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6.7 补记:欣闻央行今天宣布启动降息,特此翻出旧文重温。)
前记:喜闻今年政府对企业退休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特写此贴以资纪念。

如果有个问题:在我们天朝,什么东西贬值最快?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就会有各种不同的答案:
郁闷的股票经纪人说:股票;砸售楼部的投资客说:房子;怨恨的过气女明星说:青春与容貌;更多答案自己去找…
反正你如果去问100个人,起码会有超过80种答案…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同样在天朝,什么东西是永远在贬值的?
估计即使你问了100个人,也未必会有一个人能准确的回答你;
再仔细想想?会是什么?需要给个提示?好吧,摸摸你口袋里的真皮钱包吧,对了,永远在贬值的就是我们国民最最热爱的:人民币。

现在我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什么35岁以下的人别看此帖,原因一:你们的父辈还有工作挣钱的能力,存款还在变化中;原因二:你对二三十年前的人民币购买力还没有清晰的概念;你甚至都不能完全地深刻地体会到你的父母因为抚育、培养你而付出的艰辛;原因三:帖子中举的许多例子是你们这样的年龄段以下没有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事例;

货币的概念有多种多样的定义,经济学的、政治学的、法学的…

如果你有兴趣研究过货币的起源与历史,你就会发现:一切深奥的学术解释都是糊弄人的屁话。

无论货币的材质是贝壳、石盘、黄金、白银、纸币、硬币…我可以很负责任的教育你:任何货币其实就是一份:欠据。

持有这份欠据的人就是:债权人;如果你持有的是一张人民币,那么,给你这张人民币的人就是债务人,同时,发行人民币的“中国人民银行”为你们之间的债务做了完全的担保。

理论上你不必担心欠债人会丧失偿还能力,或者多欠少还;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随地可以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清偿你所拥有的债权。你就放心好了。

好比昨天你同村的张三娃向你借了五斤白米,同时给你出具了一张十元的人民币,他不需要拍着胸脯保证,你就知道,凭着这张欠据上写着的“中国人民…很…行”的字样(是的,我没打错字,你也没看错,难道你怀疑中国人民不行?),更加上国家老大的头像,你相信从现在起你就随时可以向任何与你一样信任中国人民银行的人要回你的五斤白米…

你确定你能完全地放心了吗?

如果是这样,那么,称呼你为白痴可能都是在夸奖你了…

好了,我可能已经尽我所能地简单的说明白了货币的性质,接着我要向你告密:是谁偷走了你父辈的存款!

在说清楚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会很大程度地牵扯到经济学范畴的知识,我尽量避免使用混乱不堪的、看似精准实则胡扯的学术语言来进行描述,尽量不用那些不靠谱的所谓官方数据,希望你即使在农贸市场的菜摊后面闲坐的时候也都能读懂…

一般来说,解读、研究、分析经济现象,大致有三个维度:历史、逻辑、数据;历史是相似的,可见人心;逻辑是一致的,可以提供判断的支撑;数据,奶奶的,数据还是算了吧,我们还是相信我们自己眼睛能看到的数据吧,免得政府统计专家伸出三根手指送我们五个字:“胡说八道;”

任何人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预见未来,哪怕你是总统肯尼迪或者苹果的乔布斯或者国美的黄光裕;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国家政权更迭、粮食减产饥荒等等,都会给个人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威胁,每一个有工作能力的地球人都会自觉地储存一部分甚至尽可能多的生活物质以备不时之需;尤其以我们这些勤劳节俭的中国人为甚;

生命的客观规律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衰老,我们曾经灵活有力的双手终将会拿不起一只茶杯,我们每一个人也都会考虑保存尽可能多的生活物质以供我们养老;

自然界的动物们也有许多相似的习性,松鼠会藏好秋天的果实、蜜蜂会酿成蜂蜜、棕熊干脆储存到自己的脂肪里…所有这一切行为,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生命的延续…

当然,如果到了生命终结的时候还有剩余的,我们就会把这些或赠送、或遗嘱的形式留给我们的子孙和亲友或者其他需要接受帮助的人,在现今的法律上,这称为:遗产。

你先别忙着催我向你告密,以上这些废话我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储存生活物资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你是35岁以下的人群,你可能意识不到。

你们的父亲和母亲曾经工作在六十、七十年代,他们的工资水平(如果是城市普通劳动者)应该在38元至52元之间,如果你父亲努力勤奋,如果你母亲善于持家,他们就会在发工资的那天满怀希望地往银行窗口存进3元五元,也许是10元8元;不会再多了,因为还要抚养你们;

如果你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我应该向他们表示尊敬,因为你的父母能把你养大成人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如果你的父母在八十年代初退休了,他们也许能够在银行里拥有一笔约三千元的存款,你别嫌少,你知道1978年全中国的居民存款总共是多少?210亿!平均多少自己算去。

如果你对那个年代的三千元没有概念,我可以这样向你描述:你父亲当年骄傲地向年少的你展示这张银行储蓄卡的时候,他们确认这个数目可以保障他们自己有尊严有质量地生活十年以上,当然,如今可能还不够你吃一顿有质量的海鲜大餐,人还不能太多;

记得八十年代初相声泰斗马季唐杰忠创作了一个严厉讽刺铺张浪费、倡导移风易俗的相声作品,作品的名称就是:《高价姑娘》,其中鞭挞对象就是待嫁新娘提出的结婚花费标准:三千。而且这还是包括了家具婚礼手表自行车的标准。当然,如今的三千元别说娶个媳妇了,可能还不够你洗一次有质量的桑拿浴;

你还没有印象?好吧,我再说一个你肯定有印象的,还记得电影《大腕》吗?结尾那段李成儒经典的念白吗?“我们要造的房子啊…有什么好的都给配上…物业都得是讲标准伦敦英语的…多少钱一平米?二千?那是成本,起码四千起,还是美金…”呵呵`这在今天的我们杭州,四千美金价格的房子只能算个中等住宅吧?

好拉,这些都是从侧面反映人民币的价值变化,那我再从简单的内部描述一下?

如果你父亲在八十年代初还有足够的劳动能力,那年可能你还小,你家里当年剩余了一百斤白米(这足够你父亲三个月的口粮了),你父亲打算保存起来留着年老的时候活命,大米当然无法保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卖给国家粮库,获得了一张大团结,不知道大团结是什么?白痴,就是10元钱。你父亲把这张可以称之为欠条或者借据的大团结小心翼翼地夹进了毛泽东选集第100页…今年你老迈的父亲再次从书中找到了这张大团结,估计立刻就会老泪纵横:一百斤大米咋就变成了一碗奎元馆排骨面?

还记得我们的人民币的最小支付单位是什么吗?一分钱!有没有听过那个著名的儿歌《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你有多少年没有见过一分硬币了?别说一分硬币了,请你立刻从电脑前站起来摸摸自己的口袋,你能找出一个一角的硬币吗?

如果你还年轻,并且有知识有文化还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你会不屑地告诉我:对头,货币是贬值了,可人民收入也在增长,人民的财富也在增长…如今的生活水平总是提高了吧?以前有电脑吗?有轿车吗?有苹果手机吗?有…

我就会告诉你:你说得都对,可你有没有想过?你那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亲也能继续拥有这些吗?他们终老天年的时候还能给子孙们留下一些什么物质财富?我们也都一样,等我们年迈无力的时候,我们能给子孙留下什么?看看以前的这个三十年,我几乎可以肯定我们同样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因为你今天存下的一百斤大米,三十年以后你估计也就能吃上一碗排骨面了,前面的故事是历史,后面的判断就是逻辑。作为任何一个社会劳动者,你穷尽三四十年的劳动积余都无法保障你后面二十年的老年生活,你还敢夸耀你今天的生活水平?

还没明白?听说过什么叫家族企业吗?听说过什么叫富豪贵族吗?那就是历史的积淀,那就是合法财富的传承。你去查阅一下我们天朝去年的100富豪榜,你能找出哪位是超过三十五年寿命的企业主吗?

最后不用我告诉你,你都会知道:偷走你父亲存款的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有着如雷贯耳大名的:通货膨胀。具体下手的就是那些昼夜不停的印钞机…

别质问我那应该怎么办,因为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办,哪怕是那些精通了解CPI、M1、M2、广义狭义货币、即期远期、套值保险等等学术名词的专家…

我只能告诉你这些:在充满PM25自然环境下、在以二位数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在财政收入占GDP20%强的zz环境下、没有人会是安全的,也没有人会是有保障的,所以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有118万高素质的国民家属携带财富去了大洋彼岸,也许是因为米国至今仍然在使用着通用货币:一个美分。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