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中国总理赵紫阳幕僚鲍彤之子鲍朴担任出版人的香港新世纪出版社5月28日发行新书,详述了资深研究员姚监复撰写的一本与陈希同的对话录,题为《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
陈希同是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98年7月被中国政府判处有期徒刑16年,2004年获得保外就医。姚监复先生星期一(五月28日)在北京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陈希同目前在北京昌平的一所疗养院里面“保外就医”,和他太太住在一起,和家人会面没有问题,但是不能见外国人,也不能出北京。
*与陈希同对话始自2011年1月*
姚监复先生说,他是从2011年1月起,开始和陈希同面对面地进行对话的,总共有十几次,每次对话之后,陈都要亲自将笔录看过,并表示有一些地方要修改一下,以便完全准确。姚监复先生说,他和陈先前有君子协定,即“对话”在2011年不能出版。姚先生讲,陈不希望书在2011年出版的一个原因,是希望他的申诉(希望中共对他的判决重新审理)能够有一个答复,不过,姚监复先生说,陈的申诉已经两年,至今也没有任何下落。姚先生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现在已经是2012年了,而且考虑到他本人已经80岁(陈也已经80多岁),恐怕没有时间再找历史学家坐下来核实那一段历史之后,再将内容公诸于众了。
*陈希同是坦白的*
谈到对陈希同的印象,姚监复先生说,陈“是坦白的”,“跟我讲话是诚实的,但是对问题的认识不一定(一致)”,而且“我想他也相信我。”
姚监复先生对美国之音表示,他的姐姐钟鸿曾经在北京市委宣传部工作,并且著有回忆录《半支莲》,姚是通过这样的关系,认识陈希同的。
*陈在六四期间照本宣科*
在和姚监复的对话中,陈希同表示,邓小平是六四事件的最后决策者,而他本人1989年6月30号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发表的有关六四事件的报告,以及从他口中说出的、将六四事件定性为“反革命暴乱”,其实都是他按照上面交给他的稿子逐字逐句念的,他本人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碰过。
陈希同表示,六四事件假如处理得当的话,一个人都不应该死,而事实上,那天死了好几百人;他说:“作为市长,我感到难过;现在很多事情还不清楚,我相信有一天会真相大白的。”
*何其相似乃尔*
在和姚监复近期的对话中,陈希同还谈到了薄熙来的命运,感叹京、沪(陈良宇)、渝三个直辖市的市委书记,其遭遇“何其相似乃尔!”
新世纪出版社的出版人鲍朴星期一(5月28号)在香港通过电话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说,出版这类书籍,是为了给历史留下一些真实的材料。他同时表示,“但是我必须说,当事人的回忆,并不等于是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材料,这些一手材料,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起点。当事人有当事人的出发点,而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盲点(blind spot)。在相关的档案没有开放之前,我认为,当事人的回忆,可以说是历史研究的最好的材料。”
*鲍朴:回忆录普遍的“盲点”*
说到“盲点”,鲍朴说,每个当事人都是根据个人的经验出发的,这中间,有他看到的东西,有他看不到的东西。“比如说赵紫阳的回忆,别人在他身后背着他做的一些事情,他怎么能知道?同样地,陈希同,他位居北京,上面的一些情况他可能并不了解。”鲍朴说,所谓的“盲点”,还包括当事人在讲话中、在回忆录的对谈中所做出的选择,即当事人根据各自的情况和出发点,愿不愿意完全坦承过去的经历这个因素。鲍朴说,基于这些“盲点”的存在,完全依靠第一手材料、即完全建立在当事人阐述的基础上的历史,就不乏失之偏颇的可能。鲍朴说,中西方政治人物在撰写回忆录过程中,失之偏颇的因素都同样存在。
中国问题资深研究员、目前任教于加拿大的吴国光教授在写给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这本陈希同对话录的前言中说:“这是又一份来自一九八九年北京天安门事件直接见证人的历史呈词。本书的重要性,尽在于此,不言自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