聽到「陸生元年」這個詞的時候,不由得心裏一驚,很少有人上大學是以元年為記錄的開始,也很少有人去指望剛剛成年的孩子去開啟一個新紀元。但是,當台灣,大陸,第一屆,學位生,這些詞組合在一起時,突然就產生了奇妙的反應,很多人都會用手摸著下巴,微微笑著嘀咕一句:「有意思。」

其實我當初想去台灣讀大學的想法純粹而簡單,不是因為它的民主,不是因為它的自由,更不是因為它的繁華。我就只是單純的喜歡台灣,想去那裏生活。就像我喜歡一個男生,不是因為他高富帥,不是因為他學歷好,更不是因為他潛力股。只是單純的喜歡這麼個人,想和他在一起。對於土地和愛情,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跟著感覺走。

我對於台灣的喜歡是源於之前去台灣旅遊的經歷。那時的台灣在我眼裏就是新大陸,新大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這裏的飯菜真材實料,肉臊和麵條,一半對一半。這裏的人們真誠善良,笑著回答你所有的問題。這裏的生活真實率性,好就是好,壞就是壞。因著台灣在我腦海中留下的純真,我喜歡上了這個綠色的海島。

在台灣的旅行,是我第一次沒有貫徹落實「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經典跟團旅遊模式。而是細細的感受這裏吹過的每一絲海風和溫情,我恨不得不眨眼睛,把看到的都能刻在腦海裏,像版畫一樣的雕成作品,掛在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七天的環島很快就結束了,但是我對於台灣的喜愛才剛剛開始。從桃園坐飛機離開的那一刻,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我一定還會再回來的。

也許這就是命運的感召,時隔一年,我又回到了這個海島上。在經歷了各種複雜的手續流程後,我暫時擁有了四年島民的身份,並且註定了將和這個島,一世糾葛。但這已經足夠讓我興奮好久了,因著喜歡,我來了,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至少我人生中最可以肆意揮霍浪漫的四年,是由喜歡開始的。

我想每一個陸生被人問起的第一個問題一定是:「你為什麼想來台灣讀書?」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各有各的不同了。但是說到底,只要是自願來台,不是被爸媽逼得退守台灣的人,大多都是抱著看看外面的世界的心態和好奇,這和所有出國的「海帶海龜」是一樣,但是又和他們有所不同。

台灣,這個海島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的奇妙。它一點都不陌生,它甚至是微縮版的中國,在這裏你能找到以全中國各大城市命名的街道;各種美食追根溯源也是連著大陸,這裏人們的味蕾對於好吃的定義也和我們大同小異;這裏的廟宇香火旺盛,禮拜堂裏讚歌神聖,他們對於傳統和宗教的堅持,讓我們驚訝和汗顏,那些我們已經遺失的記憶在這個島上如活體標本一樣的被保存了下來。

我們帶著三分的陌生,三分的熟悉,三分的欣喜和一分的不安,提著十分沉重的行李入住全台各地的學校。只要不開口講話,我們似乎就和周圍的人沒有區別。當開學的第一天,我們和台灣的同學坐在同一間教室裏時,我們每個陸生都不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我們將和這間教室裏的人們摩擦出怎樣的火花,留下多少好的壞的回憶,在時過境遷後,有多少共同的故事。

在開學不久後的一節課上,全班每個同學都要上台來自我介紹,因為之前聽交換生說過在台交換時遇到的不愉快,我心裏有點忐忑,我不知道當我介紹自己時,會不會被人投以詫異的眼神還是會被噓下來。終於,輪到我同班的第一個陸生上台,她看上去有點緊張。當她站定後說出:我來自中國大陸。整個教室發出「哇」的驚歎,緊接著是全班的掌聲。我坐在台下,驚呆了,心裏的感動多於激動,我那點自私的小擔心,在這些可愛的同學面前變得多餘而可笑。

就這樣,大學生活開始了。我們和台灣同學一起吃飯,喝酒,逛街,聊天,談心,讀書,做題,翹課,出遊,夜唱,夜沖,夜烤,看電視,看電影,看妹子,看帥哥,起哄,撮合,談戀愛。青春中該有的,一樣也不缺席,內地的大學生該有的快樂,我們一樣都有,該有的煩惱也相差不多,無非是有沒有妹子,會不會掛科之類,生活都是有時朗朗有時雨。如果說有差別,那這些差別說到底都不是我們學生的事情。有羊被圈養,有羊被放養,但是所有的羊都愛吃青草,不會因為這草長在哪裏是什麼主義而有所不同。

來之前內地有媒體說,我們這批正式的陸生是「遣台使」,是兩岸和平交流發展的助推器,而台灣有些人則擔心我們是中共派來的,是來赤化台灣搞滲透的。對此,我只能說,大家都太高看我們了。

我們和所有同齡的孩子沒有不一樣,玩咖,愛鬧,漂亮,帥氣,偶爾對著爸媽撒嬌,想家時在被窩裏偷偷抹眼淚。沒有人來台灣是抱著「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的宏圖遠志,也沒有人會將來台灣讀書和推動兩岸關係劃上等號。我從來不認為自己肩負了怎樣的使命,沒有人給我下達了這樣的命令,我的計劃中,也沒有這樣的任務。我從沒想過,要以此開啟什麼新紀元,我只是個因為喜歡台灣而來這裏讀書的學生。所有的人,都不會想到,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於未來有著怎樣影響,各種定義和名號都是別人給安上去的。之于我們這些陸生也是一樣的情況。

開放陸生來台,這件事的確是一個進步,但是至於會在兩岸之間產生怎樣的化學物理反應,那都是有待於時間的判定。我們不可能抱著推動兩岸關係的願望去和同學們逛街吃飯,沒有人在看電影前會去想,看了這部電影會不會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這些話題都太大,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太重。我們被代表了大陸,被代表了中國青年,被代表了十三億中國人,唯獨代表不了自己。外界對於我們的定義和期盼常常讓我們感到無形的壓力,但有時也真的讓我們把自己當成了根蔥了。

可以說陸生是學校裏,表現相對較好的一個群體,我們不敢亂丟垃圾,講話三思後言,做事客氣禮讓,生怕哪裏不合適,丟了「祖國人民的臉」。任何一個點,都有可能被上升到「中國人如何如何」的高度。稍微深入的對話就有可能碰觸到政治問題的高壓線。我們內心還是有很多的不安,來自於外界,也來自於我們自己,在一片自由的土地上,我們有時過得並不自由。

我們中的很多人,心態十分矛盾,我們即會承認感受到了台灣在文化和政治上的先進之處,但與之比較時,講到大陸的負面,心裏還是會覺得不服氣和難受。對於生養我們的那片土地的感情日益複雜,在大陸時,我可以很憤青的把大陸罵的一無是處,但是在台灣,我沒有了這樣的底氣。有人嘲笑諷刺大陸的種種時,我甚至會站出來反駁維護。就像很多留學生說的那樣,到了國外才知道了什麼叫作愛國。

很多人都說,兩岸的未來在年輕的一代,多交流多了解,未來的兩岸關係才會長久的穩定。但事實上,作為個體的人,每個人的性格、經歷、家庭背景都不盡相同,人都會和外界產生摩擦,不是所有時候大家都會和顏悅色,心情開朗的暢所欲言,進而產生認同感和友誼。相反,交流之中的誤會和分歧,有時候會讓99+1=0,這都是不可避免的,若是扣上了為了兩岸而交流的帽子,這樣的情況豈不是在危害台海穩定?

我認為沒有必要寄希望於哪個群體,哪個個人,去推動一項複雜而艱巨的任務。將人放在群體之中,常常空洞的讓人不知所措。把每個人,就看作是個體的人去對待,而不是統一劃之歸類。只要是不帶著任何有色眼鏡去看待一個人,不以地域和族群來歸類一個人,不事先預設立場的去揣測一個人,在這樣的前提下,對話才有了具體的意義,生活才有了其本來的面目。若是我們已經預先確定了一個人是怎樣,還會輕易去顛覆自己的邏輯嗎?我們若是認定了一群人是怎樣,他們還有機會翻案嗎?

回到開頭的話題,陸生元年。也許我們這批花高價,跨海峽,求知識,買經歷的人,真的會在歷史留下一筆,但那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注腳,只是浩浩華人世界中的一個亮片。日子還是在繼續,我們應該和別人沒有什麼不同,生活原本簡單而可愛。

你若是問我,作為第一屆陸生,你想為兩岸關係的發展歷史做點什麼事?我會回答你:真誠的過著我的生活,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生活才是最真實的,任何事情的改變,都來自一天又一天相同而不同的生活。至於曆不歷史,我們也許只是在不經意的生活之中,隨手翻動了一頁。至於後面的內容如何,只能有待於時間去分析。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