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以自己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相沟通、博弈,发现在给别人差的体验之后,别人也不会给自己好的回赠,而予人玫瑰却可得百合相报,因此,即便感知不到别人的感受,也因这样的互动对自己有益而将之作为一种习惯代代相传。在无数的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或者以物易物、以爱换爱之中,人类因经验发展出现在这样一套集体群居各有分工的行为模式。然而这只是个体博弈的最佳解,并非是所有人同属一个集体的客观体现。如果某个人类所属的集体开始对自己进行迫害,逃离它仍然是最理性的选择。
 

 

其实不懂你的心

 

文/放逐公爵(上海财经大学)

 

 

前段时间炒得很热的微小说了,情侣,美国,被杀人狂绑在奇怪的机器上,一定要石头剪刀布才能活下来一个,两人约好一起出石头同赴黄泉,最终,男孩出了剪刀,女孩却出了布。

从网对此的解读五花八门,从美妙的爱情故事(“你一定要活下去,吾爱”)再到阴险的互相陷害(“就知道你要害我,婊子”),最后无一例外都由学霸们上升到了博弈论高度,某些经济学人士可能还能就此联想到有限理性。但是埋在故事之下一个可能被大家习以为常的事实,就像往常一样被大家忽略了。

“人与人之间,是无法互相理解的。”

——碇源堂,NERV
 

 

就在第三使徒要对EVA初号机施以最后一击的时候,初号机突然暴走,在碇真嗣没有下令的情况下,展开了强大的“绝对领域”,挡住了一切对初号机的侵袭,然后干掉了第三使徒。这就是《新世纪福音战士》第一集的剧情。

而后我们知道,这种神奇的“绝对领域”,是人与人之间的心之障壁。有了它,人们能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从其他人的意识当中分隔开来,成为一个独立个体。人们因绝对领域有了自我,也因绝对领域而有了孤独。无论你在想什么,无论你怎么表达,始终无法被他人真正的理解,毕竟,你所看到的、所深爱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怎样爱着你、怎样关心着你,他们都不是你自己。

贯穿福音战士的主线剧情,“人类补完计划”,便是想消融这种“绝对领域”,粉碎人心之间的隔阂,让大家的意识融为一体,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合众为一,没有了自我,便没有了孤独。在故事的最后,碇真嗣抗拒了融合,重构自己的绝对领域,从而保留了自我。

姑且不论这部神作级别的动画剧情设定上是否扯淡,它描述了一个在我们身边在正常不过的事实——所谓“绝对领域”,是确实存在的。

你不是我,我亦不是你,我们的心被分隔开来,我无法感受你的喜怒哀乐,你也无法感知我的。我们的交流,只能是在复述发生过的事情之时,利用“同情”,将对方讲述的境遇转化到自己身上,想象自己可能会有的感觉。然而就像Archer所造出的无限剑制被基加美修所嘲笑的那样,仿货就是仿的,正品到底是什么样儿,你永远造不出来。

所以让我们回到那个石头剪刀布的故事,双方心里到底真实的在想些什么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由于这种心之障壁的存在,一方在想什么,另一方永远无法知晓。活下来的人只能藉由他所观测到的事实,按自己所想象的,幻想出一种死者的心境,从而要么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要么给自己一个心理打击,事实是怎样,他永远无法知晓。
 

 

经济思想史上,在亚当斯密之后出名的经济学家叫李嘉图,再然后是李斯特和马克思。这三位经济学家理论差异极大,但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客观价值论者。李嘉图的价值论是犹太商人版劳动价值论,政策上主张增加投资、玩了命的压低工资和地租来扩大再生产。李斯特是生产力价值论,政策上主张封绝对外贸易,闭关自守把生产力提高之后再出关和列强华山论剑。马克思则是跳大神儿版劳动价值论,政策上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化,让生产力不再受平均利润率的钳制从而得到解放,生产更多价值。三个人的政策主张都是基于一个奇怪的幻想,那就是这些增量的“客观价值”能够被“集体”享受到,因此无论是增加投资、还是限制贸易,乃至没收资本家财产,都是为了整个地区、整个国家,最后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都是屁话。

客观价值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异源可加。甭管是巴菲特赚的钱还是小散户赚的钱,甭管是耐克生产的篮球鞋还是回力生产的篮球鞋,彼此之间没有差异。无论是巴菲特多赚了一万还是小散户多赚了一万,最终都是总数增加一万。而耐克和回力不过是名字的差别,随便谁多生产二十双鞋,都代表人类的篮球鞋总产量增加二十。

同理,压低你的工资没关系,最后整个世界的福利会增加。不让你买美国货没关系,最后整个国家的福利会增加。让你上交一切财产没关系,最后整个阶级的福利会增加。增加之后总会分你一杯羹的,听着是这么个意思。

李嘉图我是不知道,李斯特和马克思的经济学说,都和一种哲学理论密切相关,那就是黑格尔的集体主义哲学,或者说联系论。

这种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你和别人是普遍联系的”。你的快乐必须也能引起别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痛苦必须因别人的痛苦而发生才是真正的痛苦,因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你和别人是普遍联系的,所以大家是一个整体。个人是和一个所谓的“集体”合而为一的,所以个人自由、个人意志必须和国家目的(阶级目的/地域目的…)、国家意志(阶级意志/地域意志…)相一致,此时对每个人来说,“朕即国家,国家即朕”。

这他喵的哪是联系论,这他喵的简直就是联体论。

联体论者最爱批判他人的用语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然而联体论者自己却把明明是森林的东西看作了一棵巨杉。联体论者想当然的将自己想做了集体的一员与“集体意志”的奴隶兼化身,同时也要求别人也这样做。当联体论者亲爹死了的时候,联体论者的妈妈会哭,而联体论者则会劝告妈妈:“不要伤心,我们的民族还活着!”

所以毋庸置疑,这些联体论者最后要不成了国家主义者,要不成了共产主义者。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活一辈子都是为别人做嫁衣裳,真他喵高尚,问题在于,你做这嫁衣裳在别人眼里它真是嫁衣裳么?
联体论者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真把这世界当补完之后的世界了。他们所谓的“集体”概念,正是补完之后的人类同一意志,在补完之后,这个集体的痛苦即是大家的痛苦,集体的快乐便是大家的快乐,你认为一个紫色好看,大家也都觉得紫色好看,你觉得麦当劳好吃,大家也都这么觉得。每个人的心联在了一起,成了一颗心,那时候,你的解放全人类才是全人类眼里的被解放。
可是啊,保尔柯察金们,阿道夫希特勒们,咱这心之障壁还没融化呐,您总得先造出EVA然后再把朗吉努斯之枪捅莉莉丝身上再强迫我们和集体意志保持一致吧?

起码在昨天,一个戴眼镜的制度上是我的顶头上司的男人叫我到单位加班的时候,他说这是给我一个在工作中成长的机会,我心里暗暗呸了一声,但看着他在工作中认真的样子,我知道卧槽丫真是这么想的。——您这么想没关系,您觉得我也这么想就有关系了。

可以说,马克思嘴里吐出来的话垃圾居多,但真理倒还有那么一句,那就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帝没给我感知他人所感的能力,没让我一生下来就和别人补完,那我便只有我自己的自我,便只有我自己的价值观。这时候,老板想象所有人的价值观都是类似的,并自以为是的给了我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我看来这闪闪发光的机会却和走在路上平白无故被楼上大妈泼一盆洗脚水没区别。毕竟我不是你,你不是我,我们的“联系”只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平等交换(劳动合同),而不是联体成了一个同一个体,这公司赚多少钱,头儿您有多少升迁机会,跟我一点关系都没,至于公司赚钱给我带来的光彩,或者您升迁捎带手把我也提拔上去了,只是公司这个主体和您这个主体在其他交换中散发的对我的一个好的外部性而已,means nothing。

我们和别人的关系正是如此,不要去幻想你和谁同属于啥啥啥集体,这个集体根本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你和其它独立的个体。你无法感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也无法感知你的喜怒哀乐。甚至于别人是否有自我这件事,你也是证明不出来的。我们确实有同情心,但这只是一种仿真机制,是无穷时间的进化中我们作为人类这个种族所得到的一种不用亲身经历就能获得相近体验的学习机制,利用它所感受到的他人的喜怒哀乐其实是我们自己的歪歪。

所以人与人之间,是永远无法相互理解的。我们之间的心之障壁是一种客观实在,真正的客观看待问题,就要尊重你只能用自己的主观去认识世界这个事实。你没有和任何人联成一体,你的幸福只是你的幸福,你的痛苦只是你的痛苦。共产主义和国家主义都是不错的政治思想,公有制和历史学派也是不错的经济主张,但都要基于“人类补完计划”已经实现这个假设,而我们知道,这种假设只存在于庵野秀明的故事里。(做个广告,新世纪福音战士第三部剧场版Q今年上市,大家不要错过哟)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以自己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相沟通、博弈,发现在给别人差的体验之后,别人也不会给自己好的回赠,而予人玫瑰却可得百合相报,因此,即便感知不到别人的感受,也因这样的互动对自己有益而将之作为一种习惯代代相传。在无数的以牙还牙、以血还血或者以物易物、以爱换爱之中,人类因经验发展出现在这样一套集体群居各有分工的行为模式。然而这只是个体博弈的最佳解,并非是所有人同属一个集体的客观体现。如果某个人类所属的集体开始对自己进行迫害,逃离它仍然是最理性的选择。“脱北者”这个词,不是凭空诞生出来的。金将军和他的拥护者们的幸福,并不是那个国家每个人的幸福。所以拿“社会福利”这种词为自己的福利张目,通过宣传口径控制人们的价值观,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制拉近,就成了专制国家维持专制的必要手段。对于否认这种价值观的人,动辄扣上“历史虚无主义”、“国家虚无主义”的大帽子,这帽子是联体论者的无耻,恰是被扣帽子者的光荣,“独立人格”的意味,尽在其中。

所以,男孩出剪刀,女孩出布,究竟男孩在想什么,女孩在想什么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是没办法想人所想的。然而当故事结束后,生活还得继续,男孩要用怎样的幻想支撑自己的生活,却在于他自己的抉择。

若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是不存在的,那爱情是什么呢?

人与人虽然无法互相理解,但可以想办法提供对方所需要的。你需要一个理解你的人,我便想办法装作一个理解你的人。尽管我所理解的你一定不是真实的你,但让你产生你得到了这么一个人的幻觉,并因此而高兴,我便心满意足。

放心啦,旁友们,我写的这么暧昧又温情的文章是不会被警
 

 

 

(采编:何凌昊;责编:尹桑)

 

 

您可能也喜欢:
<a rel="nofollow" href="http://app.wumii.com/ext/redirect?url=http%3A%2F%2Fibeidou.net%2F%3Fp%3D650&from=http%3A%2F%2Fibeidou.net%2F%3Fp%3D20717" title="复制生物你懂不懂?有什么用你懂不懂?【“科学解释”专栏】”>
复制生物你懂不懂?有什么用你懂不懂?【“科学解释”专栏】

<摇光>不自由恐惧症

<摇光>动不得的偶像

<天玑>美国女性晚婚或不婚潮:婚姻不是人生归宿
<a rel="nofollow" href="http://app.wumii.com/ext/redirect?url=http%3A%2F%2Fibeidou.net%2F%3Fp%3D4632&from=http%3A%2F%2Fibeidou.net%2F%3Fp%3D20717" title="警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警惕“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无觅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