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来作为体制内大左派的名声很响,但在具体政策上他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人物。

这位被免职不久的前重庆市委书记于2004年开始担任中国商务部长,当时他推动降低出口退税,重创了出口企业。华南美国商会(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outh China)估计,在毗邻香港的出口大省广东,约有5万家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在2007年到2008年破产。这些企业的倒闭为流程比组装产品更复杂的企业扫清了道路,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深圳和广州的现代化水平。

在因为一名英国商人之死引起的丑闻而倒台之前,作为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要求采用一项基于市场原则的土地拍卖计划。同时他还鼓吹另外一个允许农民用土地换城市户口的计划。(中国城市居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和社会福利。)

这些计划的目的是提供稳定劳动力,从而吸引外资。受薄熙来倒台的鼓舞,中共内部的左派批评人士让这些计划陷入瘫痪。

《中国经济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在北京的总编唐米乐(Tom Miller)说,如果左派因为某个被认定为左派的人行为不端而放慢改革,那将很讽刺。

根据上述土地拍卖计划,农民可以选择为其住房和宅基地取得一张“地票”(跟地契差不多),然后在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拍卖。交易所位于重庆市中心洲际酒店旁边的一座大厦内。

开发商希望得到地票,是因为这些证书让他们有权在市中心附近开发同样面积的土地。农民得到的承诺是,最低可获得每亩9.6万元资金。农民的地块通常不到六亩,因为他们只能处置房产和房产周围的土地,不能处置耕种的田地。

在中国,这笔钱应该足够农民去城市里开始新生活。中国城市的工资水平远高于农村。卖掉地票后,农民在农村的房屋会被拆除,土地重新变为农田。

这个方案若执行顺利,最多也就是农民得到失去土地的合理赔偿,而不会挨宰。当这些农民移居城市时,就会成为重庆市劳动力的一部分,而劳动力正是吸引那些搜寻更低工资水平的沿海公司转战内陆的一大因素。

但这个计划并不那么受欢迎,目前已被搁置。农民想知道承诺自己的置换资金能否兑现,而现在他们想知道没有薄熙来,以后会是什么情况。一些政府官员反对用地票这个体系作为实现土地私有化的重要步骤。在中国这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土地私有化仍是禁区。

2010年,中国中央政府叫停了成都的一个类似方案,但重庆的土地置换计划当时被批准可继续试点,或许由此可见证薄熙来当年的影响力。

最后一次大型地票拍卖似乎是在2010年4月30日举行的,尽管目前仍可进行个别交易。据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的网站显示,最后一次这类拍卖表面看来是在2011年12月6日。该网站没有提供有关未来地票交易的任何信息。重庆市有关部门不愿回答记者提出的有关地票的问题。

薄熙来在重庆主政期间是位非常受欢迎的官员。当地民众仍在努力适应没有他的生活。与该市领导层关系密切的一位当地学者说,重庆人觉得他们像是在赛跑,还有200米就到终点了,却看到领跑者突然倒下了,其他人想知道现在他们应该做什么。

距离重庆市中心约80公里的孔目村被中文媒体描述成地票交易的早期示范点之一。这个小村子里的村民现在并不十分确定,自己是否希望交易手里的土地。

李易(音)在一幢小房子里抱着刚刚出生的儿子说,只有几个特别积极的村民想用地票来碰碰运气;我不积极,我不想试。从这个房子望出去,可看到成片的稻田和玉米地。

BOB DAVIS

相关日志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