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轉載】一、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去月底的民調顯示,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跌至十三年來的六點九九分新低,比六個月前的調查所得低了七點○一分。研究計劃總監鍾庭耀表示,三十歲以下的受訪者,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評分,從二○○九年開始下跌,過去半年跌勢轉急……。
梁振英執政,最終會否提高港人對中國人身份的認同比率,確是個值得大家關注和深思的問題。
香港回歸之所以有「一國兩制」的構思,主要是安撫當年害怕生活方式有變的港人。在英國人統治香港的年頭,即使意識形態有別價值觀南轅北轍,殖民者仍以種種立法及從殖民官僚入鄉隨俗,遵從華人習俗、傳統,以具體行動體現「港人生活方式不因外族統治而改變」。英國人這樣做,並非對華人或中華文化特別推崇,而是基於實用主義,活學活用波蘭裔英籍著名人類學家馬林諾斯基(Bronislaw K. Malinowski,1884-1942)所創的人類學功能學派的學說(詳情見今年一月十九日本欄〈功能至上 殖民與龍〉),因為種種文化及宗教現象,都有一定社會功能,意味它們均有作用,因此不管求神拜佛燒香畫符相命看風水,在接受西方文明洗禮的人眼中是多麼愚昧、無稽、迷信,有科學頭腦和不信滿天神佛的英國人亦參拜如儀、信奉有加,華人有見英國統治者如此尊重民俗,對之自然禮尚往來態度友善,且因而相信「生活方式不變」已獲保證,遂與統治者和平共處,英國人的管治便能順暢運用。
殖民地時代,「愛國」是一般人不願宣諸於口的事,所以如此,皆因立國初期以及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共行暴政之故;這是大家不必諱言的民族悲劇,更是未來的愛國教育課本不能「被刪除」的史實。如今中國在中共獨大完全缺乏制衡之下,當然仍有這樣那樣魚肉百姓漠視人權打壓自由民主事故,惟總體而言,中國比前的確大有進步,回歸後「忽然愛國」的人多如恒河沙數,他們亦因而沒有殖民時代靠攏中國者的尷尬。可是,香港仍有相當部分人對內地政治專制、無官不貪及缺乏新聞自由,極度反感,事實上,這種種與普世價值(遑論香港核心價值)相違背的事,令他們不以認同中國人身份為得體(甚且有人喊出「來生不做中國人」的口號!)。近來中國強化打壓異見分子的力度,港人與中國身份認同便愈走愈遠。
政治之外,香港人在日常生活的接觸中,亦感受到來自內地的「物質與精神污染」,如環境污染(北風一吹,香港上空便灰濛一片),非理性的言論以至社會失序,吵、髒、亂和爭先恐後等,羞於認同中國人身份的港人因此不因中國日益強大和有能力上臨太空下探深海而稍減。中國在經貿金融旅遊等方面給予香港不少機會和利益,可是香港人仍那麼不識趣、不領情;加上由於利潤誘因,香港商界中人起哄式地向北望,政治投機取巧、經濟造假作大的歪風瀰漫,更令理智冷靜之士感到做中國人不是什麼可以自傲的事。這種現實,真的大出北京政府及其在港代理人意料之外。
香港人的要求其實很簡單,大家只希望保持一個有國際視野、誠實、安全和自由的城市;可惜,這種「最低要求」,已慢慢受侵蝕而起質變!
二、
胡錦濤主席七月一日在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強調「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且經得起歷史考驗證實有效的制度;同時指出特區政府必須嚴格按照《基本法》辦事。這種說法,任何理性的港人都會認同。
可是,問題在於,北京派來香港及北京暗裏挑出的管治班子,有否「貨真價實」地貫徹胡主席的「講話精神」,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從這十五年來的發展看,相信認為內地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歪風已在香港紮根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事實擺明共產黨人都是說一套做一套;在沒有真正一人一票的選舉制度下,香港人只能上街表達不滿,這十多年來遊行抗議如此頻仍,不正反映了治港「影子」和「班子」沒有按照《基本法》或扭曲《基本法》辦事嗎?筆者相信大部分香港人並不懷疑北京已改變在港落實「一國兩制」的初衷,只是人謀不臧、所託非人,才令香港成為舉世知名的「示威之都」。
行政長官梁振英的「新政」之一是「落區」,他大概是希望這樣做可讓生活在沒有民主制度下的香港人因此有民主感覺,如此周到的設想(其實也可說很天真)是瞞不了具備現代化政經常識的香港大多數,而這種做法並無新意,只是師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的故智(請讀陳景祥的網上文章:〈梁振英,落區再幫不到你!〉);筆者多次批評曾俊華落區收集民意以為財政預算案定調,是惺惺作態,絕對無法平息民怨,更無可能回應人民的訴求,結果如何,毋庸筆者多說!如今梁振英變本加厲,「親征」之外,整個管治隊伍都要「上陣」,但如此造作,實屬多餘,以港人的訴求,不都寫在遊行隊伍的布條橫匾上和守候在政府行政大樓前狀如「上訪」民眾遞給大官議員的公開信之中嗎?梁政府還是劍及履及馬上做些實事吧!
然而,「做些實事」的可行性有效性,有待驗證,別說「通往地獄之路由善意鋪成」這種套話,從「梁內閣」的人選看,施政前景不很樂觀。
總方面看,「新人事」雖有若干留任的幹才(和庸才),惟更多是政治酬庸式的委任,民建聯和工聯會等傳統左派組織的精英(他們的標準),滿目皆是,那是難以擺平社會公道的生死門;而用人唯「愛黨(黨港音近實質有雲泥之別)愛港」,兼顧各方利益便談不上了。當然,土共政黨和工會中亦有守正、端正、能幹之士,可是,個別人士的表現,實在遮蓋不了這類政治組織多年累積下來的負能量。而梁振英這種用人之道,亦與胡主席指示新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施政理念相去甚遠。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在一次電台訪問中說新政府不但與人民沒有蜜月期,「連唞啖氣(喘口氣)的機會亦沒有。」不錯,對行政長官住宅的僭建及其沒有誠信等於擅長圓謊的指控,令政府舉步維艱,鄭司長是有感而發。不過,筆者則認為上述種種,皆屬「小事」,「事大」的是梁政府不僅未能予人以力求公義和真誠為民的觀感,且令人留下將會散財(誰人不會)收買人心而不會做大「經濟餅」的印象。只有讓人民相信政府用人唯才,致力建立公平公正制度、實現民主選舉(起碼要朝此方向邁步)同時糾正立法機制失衡,做好諸如此類的「正」事,這個政府才能和人民「共渡蜜月」,重建社會和諧!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