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生活饮用水水质全部不合格

中国大陆生活饮用水水质全部不合格

有人说中国是八龙治水,有人说中国是九龙治水。为什么有这么多龙来治水,因为水对中国实在是太重要了。

但是多龙治水的效果太差,这是有目共睹的。治水中关于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这一块,也有二条龙来管,一是建设部,一是卫生部。

二龙之争

1959年建设部和卫生部共同编制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当时二龙尚能合作共事。之后二龙开始争夺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的制定权。

1976年卫生部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编号为TJ 20-76)。1985年卫生部发布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编号GB 5749-85)。1993年建设部制定城镇自来水厂的水质指标。2001年6月7日卫生部正式发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

2005年,建设部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据说比卫生部制定的标准要高,全国城镇自来水厂全部实现这个标准。卫生部当然忍不下这回气,2006年联合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并明确规定2012年7月1日是执行这一规定的最后期限。

到目前为止,中国城镇自来水厂执行的还是建设部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因为城镇自来水厂下属建设部管理。但是到2012年7月1日起就是卫生部的标准说了算。

普查结果惊人

2009年以来,建设部对各城镇的自来水水质进行大规模的调查,雷声大但没有雨点,建设部一直没有公布调查结果。据说有人将消息透露给媒体,2012年5月中国媒体纷纷报道一条消息:全国普查自来水合格率仅50%,无一城市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有人评论说,这是中国政府的耻辱。

建设部出来“辟谣”,说出厂自来水水质的合格率为83%,“只有”17%不合格。然后大谈输水管道老化,水厂设备还是传统的老技术等等。从建设部“辟谣”的修辞中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问题,出厂自来水水质的合格,并不保证到用户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的合格,因为中间还要经过老化的输水管道等等。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所谓的83%合格也好,50%合格,都是按照建设部2005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而言,并非是按照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言。

魔鬼常藏在细节之中

2005年建设部发布《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时称,它的检测项目比卫生部多,许多标准高于卫生部(1985年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比如镉:卫生部0.01mg/L,建设部0.003mg/L;铅:卫生部0.05mg/L,建设部0.01mg/L;砷,卫生部0.05mg/L,建设部0.01mg/L等等。

有人将建设部的一些检测项目与日本相比,发现这些标准和日本一样,有的甚至高于日本。比如镉:日本0.01mg/L,建设部0.003mg/L;铅:日本0.05mg/L,建设部0.01mg/L;砷,日本0.01mg/L,建设部0.01mg/L等等。

从纸面上看建设部的标准不低,而且调查结果83%“合格”,可是中国公民还是不敢直接饮用自来水。问题何在?德国俗话说:魔鬼常常藏在细节之中。

建设部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一共有103个检验项目,但是出厂自来水水质每天只检查九项,包括浑浊度、余氯、耐热大肠菌群和COD,其余五项自来水厂可以自选。

管网水每两月检验7项,包括浑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和COD。管网水中的管网末梢监测点每月一次检验常规项目。

简单地说,水厂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检测的项目。如果铅可能超标,每天检查项目中不包括铅,每月检查可以把铅排除在有害物质x项之外,即使查到铅超标,自来水还是可能是合格的,因为合格率的要求为95%,不是100%。

生活饮用水质量全部不合标准

2006年卫生部发布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标准比建设部2005年的《城市供水水质标准》更高,和欧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可以相比。比如总大肠杆菌:不得测出;耐热大肠杆菌:不得测出,等等。

符合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的北京自来水水质号称全国第一,但是它肯定不符合欧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008年北京举行奥运会,北京的自来水不能满足西方国家游泳馆用水的要求,因此举办游泳比赛的水立方馆内安装了一套水三级处理系统,把北京自来水作为原水,经过再处理,才达到西方国家的游泳馆用水要求。自打那以后,不少北京居民在家中安装了家庭水处理设施。这是对北京自来水水质符合标准的嘲笑。

号称水质全国第一的北京的自来水不能满足欧盟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同样也不可能满足卫生部2006年发布、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就拿总大肠杆菌和耐热大肠杆菌两项来说,中国没有一个城镇的自来水能满足要求。

2012年7月1日是执行卫生部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最后期限,从这一天起中国大陆生活饮用水水质全部不合格。2012年7月1日这是一个什么日子!

本文不代表BBC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