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刊记者 杨洋 北京报道 选自《中国周刊》2012年第4期
图片为唐志冈画作《chinese fairytale 2004 162x130cm》
听不清每个人在说什么,只听到一片“嗡嗡嗡”的声音。
“谁愿意举手发言?”袁天鹏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二三百位村民。没人响应他,继续“嗡嗡嗡”地私下交流。
今年三月初,受海口市大致坡镇镇政府邀请,袁天鹏给各村委会的主任和村民小组组长讲课。人声鼎沸,他不得不站在台中央,请大家安静。袁天鹏耐心地说:“大家要听发言者说话,这是基本的规则。如果基本的规则都不遵守,又谈何民主呢?”
一个村民跳出来:“袁老师,你说什么是民主?村里集体的树让附近的村民小组卖了,也没跟我们商量,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是民主吗?我觉得你那套规则没有用。”
这在袁天鹏的意料之中。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至今五年,他听到了太多“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国文化不认规则”的说法。
几年下来,除了著名的“南塘议事13条”,袁天鹏还在壹基金、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等公益组织以及一些企业实施落地。“我期待的是更系统、深入和完整的实践,目前还没有很合适的机会。”袁天鹏说。
尽管企业、农村、教育科研机构,甚至政府,都找到袁天鹏做培训,但“都以讲课为主,让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罗伯特议事规则》”。他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写着“信仰”、“民主”、“权力”、“权利”等词语。在纸上圈圈点点的间隙,他说:规则和文化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规则还不能大行其道的时候,推广这些规则的意识和文化也极为重要。”
最难推广的是政府。袁天鹏说:“人大和政协才是最该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这位议事专家在商务部讲过课,培训的是司局级的行政干部。培训后有人给他写纸条:“这个东西是个方向,但要在国内推广、实践还有难度。”另一次培训的是武汉的人大。让袁天鹏颇为奇怪的是,去听课的不是人大代表,而主要是负责起草文件和举办会议的工作人员。当时做了一个不署名的调查问卷,问题是:你觉得这个规则能不能使用?“他们的评语很有趣——‘民主不足,集中有余’,总之很难用吧。”
早在2007年,袁天鹏把《罗伯特议事规则》引入中国,并在接下来的推广和实践中,取得了小范围的成功。最知名的,要数“南塘议事13条”。2008年,袁天鹏来到安徽省阜阳市南塘村做了四天的培训,他把582页的原著压缩成乡土气浓厚的“南塘议事13条”,并索性把议事规则叫做“萝卜规则”。这些规则中有“如果主持人有表决权,应该最后表决;尽可能对着主持人说话,不同意见者之间避免直接面对发言。不能进行人身攻击,只能就事论事;发言人应该首先表明赞成或反对,然后说明理由”。在南塘村合作社的良好实践,增加了袁天鹏用规则解决问题的信心。
袁天鹏发现,在会议上认可罗伯特规则的人,也会在生活中受到影响。
在北大EMBA讲课,一个学员告诉袁天鹏说,他和妻子为了女儿小升初的问题常常吵架,有一次,他们约定了规则。一是每人两分钟,不超时;二是不打断;三是提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他妻子先发言,一张嘴就是抱怨小升初的种种不合理之处。在他看来,这都是废话,但他忍住。妻子抱怨过后,开始说自己的方案。两分钟到了,他发言。一开始,他也没忍住,指责妻子的抱怨毫无价值。说完,觉得宣泄了,也就趋于理性了。几轮下来,他们达成了共识。
“如果在他说废话的时候,你去指责他,实际上是加剧了情绪的对立,开始翻旧账,就会开始无休止地跑题。提动议也不是仅仅说对方不行,而是要说如何改进的方案。”袁天鹏分析说。
“过去中国人不说话,现在又开始乱说话。甚至很多谈论民主和言论自由的人,在自由边界上都存在很大问题。自由是有边界的,言论的自由也有边界。如果真心想辩论,就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把语言指向对方的人、人品、人格,最好不要提到对方的人,而是说道理。”
“想好好说话,解决问题,必须得有规则意识。罗伯特议事规则是个工具,以小见大,从身边每个人的规则意识做起,能推动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所以你看,我要做的事情很多,恐怕一辈子都没办法退休。”
Q=《中国周刊》
A =袁天鹏
Q:“南塘议事13条”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据你所知,他们现在还在用这个规则来议事吗?
A:还在用。因为他们合作社的理事长杨云标又一次当选了。他本身就很认同这个规则,也一直在推动这个规则。他不希望用权力来治理这个合作社。他在,所以这个规则还是在的。尤其是遇到冲突的时候、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这个规则就比较明显地发挥出威力。平常没有那么大的分歧,这个规则就好像看不出来。这恰恰说明规则的意识建立了,规则的形式反倒不一定明显。
Q:在农村,南塘那样的项目推了几个?
A:只有南塘。别的(村子)就没有真正实践的。
Q:没有实践的原因是什么呢?
A:很多时候是当地的政府找到我,想解决农村的问题。但是真正落地很难。村民也有很多误区。我去海口的大致坡镇讲课,就有村民向我挑战什么是民主。他说村里有大户,很多人都一个姓,是个宗族。投票选举的时候,他们都投一个人,那其余的小户也只能随大流。他问我“这是民主吗?搞民主就搞成这样子吗?”他觉得搞这些规则没有用。
还有操作上的问题,比如资金支持、政府协助以及进驻村里推广的方式方法。
Q:现在主要在哪些领域推广罗伯特议事规则?
A:有企业、非营利组织,也就是NGO,还有教育科研机构、农村业委会,以及政府部门。
Q:在这些领域里,哪些推广的顺畅?哪些相对困难一些?
A:相对来说,非营利组织这块好一些。推广也分两部分,一种是实施,一种是讲课。非营利组织、农村和一些类型的企业还有实施。其他的就很少,主要是讲课普及。最难推广的是政府。人大和政协才是最该用这样的规则的。
Q:公共话题的讨论适用罗伯特议事规则吗?
A:当然。对公共话题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方。一定要搞清楚边界在哪里。比如归真堂要不要上市,是由归真堂的股东决定的。能不能上,批不批准是由证监会决定的。证监会是政府部门,它代表公共利益。因为所有的公众都是弱利益相关方,不能把他们排除在外。所以公众都可以发表意见。
Q:在你看来,目前公共领域发生的争论是否存在问题?
A:在中国,议事规则并没有完全推广开。在公共话题领域,包括我们看到谈民主权利的人也存在很多边界不清的问题。跑题、抬杠、钻牛角尖、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甚至人身攻击、扣帽子、贴标签,说脏话。在公共领域缺少一个主持机制和裁判机制。
Q:微博上的“方韩之战”,在你看来存在哪些问题?
A:有人很强调言论自由,觉得方舟子是言论自由。但凡是自由必须有边界这个概念。如果每个人都无限制地强调自由,那么谁也得不到自由。在“方韩之战”中,无论方舟子还是韩寒,以及参与论战的普通大众,都有很大问题。比如方舟子说:“韩寒文品人品不正。”方舟子指责韩寒代笔是“事”,说韩寒“人品不正”就针对“人”了。说“看韩寒的视频,几乎像文学白痴”,骂人“白痴”是人身攻击,可以说“我不觉得他懂文学”。
方舟子说韩寒:“采取这种拿钱砸人的架势,这不显得内心实际上是很虚吗,很虚弱吗?”这是在质疑动机,与讨论是否代笔的话题没有关系。
Q:那么韩寒呢?
A:韩寒称:“方舟子如何证明他的书和论文是自己写的?”实际上,韩寒不应该这么问、也不需要这么问。这是一种典型的辩论模式:“你说我不好,那你呢?你就好吗?”但问题是无论你证明谁不好,也不能推导出你好。现在讨论的是韩寒的代笔问题,不是方舟子的代笔问题,这是两个问题,所以“萝卜规则”说:不能跑题;韩寒的反问似乎隐含着一种逻辑:因为方舟子不能证明他的书和论文是自己写的,所以韩寒也不用证明——这逻辑不成立,所以韩寒的反问没有意义;如果韩寒想问的是一个纯粹抽象出来的问题:对任何一个作者来说,用什么办法才能证明文章是自己写的?——那么就直接这样问好了,不要反问方舟子,萝卜规则有一条“不互相辩论,面向主持人说话,提到对方时用第三人称”,说的是一样的道理,辩论事情,不要辩论人,尽量避免提到对方的人,而是说你要说的事儿!这规则目的就是避免给对方人身攻击的感受。
很多网友也加入了论战。比如有网友说:“挺方舟子,方舟子多了,韩寒之流就无处存在。”“之流”属于扣帽子,“文革”语言。凡是说挺方,挺韩的,都是“对人不对事儿”,凡是对“人”的都是跑题,因为论的是事儿,是“代笔”的事儿是否成立。方舟子质疑韩寒的文章一出,微博上很快开始散布过去十年里方舟子的各种劣迹,比如老婆论文抄袭啦,比如MSU的哲学系教授声称他的文章被抄袭啦,等等——这是一种惯性套路:证明方舟子人品有问题,那么方说的是什么、有没有道理就不重要了,这是跑题加人身攻击。
Q:如果方韩双方以及关注这个公共事件的人,了解一些罗伯特议事规则,那么,此次论战会有何种不同?
A:如果大家了解一些罗伯特议事规则,就应该知道,自由是有边界的,言论的自由也有边界。不会以言论自由的名义,谩骂、攻击人格;不会把“人”当作自己的立场,“挺韩”、“挺方”、“倒韩”、“倒方”,这些都是以“人”当争论目标,关注的已经不是事儿、观点或道理;如果真心想辩论,就不要去激怒对方,不要把语言指向对方的人、人品、人格,最好不要提到对方的人,而是说道理。
已经有很多人从逻辑的角度来分析这次的“代笔事件”,非常非常有价值。罗伯特议事规则和逻辑是紧密结合的一对儿“兄弟”。而且,如果说逻辑判断比较有难度的话,罗伯特议事规则就要相对简单一些:不跑题、对事儿不对人、面向主持、不说脏话、不尖酸刻薄、不攻击动机。
Q:大家为什么不好好说话?
A:一是因为斗争思维。有人认为暴力的语言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写大字报、扣帽子的方法把你打翻搞臭就能解决问题。二是因为觉得没有其他解决问题或带来改变的渠道。三是因为骂人确实也是普遍人性的一部分。规则是一种平衡,但不可能消灭这种东西。
Q:如何好好说话?
A:学习规则,相信规则能解决问题。
原文:点击
© Chiquitita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2/04/20. |Permalink |光荣之路
Post tags: 中国周刊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