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重庆路线是历史抉择

作者:陈有西

来源:YZZK

来源日期:2012-3-28

本站发布时间:2012-3-31 3:20:53

阅读量:5次

  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摸石头过河」,取得了很大成就,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社会矛盾激化,各界思想焦虑,大家在思考下一步怎么办。是往回走,还是往前走;是回到三十年前的文革路线,还是继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市场经济和政治开明的路线,是通过强权维稳压服,还是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中解决问题。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又面临新的抉择。

  我是从个案开始观察、了解重庆,在实际案例中发现其违法问题,再发展到宏观上观察重庆到底在干什么,想要什么,才逐步看清其基本路线和个人欲望上的问题的。说实话,我原先对那位主政者薄熙来抱有非常大的期待。他有作为的愿望、敢干的魄力、出众的口才,中国政治近年来过于无所作为和沉闷、守旧,需要有作为的政治家。而他好像是。但是通过实际司法案例观察,逐渐认清了其所作所为的权治作风和对法治的肆意破坏,甚至故意摧毁法治体系以实现其既定的个人目的,我慢慢从怀疑转向了坚定地阻击立场。因为他的成功,将意味着把中国带向一场巨大的灾难。这一点好多人到现在都没有意识到。所以我那时是明知了可能后果,而作好准备冲上去的。

  重庆这几年的基本方法是往回走,寻找原教旨,执政者利用手中的强权,强推一种复辟的意识形态,否定已经写入中国《宪法》的多元市场经济模式和「依法治国」模式;摧毁法制,迷信权力,用高负债和摧毁剥夺民营经济的方法均贫富,用短期好处讨好底层民众,用虚假的宣传数据欺骗人民,煽动民粹主义情绪,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否定邓小平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梯级发展模式。不是向上的引领民众共同富裕,而是向下的摧毁富人、均分资产、回到共同贫穷。

  外部表现就是:唱红,打黑,民生实惠,这三个口号都很能够迷惑一些人,其严重的后遗症,没有两三年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中央调整重庆班子后,一些底层群众一时想不通,还以为原执政者是一个为民办实事的,根本看不透其真正的目的。或者有些人看透了,而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方式来评价,管你什么目的,只要给我实惠我就拥护你。这需要时间和真相,人民才能够明白。

  唱红,本身没有什么不对,甚至是符合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的需要的。权力的继承需要回顾传统,反思业绩,让人民感恩。但是重庆将其慢慢地宗教化、洗脑化、强制化,用文革式的手法,对人民进行思想控制和愚弄。这同违背自然规律大种银杏树一样,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打黑,从邓小平彭真一九八三年组织「严打斗争」开始打击流氓团伙,其实一直没有放松过,各省都一直在打击。中国的治安问题不是打得不够,而是管理出了问题,中国的死刑是国际上最多的国家,严刑竣法并不能根本上治理好社会。而重庆打黑,出现了两个严重问题,一是将大量合法民企中的个别违法行为拨高为「黑社会组织基地」,导致了严重的打黑扩大化和定性错误;二是为达到既定目的,重用迷信个人权力的王立军,怂恿警察严重破坏国家成文法的规定,放纵刑讯逼供,阻止和迫害依法辩护的律师,在侦查阶段没有判决前,就违法拍卖处理涉案财产,将尚未定性的合法民企和个人财产,搞打黑展览,没入国库先期使用,对民企财富进行权力化转移,出现了许多的冤假错案。这个真相随着复查的进行,会慢慢暴露出来。

  惠民,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一直在强调的执政理念,也是重庆现在很多人怀念前主政者、为其评功摆好的主要原因。从现有的不完全的重庆披露的信息看,一是高投入高负债,二是处理打黑资产,三是利用身份获得其他省区和中央企业和银行的投放,四是大投入搞市政形象工程,五是高压态势下的治安整治,六是虚假数据和评级,七是加大唱红正面宣传力度。这些措施中不能说没有出于政绩努力的正确做法,但随着重庆经济真相和财政数据的揭示,社会才会明白,重庆是真正的有发展后劲的经济成功,还是导致严重后遗症的形象工程。

  重庆的做法很清楚地显示了,他们想回到单一公有制主体的社会,以打黑的司法手段进行第二次均贫富摧毁民营经济;经济运营回到计划经济政府操控的模式;在思想意识上回到对人的专制控制;在法制秩序上回到不需要法律而依靠强权人治的社会。如果重庆的做法推向全国,意识形态、民营经济、法治秩序都将面临灾难性的后果。

  邓小平说未来中国既要防止右更要防止左。这次阻击表明了高层现在的基本执政方针。因此,中国高层是清醒的,在历史关口坚持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路线不动摇,坚决把重庆从错误的道路上拉回来,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拨乱反正。

    (陈有西,一九五五年生,浙江宁海人。李庄案律师,兼职法学教授,京衡律师集团董事长兼主任。已经出版法学著作十余部,其个人网站「陈有西学术网」一直位居大陆法律界浏览量首位。《中国律师》二零一零年度新闻人物、《中国新闻周刊》二零一一影响中国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五十位中国魅力人物」。)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